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水乡 烟雨柳江
□ 杨庆珍
人类自古便逐水而居,因江河流经而诞生的古村古镇充满着让人痴迷的魅力。洪雅县的柳江镇便是这样一座依水而建、因水赐福的古镇。作为四川的十大古镇之一,柳江古镇始建于南宋,历史悠久,清代中期,因古镇上柳、姜两姓族人合资修建了一条石板长街而更名为柳姜场,历代屡废屡兴。人们世世代代安居乐业,过着平静如水的日子。
古镇背靠峨眉、瓦屋二山,杨村河、花溪河拥镇而过。这里除了川西吊脚楼、曾家园、水码头、临河客栈、百年民居外,还有圣母山碑林、世界第一大睡观音及众多的千年古树。烟雨柳江有梦里水乡之称。
河岸:倚水品茗
柳江是个雅致的名字,它有诗人笔端汩汩流淌出的清新。未至柳江,因其镇名顾名思义,我能想象到的是一幅杨柳依依、小桥流水、远山如黛的画面,甚至猜测是否有一条穿镇而过的河流叫柳江?在前往柳江古镇的车上,当地一位文学爱好者老叶很肯定地告诉我,柳江其实是“柳姜”的谐音,柳江历史上被称为“明月镇”,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清代中期,因镇上柳、姜两姓族人合资修建了一条石板长街而更名为“柳姜场”,1780年定名为“柳江场”。
“柳江古镇的水资源很丰富,虽没有‘柳江\’,但东西南三面环水,东有花溪河,西跨杨村河,烟雨柳江、水光山色,风景还很迷人。”老叶笑眯眯地说道。他白衣清瘦,手持纸扇,颇有古风,听说他的诗歌写得不错,想必是被这方水土滋养的吧?我也萌生出新的期待,这个群山环抱的水乡古镇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
抵达柳江已是午后三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河,“这条河就是杨村河,那边还有个水码头,以前这里商贾川流不息,舟楫往来不断。”老叶不愧是诗人,脱口而出的句子对仗工整。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眼前的大河翻着波浪,绿如翡翠,波光潋滟,远山近树、竹林绿影、灰瓦木屋、炊烟袅袅一并倒映在青碧的河水之中。
“柳江有许多古树名木,最古老的要算对岸那棵老榕树,树龄数百年,盘根错节,独树成林成景。”河这边古树也多,树下一方木桌、几杯清茶,同行的几位老师决定在此纳凉聊天。茶是柳江本地所产的毛峰,清汤绿叶,滋味鲜爽,清香微苦,茶汤入喉,犹如迎面吹来一阵凉风,神清气爽。“我们的茶清香独特、口感温和,回甘快。”茶掌柜是个当地人,他自豪地告诉我们,这里崇山峻岭中溪流密布,气候温润,瓦屋山宛如一道锦绣画屏矗立于成都平原与贡嘎山之间,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完好的生态环境成就了当地绿茶特有的品味。
我们在河边悠闲地啜饮着清茗。几步之外就是老叶所说的古码头,一方青石铺筑的平地,一圈红砂石柱子用铁链拴系,有游客在那里拍照留念。“当年这个码头在陆路交通不发达时,是山区与外界连接的主要通道,经此码头沿河而下,可达洪雅县城、乐山、宜宾、重庆、上海等地,柳江山区出产的竹木、药材、茶叶、土纸等特产都是在此汇集后由竹筏木船运出去的。”以水而生、因水而盛,古镇柳江因此人财聚集、生意兴隆,是当时川西南小有名气的水乡场镇。
