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盗者的回忆:一个村的寻宝热 本报记者 李幸 文/图
“江口沉银”遗址,金印就是从这里被盗掘。吴伟(化名)望着岷江,回忆那段历史。前往江口镇的路上可以看到彭山区政府严禁江面采挖、盗掘的公告。
“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童谣“寻银诀”在彭山已流传了数百年,牵起了无数为寻找张献忠财宝而滋生的“寻银梦”。宝藏的传说,在彭山江口镇双江村村民中祖祖辈辈口口相传。十多年来,这个离“张献忠沉银地”最近的村落,总能因张献忠“江口沉银”而掀起波澜。
2013年起,不断有文物出水。买豪车、租商铺,盗宝者一夜暴富的传说,更成了街头巷尾的热门谈资。
面对“张献忠千船宝藏”的巨大诱惑,村民们逐渐狂热,甚至组建起了盗宝团伙,最多时有一百多人同时在江面摸宝……2015年,双江村十多名村民陆续被带走,深夜的岷江河面逐渐回归平静。
如今,双江村村民大多以种植柑橘为业,许多人不愿再谈起当年江面摸宝一事,但每每想起,心中依旧不能平静。
宝藏传说伴村庄300多年
位于岷江边的彭山区江口镇,有着2300多年悠久历史,也是四川首批被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的古镇。
江口镇是一座扁担形场镇,一条县道穿镇而过,在场镇路段即为江口街,江口有着岷江第一镇之称。
在当地群众眼中,江口镇分为上江口和下江口。上江口即以江口街为主体的石龙村(社区),千百年来上江口的老百姓皆以经商、贩茶为生;而被县道串联在一起的,即为被称为下江口的双江村,千百年来双江村民则以在江口码头做苦力、或打鱼为生。
从彭山城区出发,过岷江一桥即进入双江村。村子里至今保留着因张献忠沉银而得名的地标——存(沉)银湾。而据史料记载,369年前的1647年,大西农民政权的首领张献忠和十万大军,乘千艘载满金银财宝的大小船只,从黄龙溪出发沿府河而下突围。却不想在岷山航道遭遇清军及南明军、地方武装的联手伏击围剿,船只尽失,千船财宝沉入江口岷江中。而张献忠被击败沉银的地方,就在府河与岷江交汇的双江口至彭山岷江一桥约1.5公里的江段上,而此江段恰在双江村境内。
张献忠此役,给江口当地人留下的,只有一段神秘的童谣。当地74岁的村民老何告诉记者,张献忠沉银的故事,在江口镇口口相传好多年了,祖辈上打鱼的,也有人去江里摸过宝贝,但由于水深浪急,没人真正捞到过什么宝贝。
神秘宝藏现身
平静村庄“躁动“起来
直到距离张献忠遭伏击358年后的2005年,江口镇政府在岷江河道进行工程建设时,出土大量文物,引发村民围观,之后一条挖砂船,又在江中心位置挖到了宝贝,印证了张献忠沉银江口的传说。
11年前,村民杨富华在江边捡到几枚银锭,引发了当地大规模的寻宝热潮。杨富华住在距离岷江两公里的山上,2005年4月20日上午,杨富华到河滩捡拾“白火石”(白色鹅卵石)卖。时值当地搞引水工程,挖掘机对河床进行挖掘,杨富华看见,挖出来的石头里有一块黑乎乎的东西。“一铲子挖出来一个,第二铲又出来一个,三铲又来一个……”杨富华说,一会功夫他就捡了4个,拿到河边洗干净,结果一看,不得了,都是银锭,其中一个还清晰看得见刻字,“崇祯xx年,饷银五十两,银匠姜国庆”。
之后,双江村百米之外的岷江河内,又先后出土了铭刻张献忠年号的金册、银锭及“西王赏功”金币、银币等文物。这既引起了江口镇村民们的轰动,也引发了部分村民甚至外地人非同寻常的“关注”。
