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东坡老人的花样岁月
子女陪着老人聊天,老人开心不已。曾海洲老人正在养老院内读报纸。张利正在老年大学声乐班教课。老年学生们正专心上课。
核心提示
秋风送爽,金桂飘香,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如期而至。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群体的晚年生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日,记者走访了3位老年人,感受了他们晚年生活的点滴,岁月长河中,他们享受着各自不同的精彩生活,有的五世同堂子女陪伴安度晚年;有的退而不休,重拾兴趣;有的则选择在养老院安度晚年生活……他们用不同的生活方式,诠释着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美好画面。
古人有云: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不管何种养老方式,只要老人们幸福快乐,便是最好的晴天。
爱心陪伴
让99岁老人安度晚年
“妈,该你出牌了,你看哈你要的起不哦?”10月16日,在东坡区柳圣乡五皇村一个普通农家小院内,今年99岁的刘伯英老人正在开心地与子女们打牌,老人意识清晰,动作娴熟,一场牌局下来,老人心里乐开了花。
虽然近百岁高龄,刘伯英老人仍肤色红润,精神状态良好。她膝下育有6个子女,如今一家人共有69口人,最大的曾孙也34岁了,五世同堂让老人尽享天伦。
换种方式
养老院里度晚年
“儿女孝顺,生活幸福,快乐充实。”10月15日,走进眉山城区某养老院内,89岁老人曾海洲正端坐在卧室里,仔细看前几天的《参考消息》,看到感兴趣的,便裁剪下来,放在一边珍藏,以便今后查阅。
据悉,曾海洲今年89岁,育有2子1女,老伴多年前因病去世,1990年退休,先后在两个儿子家生活,2015年9月进入养老院至今。如今,养老院已成为老人的另一个家,这里有他熟悉的朋友,有他喜欢的生活。
重燃兴趣
创造多彩幸福生活
“走不完的山里路,说不完的家常话,风尘仆仆来到……”10月16日,在眉山市老年大学声乐教室内,张利正坐在钢琴旁边唱边弹,饱含深情地将歌曲传授给老年学生们。
今年68岁的张利是该老年大学的声乐课教师,从教师队伍退休后,就一直从事老年声乐教学,已有10年之久。他现在的学生, 年龄最大的有87岁,最小的也有50岁。
子女孝顺 五世同堂尽享天伦
据老人的大儿子程志祥介绍,母亲虽然年满99岁了,但生活习惯非常好,她每天早上7点多起床,午饭后1点多再睡一会儿,晚上要是高兴会到10点后才肯睡。
“母亲不挑食,基本生活都能自理,但毕竟年龄大了,作为子女始终不放心。”程志祥说,经过几姊妹商量,从老人90岁起,就一直在程志祥家里,由他和妻子干桂枝照顾。他们几乎24小时全程监护,白天和母亲一起上街喝茶,晚上守护老人睡觉。
在吃的方面,母亲虽没特别讲究,但要讲究营养,让老人通过食补来保养身体。“每天饮食、作息规律,心情舒畅,精神状态自然就好了。”程志祥说。
此外,老人的其他子女也会每隔一两天回家来看望她,给她买一些水果点心,陪她聊聊天,不让她感到孤独。“现在,妈妈的身体状况挺好,心情也很开朗,我们都祝福她健康长寿,长命百岁。”刘伯英的子女们纷纷表示。
“我的子女、儿孙们都很孝顺,一家人和气成团就是我最幸福的事。”刘伯英老人说,尤其每次逢年过节,一大家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子女、孙子、孙女、曾孙们围坐在身边,吃着热腾腾的饭菜,更是幸福无比。
爱心陪伴 安度晚年幸福生活
说起母亲养育的艰辛,老人的二儿子程家有至今记忆犹新。母亲很小便下地劳动,农村艰苦的生活条件磨炼出她吃苦耐劳的品性,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却凭着勤劳的双手,辛苦将6个子女抚养长大。“记得小时候,母亲每年要做几十双鞋,每双鞋都需要千针万线,一年就家里人做鞋的麻纯都要用几斤,或者上十斤。”程家有表示。
“那时家里穷、人口多,母亲自己不吃都不会让我们几姊妹挨饿。”程家有称,我们都很感谢母亲,也被她身上吃苦耐劳的精神深深感染,同时,也希望把这种精神传递给后辈,让他们懂得孝敬父母、尊重长辈。
为了让母亲开心,今年2月份时,一大家人还为老人热热闹闹地办了一场百岁宴,从寿宴的菜谱到舞台表演的设计、布置,大家共同商量并参与,寿宴当天,老人在台下看着家人为自己带来的表演,脸上露出高兴的笑容。
“只要老人家高兴,我们做什么都值得。”老人的孙子程涔说,奶奶身体好,我们在外奋斗也更放心,前几天他还专门将子女带回去陪太奶奶过周末,老人看到曾孙笑得合不拢嘴。
