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和高缨老师一同寻觅

四川经济日报 2017-12-27 04:30 大字

□ 张人士

会心微笑,语言亲和舒缓;和你谈话他会认真倾听,听到妙处时会不时发出好评,顿时会使你感到他就是你在寻找的知心朋友。这人是谁?这人就是高缨老师!

(一)

认识高缨老师是在30多年前,但知道他大名就早了,因为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达吉和他父亲》当时风行国内外。真的,我是很崇拜他的。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能把墨字变成铅字印在书本上,还能把那么多的人都聚在银幕上演戏,故事情节使人欢乐、感动,并使人掉泪,久久不忘。神了。

真正认识高缨老师,是在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初期的八十年代。那时,我在村里办了一家塑料厂,挤进了“万元户”的行列。随着企业的发展,手头有了点钱,就想当当“跟跟派”。跟什么呢?跟别人看书,也跟别人学写点文章,看能否有一天也能像高缨老师那样,把写的文章印在报纸刊物上。之后,也发了一些小文章,当时很兴奋,但看来看去,总觉得技不如人。后来才知道是我文学修养积累不够,读书太少、太窄,然后就拼命买书读书。

有一次,高缨老师和我交谈,恰巧有个记者在场。高缨老师问我当前读些什么、买些什么书,我跟他谈了一些读书和买书的经历,并有点自得地说:“世界文学名著我基本上买齐了。”那记者就通过我和高缨老师的谈话,写了一篇“致富不忘读书,家有藏书千册”的报道。据说那篇报道获得了当年的新闻大奖。再之后,我作了广汉市作家协会主席,和省作协的联系就多了起来。高缨老师到广汉辅导业余作者创作的时间较多,也对我的创作极为关心。记得有一次,在《青年作家》编辑部,当着《青年作家》主编榴红的面,对我一篇小说进行了点评,说:“语言还通顺,也写得机智,但题材太老,写这样的题材你是写不过别人的,你应该写你最熟悉的东西。”(我写的是一篇关于青年人恋爱的小说。)

记得高缨老师第一次到我家里,是在1984年的秋天,那时我已在县城里买了房。同来的还有一位新华社驻川记者,我很高兴,能在家里聆听大师教诲,那是不容易的。高缨老师认真听了我办企业的经过以及企业的发展情况,也认真听了我的“创作”情况。开始,我有些紧张,慢慢地就轻松了,因为我已不单单把他看作老师,更把他作为知心朋友了。我在此文开头说的对高缨老师的印象就是在那以后形成的。

(二)

1996年6月,我调到四川省作家协会,在巴金文学院上班,我见到很多支持过我又是我很尊重的老师,但一直未见到高缨老师。有年,作协换届,我看见了高缨老师坐在主席台上。会开完了,我想和他打招呼问好,但因看见围着他问候的人太多,就想着还是改天吧,反正都住在作协。之后几天,我也未能见到他,一问同事,才知道他退休后在洪雅县买了房,那里气候好,风景也不错,很适合他创作,他就长住在那里了,回成都的时间极少。好几次我都下决心去洪雅拜访他,有一次都快成行,一打听,得知高缨老师去了外地。这一等就是十多年。直到去年,在洪雅县柳江古镇召开的散文研讨会上,才从洪雅县委宣传部尹部长处打听到了高缨老师的确切住处,于是我和著名评论家周伦佑先生相约去见高缨老师。尹部长很热情,给我们联系带路。晚饭后,我们一行到了高缨老师的家。一进门,高缨老师和夫人段老师已站在门口等候我们,我们忙上前问好,高缨老师精神很好,把我们一一让在沙发上坐下,茶几上已摆上了水果,段老师忙着给每个人端上热茶。本来我与周伦佑先生说好,去高缨老师那里最多坐半小时,问候到就行,因为当时高缨老师身体不好,前不久才住了院。结果那天在高缨老师家一坐就两个多小时,高缨老师与我们谈话时兴致很高,还是那样热情、风趣。当回忆到那年到我家来,新华社记者给我们照了张合影,写了篇题为《著名作家高缨下基层看望业余作者》的报道,先是发在《光明日报》,之后又有几家报纸转载这事时,他幽默地说:“是沾了你的光呵。你当时是万元户嘛。”但说真的,我认为那是沾了高缨老师的光。这次去看望高缨老师,除了问候外,我还有事求高缨老师,那就是四川省散文学会正在编辑四川一些著名作家和一些实力派散文作家的散文集,其中就想请高缨老师“割爱”,让我们出一本他的优秀散文集(出前一套时,李致老师就多次谈到高缨老师的散文)。高缨老师谦虚地说:“不知我的散文合不合格啊。”不知不觉,时间已快11点。为了让高老师休息,我们只得告辞。高缨老师坚持要把我们送到大院外的汽车旁,我们坚持不让送,结果高缨老师还是把我们送到了门外,站在那里,不停地向我们招手,目送我们出大院为止。

(三)

不几天,接到了高缨老师写的一封信,说书稿正在精选,由于身体原因,得慢慢来,9月底送上。到了9月底,我和散文学会副会长金科一起去洪雅拿书稿(金科为高缨老师本书的特约编辑),高缨老师已经把书稿整理好了,并把我们需要的照片和简历交给我们。中午他要请我们吃饭,我说,我们请高老师。同我们一起去看望高缨老师的洪雅县宣传部尹部长说:“你们都不请了,我来请吧。”本来我们都不想太劳累高缨老师,因吃饭的地方离他家还有段距离,而他身体较弱,不能长久走动。他犹豫了一下,便请保姆用手推车推着他去,对我们说:“我今天舍命陪君子,坐我的‘宝马\’陪你们去赴宴。”我们一行人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同时我们也非常感动。饭后我们约定,下月再去看望他,并商量书稿打印编排事宜。

临别,我请高缨老师为他自己的散文集写一篇后记,他爽快地答应了。之后,我们再次去看望高缨老师,他由于生病又住进了医院。今年5月,稿子打印了出来,我和金科、袁瑞珍(袁瑞珍是这套书王火散文集的特约编辑)去医院看望高缨老师,听了我们关于书稿的情况汇报后,高缨老师说:“我很满意,其余的事由你们全权处理。”说到这里,他忽然笑着对我说:“有晚,我做了一个梦,梦到你把稿子退我,说书稿不合格,不能出。我正想问你为什么,就醒了……”一听这话,我们几人都笑了起来。我忙说,梦是反的嘛!你的稿子太好了,能编到你的稿子,是我们的荣幸。告辞前,高缨老师说,原说要写一篇后记,现在写不了啰。他指着我说,人士给写一篇吧。我连忙推辞,他说,你写吧,就写写我们几十年的交往和友谊。推辞不过,应承了下来。这就成了我写这篇后记的由头。

高缨老师的散文作品优美、清新、凝重,不管是写历史、写友人、写亲情,还是写乡愁,都充满了人文情怀,读了使人动情,使人深思。高缨老师这本散文集名叫《寻觅》,寻觅什么?很耐人寻味。我想高缨老师在寻觅着人类至深至美的情谊、文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作为后学者,我愿与高缨老师一同寻觅下去。

新闻推荐

洪雅:游客住得舒心执法方能安心

本报讯(李曹壁)今年以来,洪雅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在“住得舒心”上下了大力气,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一是组织到位,建立长效机制。该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通报“住得舒心”...

洪雅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洪雅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