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李开均:人在路上 路在心上 徐欣怡 本报记者 陈燕利 文/图

眉山日报 2017-11-25 07:13 大字

李开均(左一)与同事们正在清理水沟。李开均正在安装护栏。

“慢点慢点,尽量靠近路的这边走。”11月22日,在洪雅县雅东路槽渔滩路段,当记者试图靠近崖面拍摄几张照片时,沿途细碎的石子不时从崖顶滚落下来,公路养护管理段徐嘴道班班长李开均焦急地大喊:“这个路段地形特殊,自然灾害多发,山崖岩石长期风吹日晒容易风化掉落,非常危险,一定要注意安全!”

类似这样的场景在李开均的养护生涯中出现过无数次。在这条12公里的旅游干道上,李开均带着他的公路养护班一扎根就是35载。

不惧危险

因为那是自己的职责

李开均所在的养护班有6个人,负责洪雅县东岳镇到槽渔滩大坝12公里的路段。换句话说,他们每人每天要完成2公里的路面巡逻、保洁养护、水沟疏通、地质地段监控工作。

李开均说,最让他头疼的是槽渔滩镇3公里长的落石地段。

为了保障过往行人和车辆的安全,李开均和同事们要第一时间冒险进行碎石清理。他们工作时都戴着安全帽,一察觉到掉沙就赶紧跑开,人没出过事,但李开均的养护车、同事的自行车都被滚落的小石块砸坏过好几次。

这只是他们工作中平常的一幕。除了清理溜方,李开均和同事们每天都要重复大量琐碎的工作。春天,他们要带上树苗和草籽,为山区公路添上新绿;夏天,他们要在温度超过40℃的水泥路面上作业;秋天,他们要用机器割开水泥路面的伸缩缝,重新“灌缝”,防止雨水渗入破坏路基……雨季时,山区公路上溜方不断,李开均和同事们常常三更半夜还要出门排险。“天气越恶劣,我们越忙。”李开均说。

不怕辛苦

因为热爱这份工作

长年累月奋战在养护一线,51岁的李开均双手要比同龄人粗糙许多,手上一个个黝黑粗粝的老茧诉说着养护行业的艰辛。

“小问题处理不及时,很有可能会酿成大险情。”李开均说,每天他都会载着重达10多公斤的工具一路巡查,一路排险。如果不及时清理侧沟,积水漫上路面,渗透进路基,时间久了,很容易引发路基塌陷,不仅会影响村民出行,还会造成国家财产的损失。他觉得,自己的工作虽然不起眼,但肩上挑的担子并不轻。

每天清晨出发,忙到夜里才能回家,日子就这样在公路和家之间的来回奔波中慢慢流逝。由于长期与沥青、灰土打交道,加上高强度作业,经常性加班,李开均的腿患上了严重的静脉曲张。尽管疼痛,但是李开均从未请过一天假,到了上班时间,依然照常上路。“医生跟我说,要注意休息,但我们哪有时间休息呀,公路上离不开人。”李开均笑着说。

对于自己的病情,李开均很乐观,“不严重,我用土办法治疗,管用,放心放心。”而他所说的土办法其实就是用一双高帮弹性袜紧紧勒住小腿,缓解疼痛感。

甘之如饴

因为养护工人的使命

1982年参加工作至今,35年过去,李开均始终坚守在养护一线,饿了吃一碗面,渴了喝一口水,清泥石、除杂物、扫垃圾,衣鞋上溅满泥浆尘土也甘之如饴。

全市先进道班、服务明星、先进工作者、岗位能手、优秀共产党员……一个个荣誉是李开均35年来兢兢业业工作的见证。“这个工作其实很普通,但我每天看见那么多车和人从我们养护的公路上安全通过,我就觉得很踏实,很满足。”李开均笑着说。

其实,李开均只是洪雅县养护工人辛勤工作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洪雅县公路养护管理段在职职工有130人,管养着该县66公里国省干道,206公里县道和专用道,总管养里程达272公里。这些养护工人就如同公路下的基石,默默无闻无人知晓,但他们却是道路交通最重要的守护者和排险员。

“他们没有光辉的事迹,但却有几十载的坚守。”洪雅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养护工人以站为家、以路为业,用汗水挥洒青春,用担当诠释忠诚,风雨兼程,一往无前,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伟大的奉献之歌。  

新闻推荐

农民夜校“口袋书”成为群众“掌中宝”

本报讯(李伟)“这本关于藤椒种植技术的‘口袋书\’,语言简洁、图文并茂,太实用了。”眉山市洪雅县止戈镇莲花村藤椒种植户余成兰意犹未尽地放下手中的“口袋书”,“平日出门,我就把‘口袋书\’...

洪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洪雅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