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缺陷完善制度对问题不一味否定
——解读2016年度审计工作报告
聚焦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
□何浩源 本报记者 刘佳
10多处直接点名侵占群众利益、套取财政资金、使用虚假发票报账等严重违法违纪的单位和个人;加大对政策措施落实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查处力度,依法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责任人员54名,已有28人受到党纪政纪处理、2人被追究刑事责任……7月20日,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省审计厅厅长黄河作的《关于四川省2015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引发关注。
此次审计工作报告有哪些亮点,传递出哪些审计新变化?7月21日,记者采访了省审计厅副厅长陶志伟。
更新理念视角推动建立“容错”机制
报告披露,抽查眉山等5个市县39个具有融资功能的国有企业举借用于公益性投资的债务,2015年末累计债务余额中有325.02亿元缺乏统一有效监管,对此,审计部门并没有简单认定为企业违规举债,而是提出要重视由于企业自身偿债能力弱,可能存在企业债务转化为政府承担偿还责任的风险,应当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对一些具体问题,没有一味否定,而是注重指出制度缺陷,积极推动制度健全完善,是此次审计工作报告的一大亮点。
报告披露,至2015年末,省财政厅对社会资本未到位、无投资计划甚至未注册成立的7支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一次性拨付出资金35亿元,导致资金结存在2家受托管理机构,其中24.84亿元被用于购买短期理财产品,部分财政资金绩效未及时发挥。对此,审计部门站在规范财政资金使用、注重投资绩效的角度,提出从制度机制上解决问题。
记者注意到,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中,除了扶贫、保障房建设等有严格“红线”的专项资金外,其他部分基本没有挤占、挪用资金这样定性和处理的问题。对于符合改革方向,有利于政策落实、盘活资金的,审计就积极支持、促进规范。对此,陶志伟表示,这是审计更新理念和视角的体现。今年以来,审计部门坚持把先行先试与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探索试验中的失误同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积极推动建立“容错”机制,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
创新方式方法运用大数据扩大审计面
78个二、三级预算单位的接待费年初预算比上年预算增加30.5%,与政策要求不符。
省财政补助市县设立的困难农户住房重建贷款担保基金,有34个县在解除担保义务后形成结余14.21亿元,由于财政未及时明确统一的处置政策,难以统筹盘活……
记者梳理报告发现,揭示存在问题的地方和单位不再是几个、十几个,而是全省范围、上百个单位,政府投资审计、税收征管审计中的问题金额有的甚至达几十亿元,信息披露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对此,陶志伟表示,推进审计全覆盖,依靠传统审计方式和现有审计力量及技术,无法有效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省审计厅以大数据为支撑,运用信息化审计手段对省级专项资金进行大范围的审计。
报告披露,部分专项资金分配“碎片化”现象仍然存在,抽查的30项省级专项资金实际被分解为133个子项,规模在500万元以下的子项23个,有的专项资金形式上整合但实质上仍按原事项渠道、原管理办法分配;在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锁定延伸调查对象,抽查的一级、二级和三级预算单位比以往年度增加了上百个;在税收征管专项审计中,组织省市县三级审计机关采取集中分析、分散核查方式,实现了对2015年度全省税收征管情况的全面审计,揭示的虚开发票、漏征税款、税收减免数据不准确等问题,基本覆盖了全省各市州。
报告显示,自去年11月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处理结果后至今年6月,审计发现问题得到进一步整改,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65.77亿元,审计整改建议被采纳1.15万条,推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21项,有38人受到刑事责任追究和党纪政纪处分。
新闻推荐
上半年,四川旅游交出漂亮成绩单——国内游人数增8.9% 收入增25.1%
入境游人数同比增长13.3%7月28日,记者从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获悉,2016年1-6月,四川旅游经济总收入3840.13亿元,同比增长达25.1%,为四川旅游“十三五”迎来了良好开局。今年,四川旅游投融资“双千亿”工程...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