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定文化理念 注入文化基因 成就文化灵魂 齐通中学学校文化理念解读(上)

眉山日报 2020-05-20 06:51 大字

□苏兴全

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精神财富,有着辉煌的文化传承。2018年,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校以来,东坡区齐通中学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着力涵养学生“美丽心灵”,努力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

着眼文化建设

打造学校教育灵魂

齐通中学首任校长葛兴洪及行政班子认为,学校文化是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创造、积淀并共同遵循的办学思想、价值观念、学校传统、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等的总和以及体现上述内容的各种物质载体和行为方式,是学校发展和学校品牌建设的核心与灵魂。对提升学校知名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有着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

他们认为,学校文化包含理念文化、行为文化、视觉文化和环境文化四个层面。其中理念文化是核心,是学校及学校文化发展的方向性保证和决定性因素,具有彰显学校文化内涵、明确学校发展方向、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增强师生凝聚力、打造学校个性文化的显著功能。学校理念文化属于学校文化的精神范畴,是全体师生员工共创、共有和共享的信念、原则、宗旨及目标的总和。它能够将学校的组织力量有机和谐地统一到一个共同的指导思想上,汇聚到一个宏观的、科学的理性发展方向上,从而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正是有这样的思想境界和前瞻思维,齐通中学理念文化初显端倪。更重要的是,教育环境给齐通中学理念文化的构建和形成提供了广阔空间。

汲取先贤智慧

传承文化精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齐通中学在此大环境下,从“根”上汲取先贤智慧,传承文化精粹,提炼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贤良”文化特性。

近年来,眉山市中小学校纷纷以“三苏”品牌进行文化建设。在“三苏”文化遍地开花的大环境中,作为一所新建学校,齐通中学的文化方向既融于“三苏”,又不止于“三苏”。

“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身上有着兼容并包的传统文化精神,是贤良之士的代表,而‘贤良’文化从宏观上涵盖了‘三苏’的文化,具有更深厚、更博大的精神内涵。有了以‘三苏’文化为宏大注脚,齐通中学文化的提炼就能精准到位、呼之欲出。”该校负责人介绍。

“《论语·里仁》中提及,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该负责人介绍,齐通中学中的“齐”有“齐贤”之意,“齐贤”思想一直贯穿中华文化始终,成为一种理念,一种精神,指引着来人锐意进取,向贤而贤。而“通”则是“齐”最终达到的结果,预示着成为晓畅通达、贤能志达之士。齐通中学中的“齐”与“通”皆是“贤良”教育的具体表现,点明了学校价值追求、育人目标,与“贤良”文化的价值追求交相辉映。

博采众长

共育“贤良”

作为一所新建学校,齐通中学结合时代人才需求,整合“三苏”文化特质,确立了“贤良教育”办学思想,以“贤良文化”为核心,以“齐贤通理”为校训,积极建设“见贤思齐,守正更新”的优良校风,培育“独立、敏慧、豁达、利他”的贤良之才。

“解读学校文化主题——贤良教育,就必须掌握其定义、基本概念和文化内涵。”学校负责人介绍,学校文化主题是立足于学校办学特点,根据学校文化核心,即学校核心理念而确立内含核心价值观、学校精神、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集中体现学校文化特色的文化内容,即定义。“贤良”指有德行和才能的人。“贤良教育”则是指以“贤良”为核心理念进行教育活动即基本概念,“贤良”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宏观提炼,具有显性表现、隐含内蕴、影响力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内涵。

“其中,具备优秀学识和才能,有具体的作品、言行、事迹,这是贤良之士的显性表现;内在具备仁德、达观、方正、笃志、奉献等优良品性是贤良之人的隐含内蕴;此外,贤良之人是内德外才融为一体,并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该负责人说。

据了解,从这三方面出发,齐通中学以“贤良”为理念核心,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过程、教育追求上系统构建,分别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延伸拓展。

新闻推荐

提早谋划科学调度 东坡区有效应对旱情

本报讯(余海燕记者王允浩)最近1个多月,东坡区降雨偏少,富牛、复兴、三苏、秦家、修文等镇受到不同程度的旱情影响。东坡区水...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眉山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