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互联网寻亲 助流浪乞讨人员回家

四川日报 2016-07-21 07:31 大字

今年1月1日全国救助寻亲网正式上线——

“有了网络,有了网友的帮助,我才会及时找到我女儿。”7月18日,说起寻找女儿的事,眉山市东坡区鲜滩镇一男子仍一个劲儿地道谢。

7月8日,眉山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刘源欣发现一名可能是精神障碍患者的女子,将其带回救助站,接着就去全国救助寻亲网推送寻亲信息,通过网友提供的线索,仅用7个小时,便找到了该女子的父亲。

今年1月1日全国救助寻亲网正式上线,民政部希望通过该网站帮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早日回归家庭。

A

开启网站 帮助受助人员顺利返家

按照规定,救助站只能为生活临时困难的群众提供10天免费救助,10天内应当将困难群众送回其户籍所在地。目前全国有4万余人生活在救助站无法回家。这些滞留在救助站的人大部分智力残疾或患有精神病,无法正常沟通。“全国救助寻亲网是为长期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发布寻亲信息的网络平台,由民政部主办,不向用户收取任何费用。”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副处长周涛介绍,四川省近期各地开展了“在站寻家,让爱回家”寻亲服务主题宣传周活动,呼吁社会各界,在发现疑似走失人员或被拐卖人员时,应及时报警,及时登录全国救助寻亲网查看寻亲信息,前往救助管理机构实地查找以及及时采集DNA数据等。

活动中,成都市民政局专门举办了全国救助寻亲网使用培训会。“以往,救助站寻亲的方式主要通过自己的微博以及救助站门口的寻亲栏,帮助流浪者寻找亲人。”成都市救助站副站长陈星移说,现在有了全国救助寻亲网,滞留人员回家的希望更大了。

目前,各地的寻亲工作还在进一步深化:眉山市救助管理站与公安部门合作,釆集站内滞留人员DNA,并录入全国失踪人口数据库和全国打拐DNA信息库。南充市阆中市救助管理站整理出37名长期滞站人员资料,收集到部分可能对滞站人员身份查询有价值的信息……

B

网友留言 走失女子回到父亲身边

7月8日,在街面巡查中,刘源欣发现一名年轻女子坐在垃圾箱旁发呆。与一般女性不同,这名女子身上的白衬衫、花裤子看起来很脏。与之交谈,该女子也不搭话。刘源欣初步判断,这可能是一名精神障碍患者,遂将其带回了救助站。而后,他填写好该女子的身高、特征、发现地点等相关信息,并上传该女子的照片到全国救助寻亲网。

由于全国救助寻亲网已与当地的眉山人论坛等网站合作,同样的信息也被推送到这些网站。几小时后,刘源欣打开眉山人论坛,发现了一名网友的留言:“这女的看起来好像是东坡区鲜滩镇的人。”

在救助站,该女子一直沉默不语。看到网友留言,刘源欣尝试和其交流。“听说你是鲜滩镇的哇?”刘源欣话音刚落,该女子就抬起头看了看他。这让刘源欣看到了希望,鲜滩镇至少是该女子知道的一个地方。“你是鲜滩镇哪个村的呢?”刘源欣继续问。该女子不作答。刘源欣赶紧查了查鲜滩镇所有村庄的名字,一个一个地念给该女子听,当念到某一个村庄名字时,该女子点了点头。

刘源欣立即联系到该村村委会主任,初步确认该女子就是该村人。随后赶到救助站的该女子的父亲,现场确认她就是自己的女儿。

这是今年四川省开展“在站寻家,让爱回家”寻亲服务主题宣传周活动后,首个通过互联网开展寻亲工作的成功案例。

编辑点评

从网络推送寻亲公告到家人核实身份,只花了7个小时,可谓用时短效率高。

利用网络为长期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发布寻亲信息,有效对接了社会寻人和受助人员寻家的需求,突破了传统寻亲公告在地域、时限等方面的局限,能在更大范围内帮助滞留受助人员回归家庭。“互联网+救助寻亲”是一条帮助滞留受助人员寻亲的有效途径。除了网站,职能部门除可以利用官方微博、微信等外,还可以开发寻亲APP,依托海量用户和地理弹窗技术,在走失者失踪地点附近发布寻人信息,帮助更多走失人员回归家庭。

新闻推荐

四川省将建立城市生态保护与修复导则

——访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本报记者熊筱伟问:目前四川省城市生态情况如何?答: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城市规划建设更加注重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更加注重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德阳、泸州、自贡、眉山纷纷建成国...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眉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