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桃椎:龙泉山中的“卧龙”
◎傅全章(作家)
隋末唐初,现在的成都龙泉驿区当时属蜀县。蜀县有个白毛女村,就在现在区一医院食堂后面一带。村中住有一个人,名叫朱桃椎,隋朝末年曾经官至“国子监祭酒”。国子监祭酒,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官职之一,该官职隶属于朝廷最高学府:国子监。主要任务为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
朱桃椎淡泊名利,长期归隐山林。他以织草鞋为生。他把自己织的草鞋放在路边,路过的人知道是他织的,或用米换,或用茶换,直接将米或茶放在鞋边,自己取走草鞋,傍晚时分,朱桃椎才出来取回米或茶。
朱桃椎织的草鞋质量好,人们都很喜欢穿他织的草鞋。《新唐书·隐逸传·朱桃椎》书中记述他织草鞋的事:“其为屩,草柔细,环结促密,人争蹑之。”
有个叫窦轨的人,在公元621年至627年间是益州的长官,他召见朱桃椎,送给朱桃椎衣服、鹿皮头巾、麂靴等贵重物品,想让他担任乡正。朱桃椎不答应,把送给他的衣服等物丢在地下,逃入山里,“弃衣于地,逃入山中结庵涧”。
公元627年,也就是唐朝贞观元年,高士廉任益州大都府长史,他也准备了礼物亲自前往探望朱桃椎,朱桃椎也不答理他。高士廉后来又多次派使者来看望他,他都躲起来不见。
有个叫薛稷的,是太子少保、礼部尚书,他任彭山令时,朱桃椎写过一首《茅茨赋》赠给他。文中有这样的句子:
“若乃睹余庵室,终诸陋质。野外孤标,山旁迥出。壁则崩剥而通风,檐则摧颓而写日。是时闲居晚思,景媚青春。逃斯涧谷,委此心神,削野藜而作杖,卷竹叶而为巾。
不以声名为贵,不以珠玉为珍,风前引啸,月下高眠。庭惟三径,琴置一弦。散诞池台之上,逍遥岩谷之间。逍遥兮无所托,志意兮还自乐。枕明月而弹琴,对清风而缓酌。”
此赋既是劝谕对方不要迷恋官场,也是洁身自好的真情表达。
薛稷任满返京之时,专程绕道前来与朱桃椎道别,但没见到朱桃椎。薛稷在石壁上刻下赞美朱桃椎的话,然后再返长安。所刻内容是:“先生知足,离居盘桓。口无二价,食惟一餐。筑土为室,卷叶为冠。斫轮之妙,齐扁同欢。”
北宋崇宁(公元1102—1106)年间,皇帝宋徽宗给朱桃椎赐号:“妙通真人。”
朱桃椎居住的石洞叫“朱真人洞”,后改建为祠,又叫“朱真人祠”“妙通祠”“安静院”“安静观”。
公元1119年,也就是北宋宣和元年,当时在灵泉县(即今龙泉驿区)任县令的人叫蒲叔豹,他见朱真人洞年久淤塞,于当年二月使人重凿,半月乃成。
邹敦仁在作灵池县(灵泉县之前为灵池县)尉时,曾著有《朱真人石洞记》。
新闻推荐
宝马车被落石砸中什么情况?宝马车被落石砸中网友:车内3人身亡落石砸中宝马车一家三口遇难:死者事业刚上正轨死者...
彭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彭山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