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神叙意 中国画形式美之意蕴的教学意义研究

眉山日报 2020-09-09 06:36 大字

□东坡区悦兴镇初级中学 缪怡

作为一名初中美术老师,我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画的艺术价值能够涵养学生的心灵,开拓他们的审美视野,帮助其建立优良的美学体系,具有非凡的教学意义。此外,我认为通过东西方对比鉴赏的方式不失为一种绝佳的教学途径,能够让学生对中国画的形神、笔墨与色彩有更深的理解,从而领略其背后的精神意蕴。

借画托情的笔情恣意——以朱耷为例

中国画是古代文人士大夫抒发内心感悟、寄托心灵信仰的一种方式。从功能性上来讲,中国画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一则故事,一则关于作者本人的故事。如今,我们可以通过读画来感受作者的人生经历,领略他们或波澜壮阔,或宁静致远,或幸福恬淡的生活。而在中国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一位艺术家因其笔情恣纵、不构成法、逸气留白的鲜明艺术特点而名留青史。他便是八大山人——朱耷。

朱耷是大明王朝的皇宗贵族,于明末清初成为中国画的一代宗师。他一生坎坷异常,在明朝灭亡后遂削发为僧,后又兼修道教。他经历了国破与逃离,妻儿又相继离世,可以说他在国破家亡中消解痛苦并体味人生。

朱耷在晚年以八大山人自居,其艺术生命力亦爆发在晚年。在这一阶段,其笔势愈发稚拙苍寂,造型极尽夸张之势,尤其是在花鸟绘画中,总有一副“白眼向青天”的神情。他画中的白眼鸟、白眼鱼神情倔强、落寞异常,寥寥几笔便勾画出不屈的艺术形象。这些形象塑造,毫无疑问正是画家自身人生经历的投射,他既悲愤于亡国之痛,又忧伤于人生之坎,隐约地表现出对满清王朝的不屈之心以及修道悟佛的心灵感受。

逸气横生的惜墨意远——以倪瓒为例

跟西方绘画极尽细致的描绘不同,中国画发展至元代则更加追求用简练的笔墨呈现深远的艺术追求,而完美体现这一艺术理念的便是元代的倪瓒。他是元末明初的画家,博文善学且出身贵族,善于刻画山水、墨竹,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并称为“元四家”。

当我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初步讲解倪瓒的背景与惜墨如金的艺术特点后,不少学生均流露出浓厚的兴趣。接着我为学生讲解倪瓒的《秋亭嘉树图》,带领学生欣赏其逸气横生、笔简致远的艺术风格。《秋亭嘉树图》描绘的是太湖边的秋景,远景处湖泊平静无波,山形幽静,天空一望无云,寥寥几笔便生动地描绘出秋高气爽之姿;近景处几堆土坡,茅屋、草亭伫立其间,树木三株挺拔而立,呈现出偃仰之姿、晋人风度。

与同时期西方艺术家所画的树相对比,倪瓒的画毫无透视意识,亦没有块面的立体感,他更多是用简单的几笔勾勒出竹子清秀疏朗、纤细有节的特质。因此,可以说他所画的竹子树木并非现实中的竹子树木,而是一种心中逸气,他将中国画的艺术追求拔高为呈现内心感悟的笔墨,在形式美的体验中带给学生丰厚的人文意蕴,具有涵养其内心的教学意义。

高雅素馨的设色风格——以顾闳中为例

讲授完中国山水画的黑白笔墨之意蕴,我又带领学生学习中国画的色彩之美。在这一教学部分,我选用了南唐艺术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此画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在家设宴载歌行乐的场景,构图精细玄妙,设色清馨隽永,是中国美术史上的旷世之作。接着我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深入分析《韩熙载夜宴图》在色彩上的精妙之处。

《韩熙载夜宴图》乃是绢本设色作品,色彩于丰富间见统一,工丽雅致,艳而不俗,并且善用对比。仕女的素妆艳服绚丽清雅,而男宾则以青黑色衣衫为主,这使得画面色彩充满着色相与纯度的对比,在交相呼应中体现出形神意态的准确表达。此外,此幅画作还在仕女的裙衫、帘幕、帐幔、枕席上用色丰富,刻画出丰富绚烂的图案,这与纯色色块又形成了繁简层次上的对比,可谓是点睛之笔。学习《韩熙载夜宴图》有助于巩固学生的色彩知识,强调色彩对比的重要性。同时在课堂学习中感受中国画色彩的精妙之处,从而为日后的创作实践积累灵感。

学习中国画的形式之美,有助于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人文意蕴,体会含蓄内敛而又激荡人心的艺术价值。在美术鉴赏课程中欣赏中国画,能够有效涵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他们的文化感悟力,使其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与精神,达到绘画技法与美学内涵双方面的提升,具有深远的教学意义。 

新闻推荐

眉山东坡区崇礼镇四大妙招助“双创”

近日,笔者在眉山市东坡区崇礼镇看到,街道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有序,绿化美化悦目,卫生“三防”设施也正在安装……崇礼镇党委副书...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