茶过三巡,我们沿着青幽幽的石板路在河岸边信步而行,石板路苔痕宛然,不时有河水潺潺流过。宽阔的河面上有人为筑成的石路,当地人称之为“跳蹬”,是连接两岸的通道,石路的铺设阻止了水的流动,涓涓细流在这里驻足停留,平静得如同镜子,也成了鱼虾谈情说爱的平静港湾。
杨村河的对岸是什么呢?隔河望去,岸边一长排临河而建的吊脚楼,错落有致而鳞次栉比,屋基是卵石垒砌而成,外加圆木砥柱,楼檐下一溜木格子窗,浓密树阴里还掩映着一片灰瓦,不知那些旧居老宅里暗藏着多少沧桑故事。
老街:沧桑古韵
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过跳蹬,来到对岸。河边,古榕、木屋毗连依偎,卵石奠基的一座座吊脚楼相连成片,一路迤逦,吊脚楼下是布质的酒旗店招,迎风招展,“九大碗”“古榕客栈”“夜色生香”……老叶脚步悠缓,神情安详,他一边轻摇纸扇,一边向我娓娓而言:吊脚楼常见于西南山地的一些古镇,但这种老建筑在远古的有巢氏就存在了,作为民居至少也有几千年的历史。柳江的这种吊脚楼取材于当地山区的木材石头,临水而立、依山而筑,采集青山绿水的灵气,与大自然浑然一体。它们既能观景,又承载着古镇的文化记忆。
穿过吊脚楼之间一条狭窄的胡同,眼前豁然开朗,一条整洁古朴的老街出现在眼前。木门、木窗、青瓦以及瓦上不经意长出的几丝绿色,向人们昭示着这是一条活着的老街,“这条街就是以前的柳江场,原来的街市就是这条2米多宽、500多米长的人行道。”叶老师介绍说,这条青石铺就的石板老街一头伸向大山深处,一头连着通往山外的杨村河,以前,山上山下、山里山外的人们便在这里进行商品交易。
老街上的年轻人大都搬到对岸的新街去居住了,有的则到更远的城市去寻找热闹和繁华。老街建筑不乏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遗留的老房子,在房屋、墙面随处可见岁月的斑痕。老街上有慈祥的老人、纳鞋底的妇女、打川牌的老汉,放暑假在家休息的学子,还有东奔西窜的土狗、懒洋洋蜷缩在竹椅下的老猫……一幅幅宁静而生动的古镇画面。
街边一位正在抽叶子烟的大伯跟老叶热情地打招呼,看来他俩是熟人。“河那边的生活条件好些,这条街都是些烂房子,只有你们城市人才稀罕得很。”大伯笑着说。老街现在其实也自有它的繁盛处,有外地人来这里开酒吧、茶坊、服装店等,一家卖民族服饰的店铺花花绿绿挂满了各种各样的披肩、棉裙、布鞋,吸引了不少游客。老街上最多的是卖吃食的,现做现卖的豌豆饼、金黄的玉米馍、酥脆的姜糖……香气缠绕中,老街显得生机勃勃。我们在一家米粉店里坐下来吃一碗米粉。一张漆色斑驳的木头桌子,一只黄色土碗盛着晶莹剔透的米粉,一碗吃毕,浑身舒畅。胖老板姓徐,“咱们的粉是自己手搓的,水就是花溪源的水。”花溪源就是花溪河的源头,发源自二峨山的深山峻岭,哗哗流淌,水质清澈。
老街民居的大门都开在临街,我们征得一家住户的同意,走进去参观。进了大门,光滑的石板地、黄褐色的木板墙和石质水缸透出古老的光晕。要不是接通了水电,有了冰箱彩电等现代生活元素,真让人疑心回到了过去。阳光从屋顶的亮瓦洒下来,原本灼人的光线化作了温婉可人、有着动人色彩的光斑,星星点点。天井里随意栽种着一些花木,小小的粉嫩花朵在绿叶中弹奏出美妙的节奏。老街前门靠街,后门临河,推开木窗便见到杨村河,河边苍翠的榕树、含黛的远山,视野开阔;房屋又多有石阶通达河面,人可下阶与水相亲,情趣盎然。
美食:藤椒土味
