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宋李兵:用技艺修行 用灵魂逐梦 实习生 杨露 本报记者 余毅 文/图

眉山日报 2017-09-17 01:40 大字

手工装裱的每一道工序,都是匠心的体现。

【核心提示】

城区蓬莱广场的几间旧门面,十分不起眼,却经常出入着眉山书画圈名人。让这门面人气聚集的是从事传统手工装裱18年的宋李兵和他的工作室。

书画装裱,是中国古代以书籍、绘画等为对象发展起来的保护与修复技术。俗话说“三分书画,七分装裱”,言语虽有夸张,却道出装裱对书画作品的重要。在这快节奏的时代,机器装裱以其用时短、造价低,渐渐成为书画装裱的主流。但33岁的宋李兵却坚守手工装裱18年,他传承的不只是装裱的双手功夫,更是一种文化。

人物简介

人物介绍

姓名:宋李兵

年龄:33岁

地址:眉山市东坡区

职业:装裱艺人

年少学艺 他是师傅第一个男徒弟

上世纪90年代初末,15岁的宋李兵来到当地有名的手工装裱师傅家拜师学艺未果。原来,手工装裱是一门精细活,需要耐得住性子、静得下心。在师傅看来,男孩子大多鲁莽、浮躁,也就定下了不收男徒弟的规矩。

尽管被师傅拒绝,但宋李兵并未放弃。“我非常喜欢字画装裱,便一直恳求师傅让我试试。”宋李兵说,在自己的坚持下,师傅终于松口,答应留他一个星期试试看。

原本就对手工装裱技艺非常喜欢,看到原本普通的字画经过师傅托心、覆褙、镶边等工序后,变得熠熠生辉,宋李兵更是迫不及待想要学到这门技艺。宋李兵学艺心切,师傅看在眼里,却不动声色。几天后,给了他一块十多斤重的石头,让他给书画打蜡砑光。这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既需要力道合适,还要打磨均匀。天气炎热,宋李兵累得满头大汗,不得不在脖子上搭了条毛巾,以防汗水滴落到书画上。第一天,宋李兵磨了100多张准备装裱的书画,第二天胳膊酸痛得几乎抬不动,但师傅并没叫停,宋李兵咬咬牙,继续抱着石头仔细打磨每一张书画。

一周后,师傅完成了对宋李兵的考验,正式收下他这个男徒弟。

师傅领进门,学艺在个人。书画装裱是一门精细活,不仅难度高,技艺也偏复杂,每一道工序都有诸多讲究和技术要求。简单的装裱或许学一个月就明白,但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装裱手艺人,必须不断学习钻研。宋李兵潜心学艺,摸索思考,成为师傅众多徒弟中的佼佼者。一年后,宋李兵出师了,但他并未满足,又辗转前往山西太原、河北邯郸等地,向不同的装裱师傅学习,让自己的装裱技艺不断提升。

精益求精

一片匠心为字画添寿

9月14日下午,记者来到宋李兵的工作坊,只见一张1.7mX4m的工作台占据了工作坊的大部分空间。前后两面墙上贴着各式字画,宋李兵正站在桌子前聚精会神的排刷一幅数米长的山水图。整间工作坊找不到一把椅子。宋李兵说,做装裱一天要站上十几个小时,而且主要靠裱台,不需要椅子。

2003年,19岁的宋李兵在眉山经营起了书画装裱店,他的职业装裱生涯从此开始。由于来装裱字画的多为中老年人,看到年轻的宋李兵时都会怀疑:“你这么年轻,会裱字画吗?”十多年来,宋李兵凭借精湛的手工装裱技艺,在眉山书画界有了一定名气。   

“一拿到书画,就要能分辨是单宣、加宣,还是生宣、熟宣,是棉的还是净皮。然后闻墨,判断墨汁的大概年分,再用清水取点清蘸,看墨是否会散开。”宋李兵说,书画装裱首先要对纸和墨做到心中有数。他介绍,与机器装裱的轻松快捷相比,手工装裱很费功夫。传统的手工装裱共有70多道工序,托画心、上墙、镶边、覆褙、打蜡、石压等等每一道工序都直接影响到装裱的质量。比如托画心,如果没托好,那么裱体当中就会产生气泡,直接影响装裱后作品的美观度和收藏的价值。

曾经,有顾客带着一盒“碎片”找宋李兵装裱。这是一幅被人撕碎的书法作品,大小不一,最小的甚至只有0.5㎝X0.5㎝。且不说装裱前拼接这些碎片的难度,单是给拼接处刷浆糊就不容易。但宋李兵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棘手的活儿。“我花了一个多星期拼好作品,接下来用了20多天完成装裱。”最终,这幅0.35mX1.37m的作品修补、装裱完美度达96%,得到顾客的肯定。“装裱除了心细,有耐力外,还要动脑会用巧力。”宋李兵说,越难的装裱越是对自己的挑战,也是对自己技艺的一种肯定。

不忘初心

这辈子只想做好这件事

“如果古代的字画也是机器装裱,我们现在就留不住一幅古字画,台北故宫里也看不到《富春山居图》了。”宋李兵说,机器装裱是高温加热把胶膜压烫在字画上,就没法再揭再裱,不利于书画艺术的传承。为了更加持久保存书画不被毁损,宋李兵装裱用的浆糊都是他自己特制的。面粉用清水洗过,把面筋提出后,过滤沉淀,加入明矾及特制的中草药再熬成浆糊,能起到防虫防腐的作用。

“这辈子我只想做好这一件事。”在宋李兵看来,手工装裱是跟时间较量耐心的事,与文人创作文学、书法家写作书法一样,都是寂寞之事,须得静心静气,戒躁戒急。虽然手工装裱耗时耗力,但是出来的作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在宋李兵心里,手工装裱能让一些具有收藏价值和纪念意义的珍贵作品得到更长久的保存,是很有传承意义的一门技艺。

至今让宋李兵记忆犹新的,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眉山籍画家王博创作了总长约150米,宽2.5米的《夺冠图》,用国画的形式将奥运健儿勇夺冠军的飒爽英姿跃跃于纸上。王博的父亲慕名找到宋李兵,要手工装裱。第一次装裱这样的巨幅作品,宋李兵整整花了3个月。但看着自己的装裱让《夺冠图》锦上添花,他有难以言表的满足和喜悦。

宋李兵的师傅一生授徒百余人,但目前尚在从事手工装裱的徒弟不足十人。当其他装裱师傅纷纷转行,机器装裱逐渐兴起之时,宋李兵依旧一丝不苟地用双手为书画作品细细装裱。手工装裱,对他来说,早已超出一种谋生技能、一项赚钱技艺的范畴,而是他梦想的开始,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他决心坚守一生的事业。作为东坡故里一名年轻的手工装裱艺人,宋李兵最大的心愿是将这门传统技艺更好的传承弘扬,为眉山的文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闻推荐

眉山市优秀志愿者获免费健康体检待遇

优秀志愿者接受体检。本报讯(记者古良驹文/图)为嘉奖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关心、关注、支持、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昨(14)日,市文明办与眉山心脑血管病医院签署了《眉山市优秀志愿者免...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眉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