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好生态为陈湾带来“金山银山” 本报记者 姚永亮 文/图

眉山日报 2016-07-25 17:29 大字

图为来自眉山市彭山区71岁的退休干部王惠阳(前中)正和10多名游客一起打太极拳。

7月23日清晨,夜雨后的陈湾青山如黛,空气清新宜人。

记者见到,正在这里的村民家中避暑休闲的众多游客,有的三三两两在环湖路或街道上散步,有的则在广场上打太极拳和羽毛球等健身,尽情享受这里山清水秀的生态魅力。

来自重庆市大足区的游客邓建军,和爱人、女儿在打羽毛球。今年55岁的他和爱人是当地的一名中学教师,而女儿则在成都教书。

“我们全家都教书,刚好趁暑假到这里来避暑度假。这是我们第二次到陈湾来度假了。” 邓建军说,在村民家中包吃包住一个月,每天每人70元,既享受了这里的良好生态环境,又愉悦了身心,很划算。

陈湾是洪雅县瓦屋山镇射亭村的小地名,当地村民都习惯用陈湾代替村名。当年,因建省市重点项目瓦屋山电站,这里成为了该村的移民集中安置点,有74户村民从水库淹没区后靠安置搬迁到这里,加上原有的村民,如今这里共集中居住了120多户,成为瓦屋山核心景区山门外的移民新村。

射亭村党支部书记何青松告诉记者,“一笋竹、二旅游、三劳务、四辅助”,是10年前随着移民搬迁安置时,村“两委”按照镇党委政府提出的发展思路。如今,受益于当年退耕还林的成果,陈湾的森林覆盖率已达90%以上,加上瓦屋山电站建成后形成的雅女湖风光和地处瓦屋山景区山门等优势,每年夏季吸引众多游人前来陈湾避暑休闲,旅游业由此上升为全村的第一支柱产业。

“可以说是好生态给我们带来了财富,当年全村主要劳动力都靠外出打工挣钱,如今大都留在家里发展农家乐,今年陈湾集中安置点就有86户村民挂牌经营农家乐,而去年才43户。”何青松说,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12000元,而2013年才8300元。

静逸阁、兰溪阁、桃花源、双龙家园、瓦山印象……记者看到,沿金花大道两旁依山而建的楼房,是陈湾村民取着一个又一个名字的农家乐或宾馆。

在四方街的半坡上,记者走进“静逸阁”采访。这是村民何官孝和李代兰夫妇利用自家住房经营的农家乐,600平方米的楼房共三层,有32个床位,还有棋牌室等设施,宽敞的房间窗明几净,显得十分卫生,而且无线网络覆盖房间。心灵手巧的夫妇二人正为居住在家的20多名客人准备午餐。

“最近总下雨,天气不好,要是像前几天的高温,32个床位早满了。”今年45岁的何官孝说,但就是这样的天气,仍然有近两千名游客在这里避暑,全村农家乐的入住率超过80%。“等天气好了,这里又将是家家客源爆满的情况。”

何官孝家中四口人,除夫妇两人外,大儿子在县城一单位上班,小儿子在县城读职中。经营农家乐就靠其两口子。“在家中接待游客,完全靠诚实经营。虽然我家‘静逸阁\’的位置没在主道上,但凭着我们热情周到的服务,却赢来了不少回头客。”

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陈湾村民在发展旅游业增收致富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环境。村上每天将垃圾集中清运到镇压缩站,村民除了按人均增收清洁费外,还按经营农家乐床位的多少缴清洁费,每户则设有垃圾桶,每天定时由清洁承包人上门收集。射亭村由此进入了“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行列。

“不断改善环境,保护好生态;不断改善基础设施,能留住更多的游人;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精深加工好以冷笋等为主的旅游产品,让游客吃得放心、 住得舒心、玩得开心、购得称心,已成为陈湾村民的共识。”何青松说。

目前,在县上的支持下,总投资300多万元、1.5公里长的射亭亲水游步行栈道正抓紧建设。随着瓦屋山景区在不久的将来打造好重新开放后,陈湾,这个移民聚居点的生态旅游业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新闻推荐

做苦干实干的“第一书记” 走村入户 助农脱贫致富

刘义雷(中)到贫困户何勇家了解生产生活情况。针对每户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刘义雷落实了“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结合“部门联系、干群结对、党员联帮”等,实现了贫困户家家有人帮...

彭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彭山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