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启翔:做自己的诗人 本报记者 梁昊
余启翔体会当地人生活,为写词采风。 (受访者供图)
“打水的木桶 存水的缸 月亮光光照在井沿儿上
心头的话儿 对着老井讲 陪着老井拉家常……”
这是作词人余启翔《老井》里的歌词,这首饱含思乡之情的歌词曾获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并获得四川省第八届巴蜀文艺奖特殊荣誉奖、眉山市第七届苏东坡文学艺术奖一等奖。
漂泊在外
不忘家乡那口老井
余启翔的老家在彭山区,离老家院门不足20步的一口老井让他记忆犹新,是他离家多年来的牵挂。“老井给你乡愁与梦,让你无论活出个什么模样,都不敢忘记要有一颗思源的心。”
除了《老井》获得的荣誉,余启翔参与编剧的舞剧《红军花》获得第十四届文华奖优秀剧目奖,作词的《蜀道》、《你是我的翅膀》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姑娘我爱你》获中国十大金曲奖并登上2010年春晚舞台。
面对荣誉,余启翔很淡然。“我喜欢用音乐这种表达形式来诉说心中的各种情感,以音乐为血,生活于我而言,其实很简单。”
虽然早已定居成都多年,但余启翔基本上每个月都会回一趟老家,探望父母,看看故乡的山水。只要家乡有需要,他总会毫不犹豫地回来。他为家乡写下了多首广泛传唱的歌:《幸福长寿》、《一个不老的地方》、《像你爱我一样》、《回家的路》、《游子回家》,以此来寄托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角色叠加
一直与音乐为伴
20世纪70年代初,余启翔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当时教语文的外公成了他的诗歌启蒙人,他从初中起就尝试自己写歌,这也为他日后成为作词人奠定了基础。
在成为职业作词人前,余启翔有过几年驻唱歌手的经历。“流浪歌手”的生活让他感慨万千,情感积盛时,写下了第一首歌《总是这样》。2000年起,余启翔正式开始对外写词,容中尔甲演唱的《梦回西藏》便是他写给歌手的第一首歌。随着作品数量的不断累积,余启翔在圈内的名声渐起。
期间,余启翔还当过4年录音师。“录音师的经历对我写词有很大帮助。”余启翔说,一般写歌都是先写好词,然后作曲者再谱曲,难免会有不契合的地方,在当过录音师后,他对音准、节奏等的把握更准确,写出来的词也更符合作曲者和演唱者的“口味”。
由于专业水平突出,余启翔曾被四川音乐学院聘请为客座教授。从歌手、作词人、录音师到音乐学院教授,他的角色不断叠加,不变的是他一直与音乐为伴的心。余启翔说,“无论以哪种角色参与到音乐表演或制作中来,只要跟音乐在一起,我都感到快乐。”
沉浸写词
做自己的诗人
在余启翔看来,写歌词不能单靠技巧,而要像练功夫一样慢慢磨炼。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提高。经过15年的精打细磨,余启翔至今已写了400多首作品。
余启翔说,自己喜欢户外活动,尤其喜欢到少数民族地区去,“探索未知能启发人思考,能保证作品的新意。”
《寂寞牛角琴》的创作过程让他尤为深刻。当时,他受邀前往香格里拉采风,在当地一家音乐酒吧,余启翔看到一把弦胡被人闲挂在墙上,灰尘密布,打听后得知这把弦胡原是酒吧老板的,但老板后来不拉琴了,才闲置至今,这让他心生感慨:曾经深爱弦胡的那个人不再拉弦胡了,这是弦胡的寂寞,就如草原上断代上百年的牛角琴的寂寞,那一刻也是我的寂寞。回到酒店,余启翔提笔写下歌词:“牛角琴,寂寞牛角琴,是爱人会说话的心,思念穿透牛角在马尾弦上穿行,一根是我,一根是你。”
受日喀则旅游局委托,余启翔答应为其创作珠穆朗玛峰的宣传歌曲,为此,他决定近距离感受珠穆朗玛峰。“当我登上5000多米的珠峰,透过夜晚星辰看到雾气若隐若现,旗云散落天际,呈现出一种朦胧美。”于是,他提笔写下了《我的女神》。
在众多题材里,余启翔最喜欢写情歌。“情歌类的歌词贴近生活,便于融入自身经历,容易表达自我,梳理悲欢离合忧伤快乐。我的每一首歌词里,都有自己的影子。”余启翔说,通过写歌词,既能自我表达,又能对社会有新的认知,“歌词成就了我最喜欢的自己。我会一直写下去,做自己的诗人。”
新闻推荐
抢险保畅 交通运输系统全力应对汛期严峻形势 本报记者 潘杰 文/图
争分夺秒排障,力保群众出行畅通。路政队员对水位超警戒线的桥梁实施交通管控。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护航交通“大动脉”近日,眉山普降暴雨,局部地区出现大暴雨,全市部分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出现山体滑坡和...
彭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彭山,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