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必读 苏东坡

眉山日报 2021-09-19 16:23 大字

□熊火苗

收到刘墨老师的新书之前,我很好奇:《苏东坡的朋友圈》会怎样写出新意呢?林语堂的热烈,李一冰的代入,都已给人非常深刻的印象……

中秋前收到《苏东坡的朋友圈》,特别应景,因为“中秋节一苏东坡”这两个强关联词,早已注入华人的文化DNA。中秋必读苏东坡,是眉山人的生活情趣,也是世界华人的传统。

刘墨老师说:“还是要写好看的东西。”他把史料揉碎了,化入故事的叙述中,《苏东坡的朋友圈》每一章都可独立成篇,让人轻松地阅读。正如刘老师自序所说,这本书既不是纯抒情的文学笔法,也不是全部剔除了情感的学术考据。在我看来,这本书通过讲述苏东坡和他朋友圈的故事、展示大量的古代诗书画精品插图,呈现给我们丰富的史实和高级审美一一书中勾画的苏东坡朋友圈,不仅是和他有交集的同时代的人,也包含给他精神滋养、艺术启迪的先辈们。刘老师追求的史实、文采、哲思三位一体,我感受到了。

作为新闻从业人员,我难免会用实用主义的眼光去看一一这本书和我是一个什么联系?是传统文化的熏陶。著书严谨,很难兼顾有趣,但是苏东坡本人穿越时空的魅力、作者丰厚的叙述、结合诗书画的撷英,使这本书成为精彩的艺术宝库。对不甚了解传统文化的当代人而言,《苏东坡的朋友圈》是了解苏东坡、了解传统文化艺术很好的普及读物。

刘墨老师认为,要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必须通过琴棋书画等途径去抵达。六年前第一次看到刘墨老师的书画展,对他的这首诗印象很深:“孤亭如梦点苍苔,飞瀑潺潺落眼前。山居不问尘外事,禅心未老净明台。此身只合住诗囚,霜叶飘零入梦幽。又是西窗来夜雨,咫尺写取一山秋。”诗中所有的意象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自然清新有禅意。文字是文人的理想国,刘老师的气质恰如其诗。

刘墨老师在书的后记中说:“文人学者何以经常得不到时代的宠幸?不就是总要坚持自己独立的看法吗?而如果放弃了独立的思想,又怎么做文人学士呢?不因命运的顺逆而改变自己的品格,这就是文人的宿命。”很高兴自己如此幸运,能读到这些文字、看到生活中这种清流,这也正是苏东坡为人喜爱的原因之一。

又逢金秋,凡有华人的地方,都在朗诵苏东坡的中秋词。一轮明月提醒我们:该再读苏东坡了。

新闻推荐

眉山蓉光:借助“笔杆子”促进生产经营

本报讯(蔡欣)为实现公司宣传工作的新发展、新跨越,规范公司对内对外新闻宣传工作,9月14日下午,眉山蓉光召开通讯员评聘大会。...

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