83岁的雷前银说,江口码头早已没落。双江村更是紧靠岷江河道,没有水田,经济条件一向较差。村子里的年轻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开始外出务工营生,只剩下一些老人还在坚守。
自从2005年在村边的岷江河道发现张献忠宝藏后,村子里静悄悄地发生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变化。“岷江里河鱼不多了,打鱼这个营生没人愿意干的。”但是有细心的村民发现,居然有人开始在半夜里黑灯瞎火驾船去江中“捕鱼”。
据后来参与寻宝的年轻人小刘回忆:双江村有个家里穷得揭不开锅,连孩子上学都交不起学费的村民一夜暴富,开20多万元的轿车,还在眉山城区买了房,震惊了整个村子。
“对于何处发财的疑问,他总是笑而不语。”小刘说,后来大家都猜测,是在江里捞到了张献忠沉下的宝贝。从此,不时有铁制、木制的小船于夜幕中逡巡于岷江之中,双江村的村民们大家心照不宣,各行其是。“最多时,江面上有二三十条船,上百人在江里。”
村民自学潜水
半夜“打鱼”
双江村村民吴伟(化名)2013年听到传言后,曾在岷江江畔寻宝6天,只找到一枚拇指大小的银锭,觉得无利可图的他便放弃了。但随着村里的流言越来越多,2015年春节,吴伟和妻子的两个弟弟坐不住了:三人达成一致,每人出资3万余元,购置设备,潜入江中寻宝!
吴伟和两个小舅子从网上买来装备,学习潜水。感觉技术成熟了,三个人来到江边,试着潜水。
2015年2月,彭山江口,冬季的岷江水冰冷刺骨,深夜河风逼人。60岁的吴伟站在船头,精神抖擞。他穿着一身潜水服,像一个20岁小伙一样,纵身一跃,跳入岷江。坚持了30分钟后,他探出水面,手里捏着一个大拇指大小的银锭。“有搞头!”
他挖到了一些银子、银锭。宝物“鼓舞”了干劲,吴伟一伙人每晚9点下水,凌晨4点离岸,5个人分工明确。但好景不长,彭山区政府多部门开始联合整治,吴伟团伙不得不放弃。此时,距离他们开始盗宝不到两个星期。10多天的时间,宝物为他们换来了21万元。
狂热盗宝
10多位村民被抓
钱还没来得及花,吴伟就开始提心吊胆了。因为帮吴伟倒卖文物的李军(化名)被抓了。此外,村里还有许多人因涉嫌盗掘贩卖文物被抓。
从李军被抓第一天起,吴伟就变得心事重重。由于老婆和女儿并不知情,他还不能表现得太明显,常常在夜里,独自一个叹气。
“不要觉得挖到宝,运气好,其实好多人连钱都没用出去,不敢用,担惊受怕。”吴伟说,村里盗宝的人多,有收获的人也多,但没人敢声张,也没有敢大手花钱。“有钱了,也不敢乱修房子,彼此都心照不宣。”
由于内心倍感压力,2015年9月,吴伟和其他4人一起向公安机关自首。
“再也不干了,不是人干的!”如今满头白发的吴伟,站在双江村山头眺望岷江,连连摇头。今年9月,因为涉嫌盗掘贩卖文物,吴伟被彭山区人民法院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刑四年,并处罚金5万元。“白忙一场,一分钱没挣到,还亏了好几万。”吴伟说。一场风波让吴伟觉得平淡和踏实的珍贵,如今的他在工地上打工,一个月能挣3000元。吴伟说:“钱来的踏实,心就踏实。”
新闻推荐
捐款现场。本报讯(刘勇通讯员刘树军文/图)“我捐50元。”“我捐100元。”近日,彭山区义和乡全体机关干部现场为该乡悦园村5组遭受火灾的农户周淑芳捐款。现场气氛热烈,大家积极伸援手,让受灾农户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