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养鸭场 两千年古堰又现清水
通济堰旁,村民正在清运搬迁养殖场留下的垃圾。
彭山在推行河长制的同时,完善细化配套制度,消除“灰色空间”
编者按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四川省已初步建立河长制工作体系,明确了总河长和十大主要河流省级河长,市县乡确定河(段)长1.2万名,工作整体开局良好。下一步,四川将加快实现省市县乡四级河长全覆盖。
目前,省内各市州推行河长制的进度不一、各有侧重。早在2008年,内江在全省率先行动,对市内8条主要河流纳入河长制管理,实行各县(区)政府流域治理责任制度;2014年,绵阳市开始在全市推行河长制,绵阳境内各河长所能实施调动的职能部门多达22个……
各地实行河长制后,面临着哪些挑战?采取了什么创新举措?在维护四川河湖生态环境、推进水环境污染防治上取得了哪些阶段性成效?从今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全面推行河长制 建设美丽四川》,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吴平特约通讯员 刘树军 文/图
眉山市彭山区公义镇农乐村紧邻通济堰——一条拥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堰。4月20日,记者在农乐村见到,通济堰里清水潺潺,完全没有了之前 “劣五类水质”的脏臭。堰旁的养鸭场、养猪场已被拆除。
“以前排污企业不该建的偷建,关停了又迟迟拆不掉,彭山区内的10条主要河流已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推行河长制后,所负责的河流一旦出了问题,从村主任到区长都要被追责。”该区环保局局长龚涛说,追责不是最终目的,更需要专业领域政策制度的配套完善,提高政策执行力度。
以前备案不全监管难
农乐村七组挨着通村硬化路和通济堰,交通、取水都方便,成为过去业主理想的养殖场选址地。2010年,一家饲料公司租用七组土地52亩,成立了存栏十余万只的养鸭专合社。养鸭场旁边,还建有一个占地8亩、存栏200头左右的养猪场。养鸭场、养猪场虽然采用了垫料和沼液池发酵技术,无粪污直排,但气味仍对附近居民造成影响。
“还有更恶劣的情况。”公益镇畜牧站站长肖卫江告诉记者,马林村一处存栏120头的养牛场,备案时选址未通过。但该业主在环评没通过,没有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一边和主管部门扯皮,一边继续违规经营长达三四年,其间还采用渗透排污来逃避治污、排污设施建设。“除了个别极端业主,养殖污染的重灾区是介于家庭养殖和规模养殖场之间的养殖场。”
2007年出台的《四川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规模标准和备案程序规定》规定,养殖场的备案条件为生猪常年存栏量500头以上、家禽存栏量2万羽以上、肉牛存栏量100头以上。这给了规模小于上述标准,但又是集中圈养的养殖户逃避备案、监管的灰色空间。
2012年,省环保厅、省畜牧局下发了 《关于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各地在2012年底前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的划分工作,但也没有对养殖规模做出标准细分,因此该意见难以落地执行。 (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1090名民警牺牲本报讯(记者夏修露)清明将至。记者昨(30)日从省公安厅获悉,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共有1090名民警英勇牺牲,其中批准为烈士的437人,另外700余名民警因公致残,8200余名民...
彭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彭山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