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抗战珍藏”系列报道两次大轰炸:古城乐山之殇

乐山日报 2015-08-16 19:13 大字

武大女学生陈上皞在乐山大世界照相馆的留影“8·23”敌机低飞侦查“8·23”敌机轰炸乐山投弹时俯冲之状■ 本报记者 宋亚娟

1939年8月19日,日寇出动36架飞机轰炸乐山,炸毁半个城区,炸死838人,炸伤380多人,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今年是“8·19”大轰炸76周年,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节点,在我们回望“8·19”乐山之殇时,我们也不应该忘记,1941年8月23日,在对乐山犯下“8·19”罪行之后,日军又一次向古城实施了第二次大轰炸。据相关资料显示:1941年8月23日,日本海军航空兵出动8架飞机轰炸乐山城区,同日7架飞机轰炸乐山城区西北方12公里的苏稽场。《四川省乐山县(民国)三十年度遭受空袭伤亡人数报告表》载明:8月23日死亡82人,重伤105人(特等伤16人、一等伤89人),轻伤66人,炸毁和震坏房屋100多间。

两次大轰炸,给乐山留下了斑斑血迹和难以磨灭的对战争的伤痛记忆。近日,由收藏人张旭东收藏的刊载有武大学子对乐山大轰炸的亲历记旧杂志、“8·23”大轰炸照片等珍贵史料集体现身,再次为半个多世纪前日本在乐山犯下的罪行留下了不可辩驳的铁证。

苏雪林著书《屠龙集》 讲述“乐山惨炸身历记”

黄色柔软的纸张上,传递出70多年前著书人复杂的心境。由商务印书馆1941年11月初版、1944年2月赣县第一版印刷,并被列入“现代文学丛书”的《屠龙集》,是苏雪林的一部重要作品。

苏雪林何许人?苏雪林(1897 -1999),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原名苏小梅,字雪林,笔名瑞奴、瑞庐、小妹、绿漪、灵芬、老梅等。1931年,任国立武汉大学教授。她在武大任教达18年之久,与凌淑华、袁昌英一起被戏称为“珞珈三剑客”。由于笔耕不辍,被喻为文坛常青树。

武大内迁乐山的那段时光,给苏雪林留下了一生中难以磨灭的记忆,这里面除了对乐山小城古朴风光的留恋,淳朴民风的喜爱之外,更有“8·19”大轰炸带给她的震动和伤痛。在《屠龙集》的最早版本中,就收录了她的长文《乐山惨炸身历记》,以现场的亲历感和鲜活的笔触,还原了那场炮弹突袭下乐山城遭遇的惨烈景象。

“民国二十七年四月,笔者全家随着学校来到四川乐山。这是川省一个要县,旧时叫嘉定,民国改今名。以商业隆盛,交通便利著称,而风景之优美,尤其脍炙人口……这个三角形的小城,两面临江,一面依山,出门一步,则如画的江光,青苍的岭色,轮囷的老树,飘渺的云烟,到处与你心目相招挑,步履相追逐……”

在文章开篇,苏雪林对乐山的溢美之词见诸笔端。然而很快,话锋一转,“自今年春间,乐山城发生第一次空袭警报,以后断续发生十余次,大部分系在夜间。起先人民扶老携幼争先恐后地逃避出城,后来感觉每次警报都不过空扰一场,也就不大起劲了。”人们对日本轰炸乐山还抱有侥幸心理,然而到了8月19日这天,“天色蔚蓝得像一汪海水,正是西陲最晴朗干燥的季候,”苏雪林一家在上午十一时左右忽闻警钟长鸣,以为像以往一样不会有事,都没有下楼,苏甚至还躺在榻上看新到的《大风》旬刊,谁知片刻过后“忽闻大队飞机自远而至,机声隆隆,重浊异常,”苏全家才赶快到附近寓所原有的石洞躲避。

“投掷炸弹了,大地似乎安了弹簧,微微在脚底跳动,洞顶泥屑纷落。我们庇身的石洞,乐山城里城外不下数百之多。”等轰炸渐熄,苏雪林在附近一山岗上远望时,“只见满城赤焰飞腾,浑似火山一座,栋折梁摧之声,不绝于耳,似乎尚有许多炸弹爆发,隐约夹杂着狂呼痛哭的声音。”文中,苏雪林还将一路上见到的被毁街道如“较场坝、大巷子、成衣街、兴盛街、东大街、会府街”等写入了文中,痛心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乐山惨炸身历记》文末注明该文是苏雪林在“8·19”大轰炸一个月后所写,而此时,大轰炸带来的身心受损令这名武大才女感到“失其常态,白昼心绪棼如乱丝,晚间常常失眠,有时则做着噩梦。梦见那些焦烂不堪,宛如枯炭的同胞……”

