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杜重划:笔墨绘先贤 铮铮爱国情

眉山日报 2017-07-09 07:32 大字

杜重划作品。杜重划早期作品。苏州美术代表团西双版纳采风,谢孝思, 徐绍青,沈彬如,杜重划。杜重画笔下的三苏祠一景。本报记者 张玉摄

为民间音乐家阿炳画像

20世纪50年代,杜重划被分配到江苏公立文化教育学院美术系任助教兼苏州美专讲师,先后在江苏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学院任教,常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创作了一大批充满生活气息的作品,其中描绘苏州郊区的农村妇女挑菜上街的人物画《上市去》最具代表性,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影响,因此而被文化部收藏。

这段时间,杜重划依然坚持写生创作,即使在寒冬腊月,他的手冻得长满了冻疮,又疼又痒依然还在坚持绘画。锲而不舍的坚持,不仅提高了杜重划的绘画水平,也锻炼了他的观察能力,最为传奇的是他为已故音乐人华彦钧(瞎子阿炳)绘画像的经历。

阿炳是中国杰出的一位民间音乐家,其创作存世的6首乐曲皆为民乐瑰宝,尤以二胡曲《二泉映月》最为出名。 阿炳逝世后,他的艺术成就愈来愈为人们所推崇,遗憾的是,阿炳存世仅一张黑白照片,于是阿炳生前的友人邀请杜重划为他画一幅画像。

画阿炳也许最好的捷径就是按其遗像来画,但杜重划没有遵循此途,而是采取了一种特殊的方法。杜重划除了参考阿炳的遗像,还在南京新街口等热闹地段体察路人,请阿炳好友一一指认过路人脸上某部位与阿炳神似之处,再经过速写、修正、组合,最后画出了阿炳像。这幅阿炳像形似更神似,得到了见过阿炳的人们的一致认可,弥足珍贵,后被阿炳友人捐赠给了无锡书画博物馆收藏。

走出国门 享誉世界

20世纪80年代,杜重划加入了苏州书画界访军代表团,先后到云、桂边疆的法卡山、友谊关等地慰问戍边战士;独自到云、桂前线的边防哨卡体验战士生活;到新疆访问祖国西陲的边防前哨——托云边防站;到浙江东海的大陈、洞头、舟山等岛体验生活。一系列访问和体验生活,赋予杜重划创作灵感,期间,他创作出表现英雄群体的《九小松图》,长6.3米、宽1.8米的大型军史画《团结颂》等作品,深受好评。

杜重划在致力于现实主义绘画创作的同时,还进行古人物画创作。他的画作根据国情需要选材,落笔于爱国正直、品格高尚的古人物,造型上力求让广大群众都能看懂和理解,创作技法上抽象和具体结合、现实与浪漫结合,将清淡醇厚笔墨与富丽工致表现融为一体。不仅如此,杜重划的画表现古人诗意外,还以自己的诗意提炼画意,融诗、书、画于一体,予人启迪,给人乐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被同行称誉为“古人物具有吸引力,在笔墨技巧上已趋成熟。”

20世纪80年代中期,杜重划古代人物作品相继走出国门,深为国人和国际友人喜爱。1986年在保加利亚展出作品《屈原》《苏东坡》,1987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市国际艺术节展出《张旭》,1988年在日本的“日本、中国艺术家百人画展”展出《知音图》《校经图》。1989年,受美国旧金山市《中国画廊》邀请,前往办个人画展,随带40幅以古代人物画为主的作品,引起了巨大轰动。

成名后的杜重划不忘故乡,多次回乡为眉山创作国画,深厚眉山人敬重。1990年4月15日,杜重划在苏州病逝,他的传奇故事在眉山传颂着,他的绘画精神也在眉山发扬光大。

【记者札记】

几年前,笔者非常敬重的一位眉山文化名人曾在无意间谈到一个画家的画,那是一幅关于老眉山的画作,据他描述画上有粗大茂盛林立的大树,有古香古色的桥梁,有悠闲漫步的行人……虽然没有见过这幅画,但通过这位文化名人的描述,笔者也能感受到那是一个静谧的眉山、一个泛着历史记忆的眉山,一个悠闲的眉山,一个可爱的眉山,一个令人向往的眉山。

带着这份向往,笔者在心里默默地记下了这位画家的名字——杜重划,总希望有一天能多了解一点关于他的故事,看一看他画的画。几年过去了,笔者也对杜重划的故事知道的渐渐多了起来,每当眉山画家们谈到他也都充满了敬重、不舍与怀念,遗憾的是,笔者却始终没能见过那幅画。

幸运的是,后来一次,笔者跟随来宾去三苏祠博物馆采访时,无意间在展览的名家画作中看到了杜重划为三苏祠作的一组国画。笔者不懂画所以不能随意点评杜重划的作品,但细细观察这些画作,笔者终于明白那位文化名人为何会对他的画念念不忘了。

【注:参考文献《眉山市人物志》以及部分杜重划自己撰写的回忆文章。图片除署名外皆为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学实悟透实干奋进 推动司法行政工作

本报讯(张倩记者廖文凯)近日,市司法局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暨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交流会召开。会议从如何把握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要求,如何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两个方面进行了...

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