现在每逢假期,子女们都会轮流带着老人去游玩,老人说:“儿女子孙好,我才能活到这么大岁数,现在感到无比幸福,只要一家人和和气气、平平安安比什么都好。”
说着,老人在两个儿子的搀扶下,出门遛弯,锻炼身体,享受她幸福的晚年生活……
进入养老院 开启生活新方式
据曾海洲介绍,老伴走后,子女们白天上班,只有晚上才能见面,感觉生活有些寂寞,但住进养老院后,多了好多朋友,大家聊聊天、打打麻将,日子过得舒心惬意。
在养老院生活的3年多,老人习惯了每天早上6点起床,7点吃早餐,饭后散步1小时,偶尔跟相邻宿舍的老人聊会天、打打牌,更多的时候,他喜欢阅读报纸。
“刚住进养老院时,我才100斤,现在已经122斤了。”老人说,这里的饭菜种类多样,菜咸淡、软糯都很符合自己的口味,饭量都大了,身体比刚来时要好,除了因为腰椎问题不能久坐外,他的身体状况非常好。
“我每天早、中、晚都会绕着卧室外的走廊来回走,一天要走3个小时,晚上养老院还会组织全体老人散步,我也会积极响应。”曾海洲说,自从进了养老院,他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每天生活丰富,充实而快乐。
过好当下 给子女多留些时间
“你看这厚厚的一叠报纸,都是最近一段时间看报纸时裁下来保存的。”曾海洲指着床头的报纸说,他喜欢看报纸,尤其喜欢看时政新闻,要是遇到意义重大的新闻,他会裁剪下来,小心保存。
老人保存的新闻,有的是整段,有的是整篇或整版,已经保存了100多份报纸。放下报纸,老人又拿起旁边的毛笔,开始熟练地写起毛笔字来,不一会儿,“平安健康”四个大字便跃然纸上。
“我在养老院,不愁吃、穿、住,子女也都成家立业,没有烦心事。”老人说,自己现在的生活作息规律,起居饮食都有工作人员照顾,他还办理了养老院出入证,可以自由出入。他的二儿子住在城区,只要有空便会来看望他,每逢周末还会将他接回家一起吃团圆饭。
说到家里人,老人非常欣慰,子女们都有工作,非常孝顺,孙子们也发展得很好。“我现在只需要照顾好自己,多给子女留些时间,让他们更好地发展。”曾海洲说。
谈到对未来生活的期望,老人表示,希望能照顾好自己,在养老院健康生活,也希望孙子们走好自己的路,工作顺利,前程似锦。
重拾兴趣 退而不休传递快乐
当天早上8点过,老年学员们陆续赶到学校,开启学习声乐之旅,张利所教的班级有100余名老年学生。
课堂上,老年学员们都认真哼唱。“你的声音有些涩,气息没跟上。”“你的嘴巴要像咬苹果一样张开。”……张利一边上课,一边给学员指出问题,直到11点30分才结束课程返家。
据他介绍,这些学员是来自社会各界的老年人,音乐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教学需要花更多心思。“我不觉得累,年轻时便喜欢音乐,退休后正好可以重拾兴趣,传递正能量。”张利说,他上课的宗旨就是要让老年学员们“快乐、高兴、健康、有为”。
冬泳达人 创下一次7公里游泳记录
除了上午固定在老年大学上课,张利下午的时间则可自由安排。
“我每天都要游泳,已经坚持了10年。”张利自豪地说,除了喜欢音乐,他还喜欢游泳,最长的记录是从岷江二桥游到岷江一桥,全长近7公里。
据张利介绍,他至今都还记得当年学游泳的场景,第一次下水时,水的温度只有几度,很冷,但尝试过后便一直坚持了下来,现在到了冬天,不游泳反而觉得不舒服。
除了冬泳,他还喜欢相约好友骑着单车去游玩,眉山很多公园的环境优美,到处栽满各种植物,逛起来觉得心情舒畅,甭提多惬意了。
“我从来都是闲不下来的。”张利说,自从退休后, 他从来没停止过兴趣爱好,这是他生活的精神依托,未来,希望继续坚持授课,延续爱好,让自己的老年生活别样而多彩。
记者手记
整个采访中,除了对曾海洲、刘伯英、张利三位老人进行采访外,记者还采访了其他的老年人,他们有的爱跳舞,有的被返聘继续发挥余热,有的则帮带孙子……每一个老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方式,他们快乐地生活在东坡大地上,用行动诠释着一幅幅和谐生动的幸福画面。
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更要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孝老的传统美德,将“温暖”带进每个家庭,将“关爱”送到每个老年朋友身边,让他们安享晚年。在新时代下,让每个东坡老人生活更美好,仍然是我们长久不变的初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茂成记者余毅)为推进全民艺术普及,进一步提升艺术骨干和艺术爱好者素质,活跃并繁荣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东坡区文化馆20...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