行走在古镇,街头巷尾、桥下河边,一串串的青绿果实散发着浓烈泼辣的香味,使整个古镇弥漫在一股充满山间野趣的气息里。藤椒是柳江当地盛产的一种调味香料,它的中文学名是竹叶花椒,也叫野椒、山椒,由于其枝叶披散,状若藤蔓,故称藤椒。当地人对藤椒特别钟爱,家家户户都习惯用新鲜藤椒和菜籽油手工制作藤椒油。它色泽亮丽、口味清爽、麻香浓郁,是当地的家常调味品。叶老师告诉我们,藤椒还可做装饰之用,因其有散寒解毒、散淤活络、消食健胃、增进食欲之功效,古时皇宫里还用它镶嵌在墙壁上,促睡眠、助保健。
当晚,我们品尝了一桌地道的当地美食,包括传说中的藤椒鸡、藤椒鱼、藤椒牛肉……一只大号的瓷钵端上桌,里面是一大捆用竹签串起来的鸡肉鸡杂,浸泡在浓厚的汤汁里,香气扑鼻。我伸手拿过一串送入口中,真的好麻!但异常鲜香,麻得丰美、麻得刚劲,回味无穷。与花椒相比,藤椒的香味更清新,麻味绵长,别具一格。一大钵藤椒鸡很快被我们消灭光,鸡肉细嫩,鸡皮脆爽,鸡肠柔韧,嚼劲十足。大伙儿吃得酣畅淋漓,赞不绝口,纷纷感叹道好久没有这样的胃口了。主人笑道,柳江钵钵鸡选取的是本地吃草啄虫的土鸡,优质的鸡肉和藤椒的自带光环,才能呈现出如此美味。
一瓶老白酒刚一拧开瓶盖,酒香扑鼻而来,喝一口绵柔甜爽,芬芳醇厚。在座的客人们也纷纷端起酒杯,“好酒,好酒!烈而不燥,山泉之精华浓缩其中。 ”笑声滚落一地,裹着酒香的欢乐漫出餐馆,飘向沿河。“这里的白酒之所以好,关键在水质,高庙和柳江都得了水的灵气,沾了花溪河、杨村河的光。”当地朋友深有感触地对我们说。
柳江古镇周围竹林茂密,盛产各种竹笋。那晚,我们还品尝到了当地特产的一种苦笋,切薄片直接素炒而成,有白嫩的颜值担当,滋味清鲜,竹香过喉,尚余丝丝缕缕的幽幽苦味,似乎让人欲说还休。主人一再邀请我们吃菜,老叶则为我们吟诵起陆游盛赞苦笋的诗句:“薏实炊明珠,苦笋馔白玉。山深少盐酪,淡薄至味足。”
古镇的天赐尤物还有各种河鲜和山菌。有一种生活在岩石缝里的河鲜——桃花鱼,鱼身上有一朵朵花纹,鱼肉极鲜美嫩滑,颇受食客追捧。柳江的桃花鱼用新鲜藤椒水煮而成,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鱼的鲜味。我们都吃得撑圆了肚子,但当最后的清蒸三塔菌上桌时,我们还是忍不住又动起筷子。三塔菌学名叫鸡枞菌,是一种珍稀的野生蘑菇,在城市的饭店里卖得很贵,据说即使在当地也要60元左右一斤。当地朋友说,三塔菌的最佳吃法是用南瓜叶洗净后,放很少的水,再加一点盐和猪油,再搁几朵丝瓜花南瓜花,在锅里蒸,这样做出的三塔菌味道最鲜美,营养丰富。
新月当空,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河边客栈的一盏盏红灯笼也亮了起来,在河水荡漾的波光里,迷离生香,天光灯影中,歌声在夜空里飘荡,像一条缓缓的丝线拉得很长,那是一支叫《梦里水乡》的老歌:“春天的黄昏,请你陪我到梦中的水乡,那挥动的手在薄雾中飘荡,不要惊醒杨柳岸那些缠绵的往事,化作一缕轻烟已消失在远方……”
新闻推荐
“刘书记,太感谢了,你隔三岔五都要来关心我,现在又给我带来棉被!”三宝镇李槽村贫困户马秀兰拉着第一书记刘建兵的手激动地说,“你说怎么干我就怎么干,跟着你走,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为让贫困户温暖过...
洪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洪雅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