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奇石与竹随想

攀枝花日报 2015-08-21 20:24 大字

竹之石正面。竹之石背面。□肖泽金 文/图 

竹与梅、兰、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具有高风亮节的品质,备受人们赞美。竹又与松树和梅花被誉为岁寒三友,人们敬佩她傲霜凌雪,不惧严寒。

古往今来,文人雅士用诗词或绘画描绘竹,还把竹与石头联系在一起赞美、歌颂。如苏东坡、郑板桥等就是例证。钟爱奇石的人喜欢石头的坚顽直朴,也崇拜竹的高雅与坚韧,也在寻找竹与奇石的联系,并从奇石上把竹的形象或图纹“解读”出来。

宋朝大文豪苏东坡一生喜爰竹,他的故居四川眉山三苏祠小巧玲珑,种植了很多竹子,有黄竹、火竹、斑竹、苦竹和刺楠等10多个品种,与祠内的池塘、水道巧妙结合,形成了“三分水两分竹”的布局风格。苏东坡的诗词中也不泛描写竹的句子。“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就是其中之一。他爱竹甚至超过吃肉。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便是见证。他也钟爱画竹,其作品《潇湘竹石图》不仅把竹作为表现主体,也把石头表现在其中。今年春节,《潇湘竹石图》还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50年捐赠作品展览”上展岀。我冒着严寒赶去参观,在玻璃密封箱里看到了这幅画,仍清晣完整,光形照人。苏东坡将竹子的枝叶画得十分精细,惟妙惟肖。在竹子旁画了一块顽石,把竹子的性格烘托得更加苍劲有力。不少名人对这幅画尊崇有佳,还为它题写了跋。

清代的郑板桥是一个诗、书、画和人品都出众的名人。他的“难得糊凃”四个字对后人影响深远,但他对竹的喜爱和了觧却令人更加深刻。他在诗、画作品中把竹子高风亮节和不屈不挠的性格描绘得淋漓尽致。“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便是最具代表性的诗,他在诗中赞扬竹坚韧不拨的毅力和与恶劣环境作顽强抗争的精神,也写出了竹与岩石的相互依承关系,通过对竹的描写,折射出自己的人格魅力。他不仅具有竹那样高风亮节的人格,还具有体恤民情的爱民之心。在他的另一首诗中就体现了这一点。“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朝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在诗中是这样写,在实际行动中也是这样做的。郑板桥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在他为官的时候,遇上灾荒,他看到很多灾民没有饭吃,饥饿难忍,便冒着被罢官的危险,下令开仓放粮,救济灾民。这一行为深受当地百姓拥戴,虽然事后被罢官,但他体恤民情的做法至今还被传为佳话,让人敬佩。

其实,竹对人类的贡献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与竹打交道从来就十分广泛、密切。

如今,爱好奇石,无时不在想能在石头上找到竹。2006年春,与石友前往金沙江下疙瘩沙滩捡石头,在若大的卵石堆里找到了一方10多公分大的黑花岗石质的卵石,两面都显现岀白石瑛图纹。一面是完整的一棵竹子图案,有主干还有结构合理的竹枝和竹叶。另一面是一组竹子的图案,几棵竹子大小兼顾,枝叶相宜,高低错落,布局匀称。这方竹韵十足的精品奇石,笔者非常喜欢,因为它表现出了竹子那种高风亮节的品质,和与恶劣的环境作抗争的毅力,令人深受启迪。

新闻推荐

跨馆提供档案资料免除群众奔波之苦

本报讯(李红梅成雪蓉记者徐铭)近日,仁和区档案馆顺利办理了全市首例民生档案异地档案跨馆服务,充分体现了档案工作“造福社会,服务人民”的宗旨,获得群众称赞。据了解,当事人徐先生现居住在眉山...

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奇石与竹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