控污修复两手抓 因地制宜护生态
抓好生态修复工程,改善生态底线。通济堰水质不断好转。在岷江上飞翔的赤麻鸭。岷江“黄金滩”汇口段防洪治理工程完成后,将增加绿化面积3万余平方米。工人头顶烈日,抓紧施工。
□本报记者 雷卓鸣 文/图
近年来,彭山区坚持“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的美好生态愿景,一手抓控污截源,一手抓生态修复工程,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8月4日,在公义镇农乐村大石桥的柑橘园里,村民正顶着烈日清理田间地头的杂草。村民说,村里变化最大的莫过于这块柑橘园的出行和通济堰水质的改善。
以前,这里曾是一家占地50亩的养鸭场。养鸭场年出栏量20万只,养殖中产生的粪便和污水直排到通济堰中,让周围村民苦不堪言。
彭山区河长办与公义镇工作人员坚持抓好控污截源,拆除了养鸭场,并在养鸭场原址上建起了60亩的柑橘园。如今,不仅通济堰的水质有了明显改善,柑橘种植也给村民带来更多收入。“自2017年养鸭场关停以后,明显感觉通济堰的水干净了,臭味也没有了,环境好了很多。”村民刘洪亚感慨道。
近年来,彭山区以“管好盛水的‘盆’,护好‘盆’中的水”为指导,全面深化河(湖)长制,促进河( 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转变。据数据显示,1—6月,六条市管河道平均水质与去年同期对比,消除劣Ⅴ类水质1条、Ⅴ类水质2条,Ⅲ类、Ⅳ类水质流域数量均上升100%。
“我区进一步完善机制、压实责任,以问题为导向、以生态修复为重点,努力将河(湖)长制工作向纵深推进,流域水质大幅度改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该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坚持抓好控污截源外,该区还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工程,着力改善生态底线,坚持绿色发展。7月下旬,在岷江观音段边的“黄金滩”汇口段防洪治理工程现场,几十位工人顶着烈日,加紧施工。
岷江“黄金滩”汇口段防洪治理工程总投资4370万元。在全长2610米堤防建设中,将利用生态混凝土这一技术优势,在实现安全防护的同时推进绿色生态建设。
“工程完成后,沿线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增加绿化面积3万余平方米,岷江岸边将出现水清岸绿的景象。”该区河道管护站负责人说。
持续改善的水质,让夜鹭、池鹭、赤麻鸭等珍稀野生动物多次出现在彭山区境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的美好生态愿景逐步在寿乡大地实现。
新闻推荐
龚家堰水库。本报讯(记者雷卓鸣文/图)近日,受水利厅委托,市水利局在彭山区主持召开了彭山区龚家堰水库扩建工程蓄水预验收(工...
彭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彭山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