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怀着对乐山历史文化的温情与敬意

乐山日报 2015-09-06 21:14 大字

■岳南

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张在军先生的《乐山往事》一书,我希望也能引发“乐山热”,让更多的人们去关注这块在伟大的抗日卫国战争中,为祖国文化作出杰出贡献的圣地。

1941年6月27日,西南联大常委梅贻琦、总务长郑天挺、中文系主任罗常培,自四川泸州码头乘船,溯江而上,往万里长江第一古镇——李庄进发。在李庄,他们考察了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社会科学研究所、中国营造学社、同济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他们此行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赴乐山、成都一带参观考察抗战内迁的学术机关。7月9日,他们抵达乐山。到乐山文庙参观武汉大学文法学院之后,又参观理学院、工学院实习工厂、公路研究室,还有乌尤寺的复性书院、峨眉山下的四川大学。

两年之后的1943年5月26日下午,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生化学家李约瑟博士一行,为了对战时中国的科研和教育提供援助,抵达首站乐山进行考察。在乐山的五天时间里,李约瑟参观了武汉大学、中央技艺专科学校和中央工业试验所的木材试验室。离开乐山后,李约瑟在犍为五通桥和西坝两地参观了木材干馏厂、新盐井和化工机械综合厂。6月3日,在武大生物系石声汉教授的陪同下,他们乘盐船从五通桥向宜宾李庄进发……

李庄,乐山。乐山,李庄。我读着《梅贻琦日记》等资料的同时,反复念叨着这两个川南地名。

李庄因为有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社会科学研究所、中国营造学社、同济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而成为抗战文化中心;而乐山也有故宫博物院乐山办事处、国立武汉大学、国立四川大学、中央技艺专科学校、中央工业试验所木材试验室,以及复性书院、江苏蚕专、黄海化学社等众多不逊于李庄的文教科研机构,是否也是一个抗战文化中心呢?

在我看来,乐山就是一个被历史的尘埃给湮没了的抗战文化中心。或者说,乐山抗战文化中心的名声长期让大佛等名声给遮盖了。

令人汗颜的是,除了故宫博物院、武汉大学和复性书院我们略微熟悉一点,其他一些内迁乐山的文教机构真是闻所未闻。

幸好有个楚人张在军先生,怀着对乐山历史文化的温情与敬意,在做房地产策划为稻粱谋之余,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潜心研究近十年,推出这部首次全面展现乐山作为抗战文化中心的著作。透过该书我们看到,1938年春,随着“国立武汉大学嘉定分校”在乐山文庙挂牌,各类文教科研机构纷至沓来,散布在各地寺庙祠堂中,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抗战胜利后,各机构于1946年至1950年陆续迁回武汉、南京、北京等地,在乐山一带度过了八至十余年的时光。作者以抗日战争为主线,围绕乐山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文化中心,以翔实的史料,记述了马衡、王献唐、马一浮、王星拱、周鲠生、杨端六、刘秉麟、程天放、周厚枢、费达生、孙学悟、方心芳、唐燿等一大批文化精英与各所大学师生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立志为学的精神风骨。尽管作者并非史学科班出身,但该书引文与考证部分十分扎实,极有价值。我相信出版之后,必将惠泽读者并为历史留下一份记忆,此为最难得的地方。想来读者是会喜欢的。

十年前,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我出版了《李庄往事》一书从而引发“李庄热”,继之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南渡北归”热。十年后,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张在军先生的《乐山往事》一书,我希望也能引发“乐山热”,让更多的人们去关注这块在伟大的抗日卫国战争中,为祖国文化作出杰出贡献的圣地。

(本文标题为编者所加)

(岳南,山东诸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风雪定陵》《复活的军团》等考古纪实文学作品12部,另有《陈寅恪与傅斯年》等十余部传记作品问世,长篇巨著《南渡北归》三部曲出版后在海内外引起轰动,被《亚洲周刊》评为“2011年全球华文十大好书之冠”。)

新闻推荐

市领导督查调研交通运输安全工作把交通运输安全落实到操作一线

本报讯(见习记者宋小睿记者马锐)昨(17)日,市委常委、副市长黄平林率队前往乐山港游船码头、乐山市客运中心站、峨眉山旅游客运中心和乐山市枫茂物流有限公司等地,督查调研交通运输安全工作。“...

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