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只手托起创业梦

内江日报 2014-03-25 03:26 大字

3月20日,小雨淅淅的清晨,“哞、哞、哞……”的牛叫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

顺着声音,记者来到一处挂着“市中区残疾人养殖示范点、肉牛养殖培训基地”牌匾的牛舍前,只见一位左手残疾的中年男子,正在细心地给牛舍里的10余头黄牛喂食。

他就是这个“肉牛养殖培训基地”的主人,史家镇牛桥村村民李明亮。

◇本报记者 李乐 文/图

创业——

“我要自己养活自己”

李明亮的经历如果放在别人身上,或许是一个很平常的创业故事。但是作为一位残疾人,李明亮创业实属不易。

3岁那年,李明亮在一次意外中摔伤了左臂,但由于当时家境贫困,他的左臂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手臂肌肉逐渐萎缩,这只手也逐渐丧失了功能,后经鉴定为二级残疾。

这次不幸遭遇,曾一度使李明亮产生自卑,对生活失去信心——

因为手臂的残疾,李明亮曾不愿外出找工作,只想靠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种庄稼,勉强维系生活。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明亮成了家,也有了小孩,靠种庄稼的收入,已不能满足他们一家的日常开支。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我必须肩负起一个儿子、丈夫、父亲应尽的责任,给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李明亮暗下决心,打算干一番事业,并通过各种渠道寻找致富门路。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一次与朋友“摆龙门阵”时,朋友无意间说到,他老家重庆有几个养牛的人,这几年养牛赚了不少钱。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从朋友那里打听到重庆那边养牛的养殖户的信息后,李明亮决定去实地“考察”,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他先后去了重庆、眉山等地参观学习。

2010年10月,在前期工作准备就绪后,他通过信用社贷款,花了2万多元,从南充买回12头小牛犊,开始了一次全新的创业之旅。

创新——

生态养殖增效益

“说到‘生态养殖\’,起初我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其实也是被‘逼\’出来的。”李明亮笑道。

李明亮口中的“被逼”究竟是何因?他告诉记者,买小牛犊时就几乎花光了所有的贷款,家里的存款也所剩无几,当时就连养牛的圈舍,也是借用同村好友的猪圈来“凑合”的,而他也再拿不出钱去购买牛饲料了。

因此,他只能用自家地里种的庄稼来饲养牛,“每个季节出什么,我就喂什么。比如说玉米,有时再搭配着干草,这样自己种的庄稼就变成了饲料,饲养成本也就降低了不少。”

原本只是想着降低饲养成本而投喂粮食,却无意间给自家的黄牛贴上了“生态养殖”的标签。他家养的牛,一下成为了“抢手货”。

2011年底,李明亮饲养的牛到了出栏上市的时候,而那段时间,每天上门来买牛的村民络绎不绝。大概一个月左右的时间,12头牛就卖完了,收入7万多元,除去成本,纯利润达到3万多元。

这次成功的经历,让李明亮挖到了创业后的“第一桶金”,曾经的失望、沮丧也消失殆尽,有的是信心、笑容,以及更大的决心。

李明亮克服自身困难,勇于创业的故事,不仅得到了村里人的赞许,同时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为了帮助李明亮在创业路上走得更快、更稳,2012年,市中区残联决定,每年给他提供了5000元创业扶持金,同时还邀请畜牧专家,免费为他进行技术指导。

在大家的鼓励下,李明亮再接再厉。2012年2月,他用卖第一批牛赚来的钱,新建了面积约100平方米的牛舍以及沼气池,养殖规模也扩大了一倍,达到了24头。同时,利用村里闲置的土地,种上了粮食作物,为肉牛提供更为充足的饲料。

2013年初,李明亮再次实现“大丰收”,销售额接近15万元,纯利润更是达到了7万多元。

“养牛赚了钱,家里也添置了新的电器,装上了崭新的铝合金门窗,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说起这几年养牛致富后,给家里带来的变化,李明亮笑得合不拢嘴。

愿望——

带领村民一起致富

李明亮养牛致富的经历,如今已在小山村传为佳话,这也让不少村民看到致富的希望。在自己不断创业发展的同时,李明亮也没有忘记乡亲们。

“隔三岔五,就有村民到我的牛舍里来,一边看,一边问,我都会毫不保留地告诉他们。”在李明亮的带动下,目前,村里已有5户村民搞起了肉牛养殖,户均规模在10头以上。

而此时的李明亮心里已有了下一步的规划:“为成立牛桥村肉牛养殖合作社做好准备,一旦条件成熟,就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鼓励更多的村民加入合作社成为社员,汇聚大家的力量,扩大养殖规模,加强日常管理,拓宽销售渠道,带领更多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路子。”

新闻推荐

爱阅读 爱历史 爱传统——普通教师罗泽金的“国学”味

人物简介罗泽金,1956年生,内江人。1979年从内江县(现东兴区)师范毕业后在内江爱国小学教语文,1984年调至内江市第十初级中学教语文兼班主任。喜欢读书,酷爱地方史,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名人研究》、...

眉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眉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只手托起创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