照片上的武大学生 大轰炸前短暂的平静

这是一张看似寻常拍自乐山的老照片。照片右侧用钢笔字写有“谭先生、师母赐存”,左下角则留有主人的名字和日期:上皞敬赠·一九三九·八·十五。照片中的女性年轻,散发出那个时代知识女性特有的美丽。据收藏该照的张旭东后来考证,照片主人名叫陈上皞,是武大内迁乐山后,首批文学院外国文学系的毕业生。根据照片提供的时间和武大“校友录”的相关信息显示,陈上皞1938年4月至1939年8月于乐山学习届满,在行将告别乐山之际,特意留影以做纪念。而选择的相馆,即是照片下方显示的“嘉定下土桥街大世界照相馆”。

1939年8月15日,可能陈上皞并没有想到,这一天还处在平静之中的乐山,会在4天之后成为一片焦土。而曾经呆过的相馆,也随之被毁。张旭东介绍,“大世界照相馆”位于现在中心城区泊水街(旧时习称“下土桥街”)国家电网乐山客户服务中心小十字营业厅与婺嫣街的交界处, “大世界照相馆”在“8·19”不幸被炸毁之后,于原址又易主搭建一家照相馆,取名“明星照相馆”。

人们并不知道陈上皞是否选择了在相馆留影后的第二日就离开乐山,幸运避过一劫,还是在乐山亲历了大轰炸?但从张旭东收藏到的武大“校友录”第47页显示:陈上皞,女,湖南浏阳民二八外文系毕业,已故。

悠悠往事,却道沧桑。如今,照片上的武大学子陈上皞已经离开人世,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她逝世的准确时间,但是她却以照片的形式为乐山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抗战记忆。

两张旧照 还原“8·23”大轰炸实况

2013年8月,《三江都市报》以《一勇敢的乐山人拍下日军第二次轰炸乐山的铁证》为题,报道了张旭东收藏的一张1941年8月23日日军飞机轰炸乐山后,一架日军飞机做低空侦查时的老照片。

这张照片在时隔70多年之后早已模糊不堪,但仍旧隐约可见厚厚的云层之中,一架飞机正在低空飞行。照片下方,还留有一行钢笔字: 八二三乐山第二次被炸投弹后,敌机侦查低飞时摄,王金德。

王金德是谁?张旭东通过和这张老照片的卖家——一名文史爱好者交流后才知道,抗战时期,王金德在乐山开照相馆。“8·23”当天,出于对侵华日军的愤懑以及职业的敏感性,王金德不惜搬动一部三脚式木结构的相机来到高北门的城墙上,并采用新型的玻璃感光底片进行了拍摄。这在炮声过后人们尚还惊恐之际,能够用相机镇定拍下这珍贵的历史镜头,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据了解,抗战胜利后,王金德携全家从乐山迁往峨眉山定居。

如果说两年前公布的这张老照片还原了“8·23”乐山轰炸实况,那么,张旭东此次向本报公布的另一张照片,则对“8·23”事件有了更为详实的影像资料补充。在这张照片中,近景是几架飞机由西向东呈一字队形排列,其背景与之前公布的那张照片如出一辙。而在照片背后有拍摄者的题字:“卅年八月廿三日敌机轰炸乐山投弹时俯冲之状。另一帧系陕西街民房被炸后之状。弟供职之石工总队距此不过数米达投弹时,弟在防空洞颇觉震动。”

经过仔细对比和辨认,张旭东发现,两张关于日机轰炸乐山的照片其拍摄角度、字迹都非常相似,应是王金德一人所为。至于该照题字中的“另一帧”照片,怕是早已沉没于浩淼的史料之海,只能等待像张旭东一样的有心人,将其打捞而出了。

(本文图片由张旭东提供)

新闻推荐

向世界各地游客推介一个全面的乐山

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曾多次造访乐山。去年举行的首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上,阿来被聘为四川旅游形象大使。对于即将召开的第二届旅博会,阿来有什么期待和建议?记者对他进行了采...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眉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