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渠系改造效果好 水价改革经难念

四川农村日报 2015-04-08 00:26 大字

硬化后的末级渠系。

东风支渠灌区。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建立健全水权制度,开展水权确权登记试点,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四川,十年前已对此进行了试点探索:2005年,眉山市东坡区率先探索末级渠系改造,并将水价水费计征新机制纳入改造范畴;2008年,四川下发 《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的实施意见》,丹棱、射洪等先后纳入改革试点,在工程建设、用水协会建设、水价改革三方面通过验收;2014年,阆中、射洪、游仙、南部等五个县(市、区)被列入全国农业水价改革试点县。

虽然各试点县均不同程度提高了用水效率,但水价改革至今仍没能大范围推广。这是否缘于改革“门槛”过高?还有哪些制约瓶颈?带着问题,本报记者走访全省典型性灌区,探寻水价改革全面推广可行之路。

□本报记者 吴平 文/图

3月底,都江堰停止放水,但眉山市东坡区东风支渠的灌区农户却不慌不忙:“该蓄的都蓄满了,今春是有点旱,但是不打紧。”农户的底气源于这几年的末级渠系改造和小农水建设,渠道不再“跑冒滴漏”,以前八天才跑到尾渠的水,现在8小时就拢了。

少浪费 用水量减一半

眉山灌区为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08年对灌区的新华斗渠实施了第一批末级渠系改造,次年完工。

“17000多亩水田,以前用7千万方水,现在不到4千万方。”东风支渠管理站站长王焕全介绍,以前村民耕作得细致,放一两道水就行;现在都是懒汉田,田埂不培土、不加固,水放了就漏掉,等秧子栽下后,在扎起根之前还要5天,这中间不敢停水。本来每亩150立方水就行,现在要4、500立方。“按照这个用水法,可能得9千万方水才行,但是现在却不增反降。主要是从干渠到末级渠系,渠系不渗透了。如果村民用水更精细一些,还有很大的节约空间。”

减负担 消除隐性消费

从十多年前开始,水价一直就没变过:自流是31元/亩,提灌是21元/小时。且不论按现在物价的上涨情况,水价实际上是减少的。王焕全表示,单就为了用水的“隐性消费”,水价综合改革之后,就基本没有了。

“以前要放水了,20公里的渠道串下来好几个村,几十个分水洞,为了防止别的村把自己村的放水洞堵了,每个村要组织几十人守着,吃睡都在渠边上。几千亩田,一天就泡几十亩,一守就守一个月。村里要给他们做饭,做完了,还要一个分水洞一个分水洞地送过去。伙食费、误工费,每家要摊100多块钱。”新华斗渠用水协会秘书长罗孝斌回忆道。

现在放水,罗孝斌几乎不需要出门,“这边没水,那边水饱了等等”打个电话就能协调。充其量放水时候,找人看一下哪里的渠道堵了,或者哪有垮塌、渗漏就行了。“由于渠系完善,放水周期也大大缩短,以前8天才到,现在8小时跑拢。人力、物力、财力都不知省了好多。”

罗孝斌还算了一笔账:4条支渠轮灌,留给新华斗渠的就4天,到时放不到尾部,水已经关了,就得用抽水机从河里、堰塘里抽水,还得再交一次水费;按亩交的也不能免,相当于交了双份的。“本来现在种大田就没啥收入,要是用水负担还这么重,确实恼火。”王焕全指出。

现在基本没有了隐性用水成本了,只要水放得足,不管是自流还是提灌,都方便多了。“以前每年收水费都差个五六千,今年就差一千了,主要是常年在外打工的和特困户。”刚完成2014年小农水建设的东坡区崇礼镇石子村村支书雷国文介绍。

节水、减负效果明显,新华斗渠为什么没有趁势更进一步把按亩收费,改为计量收费,实现农业水价的精细化管理?说起这个问题,王焕全也有一本难念的经、难算的账。

敬请关注近期本报该系列报道的第二篇,探究“水价按亩收费需改革”的话题。

新闻推荐

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毁损耕地整理复垦工作圆满完成

4月23日,记者从省国土资源厅获悉,根据《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明确的任务,涉及5个市州的毁损农用地(耕地)整理复垦总规模达99868公顷,其中严重毁...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眉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