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彭山区“第一书记”用“精准”引领脱贫攻坚

眉山日报 2016-11-15 00:00 大字

(上接第一版)

谢家镇邓庙村是个山区村,山清水秀。在反复走访调研、并与村两委反复讨论后,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的“第一书记”盛萍华认为,邓庙村要摘帽,关键还是得发展产业后。经过反复甄选,盛萍华最终选中了挂果时间短、口感好、售价高的青脆李。

为了切实了解青脆李的前景,今年8月,盛萍华组织村组干部和部分村民代表远赴阿坝州茂县实地考察当地青脆李的种植和销售情况。回来后,她立即在全村提取土样,请专家进行检测。同时,不会开车的她让爱人开车,专程前往成都,凌晨3、4点到水果批发市场实地了解青脆李的价格。7、8元一斤的批发价,最终让盛萍华下定了决心。

为了减少村民在苗木上的投入,盛萍华积极到区上相关部门“化缘”,请求支持,最终,5元/株的树苗,村民只需支付一半的费用。然后,她又利用自身人脉资源,联系上省农科院和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为种植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并指导成立了青脆李协会,力争将邓庙村的青脆李打造成高端绿色食品,将效益最大化。如今,全村已种植青脆李500亩,挂果后,每亩地至少收入万元。

带领全村发展产业,引进业主流转土地,争取700多万打通断头路26公里,帮助村委会偿还债务10万元,积极“化缘”为12户贫困户免费发放仔猪24头……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盛萍华就为邓庙村和群众做了很多实事好事。“盛萍华到来后邓庙村的变化,完全可以用‘一个党员搅活了一江春水\’来描述。”谢家镇党委书记王仲文这样评价道。

放眼全区、全市,像徐军、盛萍华这样的“第一书记”还有很多,他们虽然名字不一样,来自不同的单位和系统,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在根据贫困村、贫困户实际,扎扎实实地精准制定帮扶规划,精准落实帮扶举措,精准开展帮扶。

按照规定,如果“第一书记”选派不准,工作不在状态或履职不力,是要被组织部门召回的。截至目前,彭山区有两名“第一书记”工作不力被召回,这充分说明第一书记制度管理到位,“第一书记”必须做到真扎根,真扶贫,为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9月底,市委脱贫攻坚评估检查组深入彭山区7个乡镇、8个贫困村、80户贫困户检查后,对彭山区的“第一书记”给予了充分肯定,其中一点就是,都认为“第一书记”的帮扶工作非常切合贫困村、贫困户实际,很好地践行了“精准”二字。也正是因为精准,彭山区的脱贫攻坚工作才会推进得很扎实,富有成效:今年1-9月,彭山区共减少贫困人口3574人,占年度减贫任务的85%,今年预脱贫的19个贫困村已全部具备摘帽条件。

新闻推荐

四川首个农业嘉年华主题园区在彭山开建 本报记者李幸

11月7日,记者从彭山区公义镇了解到,岷江现代农业高科技展示中心(农业嘉年华)项目于近日在该镇马林新村开工建设。该项目占地约450亩,其中一期占地250亩,二期占地200亩,总投资约2.7亿元,预计2018年可建设...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