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茶汇乐山·缘结天下”系列报道之一峨眉山茶香四海

乐山日报 2016-04-15 18:53 大字

仙芝竹尖黑包山茶叶基地   本报记者 彭国平摄

仙芝竹尖黑包山茶叶基地   本报记者 彭国平摄

■本报记者 张黄荣

距今约三千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我国的扬子板块相碰撞,导致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褶皱抬升隆起。峨眉山在这次喜马拉雅山运动中不断遭受东西方向主压应力的挤压,山体沿着峨眉山大断层的断裂面迅速抬升。当发展到距今300万年左右,峨眉山主体形成今日雄姿,与成都平原相对高差达2600多米。再经过第四纪冰川运动的洗礼,峨眉山变得更加绚丽多姿,集雄、秀、奇、幽、险于一山之中。难怪公元四世纪末,从中印度来华入蜀的僧人宝掌,赞誉此山为“高出五岳,秀甲九州,震旦第一山也。”

秀甲峨眉生灵物

地质年代的中生代,茶被大自然选中,萌生在劳亚古大陆南缘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原始森林。而峨眉山区和中国西南其它地区一样位于劳亚古大陆的南缘,在地质上的喜马拉雅山运动发生前,这里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是当地热带植物区系的大温床。伴随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峨眉山的抬升隆起,孕育、生长在这里的古茶树极富灵性,巧妙地吸收日月精华,修炼着不坏之身,淡定的度过历次冰河期的霜冻和考验,悠然地生存下来。至今,峨眉山及周边地区仍然生长近20种野生茶科乔木,标志着这里亦是中国和世界野生古茶树的原产地之一。这些古老的因子给峨眉山茶带来灵性,更增添了峨眉山的灵气,吸引着儒释道的信徒和天下各路英雄豪杰,前来品茶论道,参禅修行,旅游观光。

雪芽近自峨眉得

峨眉山茶事活动,历史悠远,茶文化丰富多彩。据《华阳国志》记述和明、清两代的《峨眉山志》记载,峨眉山远古茶事生产活动“始于西周,发乎于秦汉,盛名唐宋”。

最先遁入峨眉山寻求长生不老之术的是中国远古原创道教创始人物。如鬼谷先生王翊、楚国隐士陆通。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480多年期间,楚昭王听说国中名士陆通具有将相之才,治国之术。于是便派遣亲信使臣持重金百两,配有四个车轮两匹辕马拉着的华丽车辆,专程去陆通的家乡恭请他入朝为仕,委以重任,管理楚国之江南。陆通得到消息后,夫妇二人带上家当,沿途隐姓埋名,游历名山大川。奔出楚国后,转入巴蜀古国的四川,隐居于峨眉山中峰寺附近。宋代书画家黄庭坚来游峨眉山,途径陆通当年隐居之处,十分敬慕,欣然命名为“歌凤台”。相传,陆通隐匿峨眉山神水阁的山林后,白天荷锄躬耕山林,种粮种菜以求裹腹,夜晚,则秉烛竹简,其声琅琅,天庭为之震动。玉女倾瑶池泻下玉液以供陆通煮茶解乏。至今被称为“大峨神水”的玉液泉,日涌数吨,清澈甘洌,是泡峨眉山茶的首选。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时代,由峨眉山山中道家焙制的茶已有了名气,汉武帝曾遣使至山中祭祀求之。

到了隋唐和两宋,峨眉山香火日益兴盛。各地达官显贵、香客施主、文人墨客纷至沓来。作为寺庙礼仪之序的茶饮习尚已成山中道、佛两家必不可少的活动。接客、引客、看茶、泡茶、品饮、论道等道茶、佛茶之茶艺内涵渐渐形成;山风、林涛、水起风生皆成仙山茶韵。道观、寺院的茶僧对茶的论说自有心得,代代相传。道、释、儒相渗相融的人文内涵渐长渐丰,大大地丰富了峨眉山茶的文化内涵。咏茶名篇也层出不穷,如“风推松林吼,茶烹千古雪。”“青花捧盏,叩问峨眉鬼谷宝掌山樵千寿何物滋养岁同日月;五千草本,庇佑仙山嘉木仰承上苍恩泽尽纳瑶草芬芳焙成雪芽。”“清明春寄草堂前,峨眉山翠一囊香。”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峨眉山的道家和佛门所焙制的茶,从不作为商贸交易,而是被道、佛两门视为仪品。凡有云游僧参学他山或有海内外大德高僧前来参拜普贤,(紧转第3版)

新闻推荐

峨眉山A一季度业绩增5倍 炒股亏损收窄

一季度业绩接近一季报业绩预告上限,峨眉山A(000888)表示,2015年一季度峨眉山风景区游山门票实行半价优惠,2016年一季度峨眉山风景区游山门票恢复正常价格,相应导致公司一季度业绩增长。峨眉山A一季...

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