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2017,听他们的故事 更明白奋斗的人生最美丽 本报记者 陈燕利

眉山日报 2017-12-24 01:37 大字

创客:熊小琴创客:易波工匠:赵汉儒

核心提示

回首2017年,总有一些面孔让人印象深刻:他们有的是匠人,在眉山这座城市里,他们不张扬、不高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默默耕耘,收获内心的宁静一隅;他们有的是创客,当你细细品读他们的精彩与传奇,就会发现,他们的人生故事,也成了我们这个城市经济发展变化的缩影。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2017年即将过去,蓦然回首,那些面孔鲜活依然。2017即将过去,让我们将目光再次投向那些熟悉的面孔,拾起心间初始的感动,伴着新年的钟声,携手向前。

用匠心圆一个匠人梦

刘茂林: 匾联木刻“一把刀”

打磨、上灰、刮灰、磨砂、拓字、打刀路……出生在木刻世家的刘茂林,从事木刻工作几十年,是刘氏匾联木刻技艺的传承人。三苏祠灾后修缮的大部分新建匾联,都是他亲手雕刻的,他刻的字栩栩如生,深刻体现了书法的精气神。2017年,首届香港欢乐春节文化庙会—“熊猫故里·锦绣四川”活动中,刘茂林的木刻技艺在香港大受欢迎。

随着机械化的发展,采用手工雕刻的人越来越少,刘茂林也逐渐感受到肩上的责任。他在不断传承和发扬“刘氏匾联木刻”技艺的同时,还发扬了贴佛金技艺,成为眉山唯一一位掌握这项技艺的人。

赵汉儒: 三苏祠文物修复第一人

千年眉州,东坡故里,留存有不少和苏东坡有关的故事和文物古迹,这其中不得不提到的就是连鳌山石刻。位于东坡区广济乡连鳌村一块平整大石壁上的连鳌山石刻,是苏东坡青年时代手书,也是全国现存最大的苏轼墨宝遗迹。

经过漫长岁月,石刻终需修复。苏祠博物馆古建专家赵汉儒不仅对连鳌山石刻作了修复,还将它“神”还原,“搬”进三苏祠。其实,不只连鳌山石刻,在眉山,多数修复的古碑刻、古建筑,都出自他之手。从事碑刻、古建筑修复近40年,赵汉儒将大半生精力献给了三苏祠。他修旧如旧,灵活再现古建筑风貌,让人有穿越时空之感。

饶林森: 为古镇屋脊披古装

在洪雅县的柳江古镇,那一栋栋飞檐翘角的建筑与花式屋脊,使这座千年小镇的古风韵味十足,而这与古镇的民间艺人饶林森有着绕不开的关系。

作为柳江镇地地道道的农民,饶林森从小跟手艺活打交道,并在30岁的时候涉猎复古式建筑的屋脊领域。为了学好屋脊建造,他翻阅了大量建筑书籍,从最简单的铺设条石开始,到制作柱子、檩条、椽子,雕刻斗拱、枋及木构件,砌筑青砖,铺装瓦片……在长期的实践中,饶林森总结出了主脊花、副脊花、耳房脊花、各式老鹰头等装饰图案60余种,并对所有脊花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的技术要点、难点和民俗习惯逐一手工画图书写,编纂成了一整套资料,尽己所能地保护和发展这门技艺。

廖正霄: 72道工序造就一张雅纸

纸,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件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物品。随着科技的进步,手工造纸逐渐被机械化生产取代,传统手工造纸术也渐渐销声匿迹。但在洪雅县余坪镇金星村,廖正霄还传承和发扬着纸的手工制作技术。

从一株龙须草到一张雅纸,需要经历72道工序:砍料、阴料、剖料、腌料、洗料、煮料、捣料、漂浆、打浆、抄纸……这个过程一般需要4个月时间。为了造纸,廖正霄每天清晨5点半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6点,有时还要晚。在冬季抄纸,不能戴手套,与水接触12小时准定生冻疮。而在夏季烘纸,烘房不能开门,恒温40度,藿香正气水得时刻备着以防中暑。在这样的情形下,她依然苦苦坚守着这一老行当,把造纸当成一生的事业来做。

点 评

时代在飞速发展,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慢”的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工业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中,我们仍然挖掘出了一大批眉山工匠人物。他们刻苦学艺的精神,发扬传承手中技艺的胸怀,以及用手中技艺造福一方百姓的情怀,为这社会带来了一抹清凉。

易波: 创意创新创活力

创客的经历是更重要的财富

什么是创客?就是将兴趣融入实践,实现创新的人。今年24岁的易波就是这样一个敢干敢于创新的人。

在2013年进入大学后,本该安安稳稳读书毕业的易波,却走上了让家人大跌眼镜的“不寻常路”:他成为一名大学休学创业者,离开了学校在社会上漂泊。经过不断的摸爬滚打后,他所打造的手机维修担保服务平台越来越被市场认可,也夺得眉山市首届青年电商创新创业大赛的冠军。

“创业需要勇气,但是一旦上路了,你就会看到不同的美丽风景,收获不同的喜悦与成就,当然也会面临失败,要想人生多彩,起码你需要有梦想和勇气。”如今,正是凭着这样的毅力和勇气,易波在创业道路上不断成长。

彭朝继:

4年花费200万

发明智能升降火锅餐桌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吃火锅是一件极其享受的事情,火锅浓郁醇香的滋味儿在舌尖上游走的感觉不言而喻。但是火锅油汤溅衣服,煮的菜要么太烫嘴,要么来不及吃煮老了也是烦恼。这种问题怎么能解决呢?

“火锅中的菜煮好后,汤汁和菜品通过智能升降器分离,燃气或电源同时自动关闭。需要加菜煮时,按下电钮双锅自动合并,燃气或电源同时自动加热。”丹棱镇50岁农民彭朝继,关掉了自己经营的餐馆,买了很多机械类书籍,成天在家开始学习和摆弄一堆零件。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4年的时间,花费了200多万元,终于发明了智能升降火锅餐桌,并获得专利授权。

熊小琴:

将创客之梦根植少年心

随着“创客”一词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创客教育”也成了热门话题。对于什么是创客教育,几乎每一位从事创客教育的创客及老师,或许都有自己的定义,在眉山市小学教师熊小琴心中,也有着自己的定义。

为梦想奋力奔跑,为科技奉献自己。从计算机爱好者,到“机器人”制作者,再到致力于培养青少年创新梦想的创客,九年来熊小琴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创客教育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圆了不少学生的科技小梦想,将创新思维根植于越来越多的少年心中。她认为,“创客”是创感时代驾驶历史的火车头,未来将属于这些拥有与众不同思维的人。

点 评

青春与梦想不可辜负。近年来,眉山市积极优化创新环境,增强创业动力,激发创客活力,如今,越来越多的创客在眉山这片创业沃土中葳蕤生长,他们勇于创新、积极创业,诞生了一大批具有颠覆性意义的创新产品。

新闻推荐

洪雅:农民夜校提振脱贫“精气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日前,在洪雅县槽渔滩镇玉岚村第22期农民夜校上,第一书记李明隆把党的十九大报告宣讲给贫困户听,赢得...

洪雅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洪雅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