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为媒 打造产业融合发展典范 本报记者 李幸 文/图
初夏的五月,彭山区观音镇果园村的千亩葡萄园里,一排排白色的葡萄大棚,如一片无垠的海洋;大棚里,晶莹剔透的葡萄,果实渐渐饱满。
葡萄种植面积5200亩,年产值达1.7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全村约4300人大多都从事着与葡萄产业相关的工作……小小葡萄,让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果园村,成为产业融合发展的典范。
传统村的变革探索
果园村党支部书记李永伟,是果园村葡萄产业发展的见证者之一。
2007年前的果园村,是一个以传统作物生产为主的村庄。2008年,在实地考察其他地方的经验做法后,结合本地实际,果园村决定发展葡萄产业。
当时,村干部想租用村民土地集中种植葡萄,李永伟召集村民开会,征集意见。没想到,自己刚开口,底下就有村民反对:“种粮食我们有饭吃,种葡萄,难道葡萄能当饭吃?”
面对村民的质疑,李永伟确实心里没底。但是,当过兵的李永伟,看着自己的战友抓住机遇,敢闯敢拼,逐渐富裕,他觉得村里也应该抓住机遇拼一下。为了能在土地上创造更多价值,在村干部的努力下,果园村整合了村里200亩土地,开始种植葡萄。
第一年播种,第二年初挂果,第三年进入盛产期……检验成果的时候,“答案”令人满意:葡萄亩产约3千斤,市价达到了30元每斤,除去每亩2万元的投入,每亩收益可达7万元。
看到种植葡萄的巨大前景,村民纷纷开始学习技术,种植葡萄。
党支部的优质服务
每年,李永伟都会带领村党支部和产业党总支班子成员在果园村葡萄园内,面向党旗庄严宣誓,要种出中国最好的葡萄,让村民增收致富。
围绕这一目标,果园村党支部践行“两学一做”,全力做好服务工作——
首先是做好土地流转服务,帮助村民流转土地并就地务工,截至2013年,该村土地基本流转完成,农民收入逐步多元化。
其次,每年组织12次培训,邀请知名专家教授现场为农户讲解,让农户“与世界交流”,更加增进技术、了解市场。
为了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该村党支部以“党支部+专合社”的模式,集体为农户出具信誉证明,帮助其申请贷款,同时做好产业保险服务。
为了稳定葡萄品质,打响葡萄品牌,该村提供专合社服务,统一采购农资,降低生产性投入,让农户每亩可节约投入近800元。
此外,依托一年一度的“葡萄节”以及电商平台,打通了成都周边乃至全国和国外的销售渠道。
2015年5月,果园村党支部打破传统,根据产业需要精准分类设置6个党支部,坚持“围绕产业抓好党建,抓好党建做强产业”,提升服务质量和效果。(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记者5月16日从锦泰保险四川分公司获悉,日前锦泰保险眉山中心支公司在彭山区锦江乡成功建立农险乡镇服务站,这也是眉山市首个涉及“三农”保险业务的农险服务站。长期以来,基层农险服务覆盖能力不足...
彭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彭山,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