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家中“触网”“对话”乡镇干部
□特约通讯员 刘树军
“我们观音村的集中居住小区还没修好吗?每人都交了2000元的保证金,修了这么长时间还没修好,保证金拿去干什么了?”10月23日,眉山市彭山区观音镇观音村十组村民张江文,因对集中居住的小区建设时效问题有意见,于是进入“党群互联屋”网页,在“意见建议受理”栏目内留下了他的批评意见。
3个小时后,张江文再次打开“党群互联屋”的“意见建议受理”栏目,看见在他的留言下面,已经有了一段由副镇长徐延卫给出的超过200字的回复。徐延卫告诉他,观音村双挂钩安置点于2014年4月动工修建,目前正在对水、电气等附属工程进行建设,小区有望春节前进行分配。大家交纳的2000元保证金,是为了保证建了房子有人去住。待大家分房结算后,保证金将如数退还。看了政府主管领导的回复,张江文感慨地说:“我们老百姓找镇干部说事儿,也赶上现代化了。”
观音镇的“党群互联屋”创建于今年9月底,是该镇为了畅通服务群众 “最后一公里”,利用互联网专门创建的一个党群交流平台。它与平时的“两办四中心”服务窗口一起,被称为服务群众的“1+6”模式。即每天除了利用“两办四中心”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外,该镇群众还可以通过网络上的 “党群互联屋”与镇政府的每一个机关干部对话,在8小时之外也能享受到镇干部的服务。
该镇的“党群互联屋”既在政府门口专设了窗口,也通过网络链接,让每个村民在家中的电脑上也可以点击打开。“党群互联屋”内,设置了干部职责分工、办事流程公示、事项进度查询、满意程度测评、意见建议受理、干部监督举报等6大实用功能。群众可以通过点击任何一个栏目,向镇干部进行问询、求助,乃至批评,既可直接通过“屋”内的电话与镇干部对话,也可以用留言的方式与镇干部交流。
“党群互联屋”的创建,有效避免了镇干部因下村和下班回家后,群众到政府找不到干部的尴尬,在政府干部与群众之间搭建起了一座连心桥,让便民服务实现了网络与实体并行、自助与主动并行的服务群众新格局,使服务群众实现了全覆盖。
梓桐村村民唐建文通过“党群互联屋”留言给副镇长干孟林,说梓桐村的道路在下雨天没法走。当天,干孟林回复唐建文说,梓桐村的下立交建设原预计10月底完工,但施工中遇到流沙,所以施工可能要到11月底才能完工,完工后,稀泥巴路的问题就可以彻底解决。梓桐村残疾村民陈飞,因妻子和儿子出车祸,导致家庭生活困难,他通过“党群互联屋”向镇民政办求助。镇政府经过调查核实,不仅为他家解决了3个人的低保,还发动机关干部为其捐款3000元,并通过残联为其提供残疾人创业扶持基金2000元,让陈飞一家人鼓起了战胜困难的信心。
“零距离服务群众,千方百计破解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瓶颈,是转变干部作风的需要,是严格按照‘三严三实\’办事的需要。”观音镇党委书记邱磊表示,“党群互联屋”的创建,将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化解各类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闻推荐
李利红在观察芦笋长势情况。□刘树军文/图10月26日,站在政府投资为其在“阳光倚竹园”内修建的400多米道路上,看着800多米已经硬化了的沟渠,李利红十分感慨:“这是沾了深化农村改革的光啊!”李利红说,...
彭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彭山,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