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人造天河”将浸润巴蜀大地
2016年,四川省政府和重庆市政府签署《关于加强两省市合作共筑成渝城市群工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提出要谋划推进一批跨区域重大引水、调水项目。彼时,一个不太熟悉的名字进入人们的视野——长征渠。,这条“人造天河”将浸润巴蜀大地。
说起长征渠,时间还得回到30多年前。
上世纪80年代初,四川盆地东部、南部以及川南地区、渝西地区连年干旱,农业连年歉收。为彻底改变这一局面,四川水利部门提出了一个跨区域引水方案:从洪雅县境内的青衣江干流引水,横跨眉山、乐山、内江、资阳、自贡、宜宾、泸州和重庆西部,沿途可灌溉耕地1400万亩。由于干渠绵延数百公里,这个引水工程被命名为“长征渠”。
这个设想中,水资源丰沛的青衣江成为主要水源,从青衣江引水一路向东,地势相对平坦,技术难度相对较低。此外,一旦长征渠引水工程建成,灌溉面积比都江堰灌区还多出近300万亩。
这个设想让当时的川内水利专家学者颇为兴奋。著名水利学家陈渭忠生前曾回忆,当时参与长征渠引水工程调查勘探的队伍,汇聚了巴蜀大地上的水利精英,“川大很多教授,七八十岁了,还背着包跟我们一起跑线路。”他说,那个时候,所有人都盼着长征渠早点开工,川中丘区和渝西地区的老旱区能够从“旱情关注重点区域”除名。
然而,事与愿违。这条横贯巴蜀的“人造天河”梦想,受限于时代、资金和物力不足,在专家们做完工程基础规划后不久就陷于停顿。进入上世纪90年代,长征渠引水工程的资金问题得到解决时,重庆已升格为直辖市。在无法突破行政区域藩篱的情况下,长征渠建设方案被无限期封存。不少老水利专家甚至认为,上世纪80年代技术人员的努力,注定会成为“空想”。
转机出现在2010年前后,随着川渝两地合作日益加深,以及川中丘区和渝西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接近上限,一批曾用脚步丈量过长征渠设计图纸的专家学者,又看到了长征渠重启的希望。这一次,白发苍苍的他们,等到了肯定的回复。
重启的希望变成现实,是在2016年。这一年,随着《备忘录》签署,川渝两地立即互换水文、地质等基础资料。长征渠引水工程的前期论证,终于开始了。2018年底,四川与重庆两省市水利部门携手成立长征渠引水工程协调小组,工程建设进入实质的勘察阶段。目前,长征渠引水工程已正式纳入国务院批复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项目库以及《四川省水资源综合规划》。
“一切顺利,我们将会在2025年前启动建设行动。”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说,长征渠,这个承载了一代人梦想的“人造天河”,有望在10年内浸润巴蜀大地。
蒲香琳 本报记者 王成栋 整理
新闻推荐
70年春华秋实、70载砥砺奋斗,新中国成长之路,感触最大的,莫过于来自生活方方面面的巨变。你看,那条乡路从泥泞不堪变得干净通...
洪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洪雅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