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环保葡萄 打造生态农场——简阳青年农民周海返乡创业记
周海正在观察葡萄长势。■ 蔡建中 本报记者 范宇
狭长的葡萄架上密密麻麻地缀满了绿莹莹的葡萄,如同一条绿色的长廊;早熟的夏黑葡萄红里透黑,在绿油油的叶子点缀下,十分诱人;远处几名工人正在葡萄棚里剪枝,近处几名游客正徜徉其间,谈笑风生……这是记者近日在简阳市三岔镇板桥村新板桥家庭农场见到的喜人情景。
这个家庭农场的主人名叫周海,今年33岁,是返乡创业的青年骨干农民。人们从他的身上可以感受到一股致力于扎根农村发展产业的冲劲及满满的信心。
返乡创业经历曲折
决心发展葡萄种植
2007年,在沿海一带打工有了一定积蓄的周海开始谋划回乡发展产业。可发展什么产业好呢?周海在省内好几个市州进行了考察,眉山市彭山区的现代化规模葡萄种植让他动了心。他开始一边学习葡萄种植技术,一边在三岔镇万福村其自家的几亩地里实践,几年下来,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
有了一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周海,下定决心扩大葡萄种植的规模。2011年,周海在简阳市武庙乡流转土地50余亩计划规模种植葡萄,但遭遇失败。
几经探索丰收在望
2013年,周海总结经验、教训,经过多番实地考察,最终选择在三岔镇板桥村继续发展规模化葡萄种植。他从该村农户手里流转了土地60余亩,并从彭山区引进10余种葡萄品种,先后投资100余万元,再次冲劲十足地干了起来。
周海一边展开种植实践,一边不断学习种植技术,探索出了一条科学发展道路,如今他的规模化葡萄园硕果累累丰收在望。
“目前种植的夏黑、红提、美人指、醉金香等10余个品种的葡萄,都结得不错。”周海笑容满面地告诉记者,“预计今年的葡萄总产量可达到5万公斤以上,可实现产值70万元以上。”
打造绿色生态农场
生态种植品质良好
“周海致力于打造绿色生态的规模化葡萄种植,地里的除草、施肥,以及葡萄的病虫害防治,全部都是绿色无公害的,这点保障了葡萄的品质和口感。”三岔镇副镇长傅荣辉对周海种植的葡萄给予了高度评价。
据周海介绍,葡萄地里的杂草全部由人工除草;地里所施的肥料也是有机肥,这种有机肥主要由菌棒、菌种、家禽粪便等混合发酵而成;葡萄大棚里挂上了防虫灯,周围也围上了防虫网,有效防止了病虫害……
周海表示,这样种出来的绿色环保葡萄,色泽更鲜亮,口感也更香甜。记者随手摘了一粒品尝,果然纯正香甜。
家庭农场初具规模
“农场整得规范,看起来非常舒服,让人赏心悦目。”“葡萄一串串的,结得太好了!”前来参观的游客与附近村民,对周海打造的以葡萄种植为主的家庭农场均赞不绝口。
周海打造的家庭农场共60余亩,实现了葡萄规模化种植。同时,他通过大量人工投入及绿色生态追求,精耕细作种植葡萄,产量十分可观,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周海还为葡萄注册了商标,实现了葡萄的商品化……目前,周海正对其家庭农场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初步建成集种植、观光、采摘、休闲为一体的以葡萄种植为主的家庭农场。
带动村民共同增收
“加上土地租金,去年我一共在这里挣了2万多块钱,相当不错。”三岔镇板桥村2组村民谢云珍,对周海发展葡萄种植给她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满足。谢云珍家共有2亩多土地流转给了周海,每年可拿到租金近3000元,此外她也长期在周海的家庭农场干活,每年可拿到工资近2万元。
周海表示,村民流转的土地每年的租金大约为1350元/亩。此外,其家庭农场平均每天的用工量在10人次左右,人均工资为60元/天。这让周海的家庭农场极大地调动了周围农民的积极性,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
新闻推荐
新华社成都1月2日专电(记者陈健)民间传说,明末清初张献忠兵败四川,曾经“江中沉银”,大量金银财宝沉入江底,但具体地点成谜。2015年底,一批权威考古专家聚集四川眉山市彭山区,基本确定彭山“江口沉银...
彭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彭山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