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团房大户”为何不来德阳?

德阳日报 2012-10-25 22:16 大字

本报记者 冯显龙

也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什么都讲“团”了。组队买车叫“团车”,结群吃饭叫“团餐”,现在搭伙买房也被冠上了“团房”。

据《重庆晨报》报道,一位从事金融投资的李姓重庆富商,近日在贵阳“未来方舟”楼盘一口气买下了一整栋楼616套商品房,总交易金额接近1亿元。交易完成,他感觉交易很划算,因为房价足足比重庆低了2000多元,他说“平摊到每套房子的总款,在重庆还不够付首付”。

“被崩盘的贵阳”为何引来“团房大户”?

与李姓富商豪掷亿元买房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十一”黄金周期间贵阳楼市被传言“将要崩盘”,“贵阳将成为鄂尔多斯第二”,使得原本坏消息不断的贵阳楼市风声鹤唳。传言的“依据”来自一项不完全统计,该项统计根据贵阳市30余个超过50万平方米以及超过20万平方米的在建楼盘单项开发量相加,得出贵阳楼盘总建筑面积总量不低于3000万平方米、规划居住人口接近100万,而贵阳市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出的城市常住居民人口不到300万。

李姓富商豪掷亿元买房,无疑使其成为一段时期内很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据报道,除这位李姓富商外,贵阳楼市还出现了几个类似的“团房大户”。

抛开楼市回暖进一步巩固,“刚需”、“改需”以及投资者入市的大环境,贵阳楼市还有其“洼地”价值的凸显和宜居价值的推广。贵阳夏季平均气温23.2℃,宜人的气候是贵阳的骄傲,更博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气候宜人数贵阳”之美誉。另外,据数据显示,2012上半年贵阳市的成交均价为4670元/平方米,比重庆均价低了三分之一。环境比重庆“火炉”好,房价比重庆更低,自然就吸引了“团房大户”。这其实和600多户德阳人“团”下峨眉山脚下的“七里坪”并无二样。

“团房德阳”为何从来都没有?

在一房产公司做副总经理的邓先生,在德阳做房地产已有十好几年,用他的话说“早已是摸爬滚打溜溜熟的老油条了”,但是他从来都没有听说德阳有过“团房大户”,甚至连一次性购房上5套的都没有听说过。

市场在任何时候,都无所谓最好,也无所谓最差,只有适应能力最强的精英和不能适应“被倒闭”的企业。一业内人士说“超级大盘的另类冲动,就是拉低整个楼市的成交均价”。德阳购房者真没有买房实力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德阳一人2008年在成都市新都县一次性投资1.92亿元买数套别墅,至今都还传为“佳话”,怎么能说德阳人没钱买房呢?因此,楼市低迷难以成交是有其原因的。

“十一”期间还是市井传闻“被崩盘”的贵阳,不也有人抄底捡实惠去了吗?2008年被《中国房地产报》评为“中国十大冰点楼市”的绵阳、石家庄等楼市至今不也是好好的吗?

在德阳楼市,无数事实和实践证明,差异化战略、个性化产品、诚信化操守绝对是成功的制胜法宝。希望置业的“德阳希望城”以配套黄河片区的价值,赢得了一个区域开发商和购房者的尊重;万兴集团以“生活服务商”的态度,树立起了诚实经营绝对可信的企业形象;中亚房产以“专注于点滴”的理念,做好了一个高贵生活圈层的大事……

“团房德阳”为何从来没有出现过?说明既要做好手头的事,又要做好整合资源一起推介德阳的大事。

“铁路公交”将成为爆发点?

近日,一则消息再次点燃德阳楼市热情:成绵乐客运铁路专线成都至江油段预计明年4月完成铺轨,最快将于明年建成通车,届时从德阳坐“铁路公交”到成都只要20分钟。

报道称,位于成都市区青龙场附近的成绵乐工地上,工人正在架好梁的桥面上施工,工人用大型吹风机将桥面上的灰尘吹走,然后铺设钢筋框架。施工方中铁十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所施工的标段从新都毗河大桥至双流机场附近,大部分路段的桥梁和路基施工已经完成,正在浇筑钢筋混凝土底座板。已有30多公里长的钢轨运送到青龙场附近的铺轨基地,明年4月份成都至江油段将完成铺轨。另外,12月1日开始进行铺设轨道,届时,首根500米长的钢轨将从二仙桥附近的路段开始铺设,然后以此为起点,向两个方向进行铺设,预计今年底可完成166公里钢轨的铺设任务。

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全长312公里,北起江油,经绵阳、德阳、广汉、成都、彭山、眉山、夹江、峨眉,抵达乐山,设计时速200公里。通车后,1小时即可从成都坐动车到江油和乐山。按照原先的规划,该铁路为双线铁路,采用8辆编组的动车组,可乘坐600至800名旅客,实现公交化运营,可以达到几分钟一班,沿线3000万居民可乘“铁路公交”。该铁路北接成都至西安客专,南接成贵客专。

业内人士认为:“交通条件的改善,其实只是德阳未来机遇的其中一个。德阳在成德绵经济带中心作用的日益提升,以及大城机遇的到来,都将给德阳带来新的发展”。

新闻推荐

社区居民齐参与健全机构抓落实

本报记者肖盛雄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德阳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德阳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创建活动中,该区采取了哪些举措,达到了怎样的效果?9月25日上午,本报记者对...

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