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全力攻坚 持续发力 ——来自脱贫攻坚一线的报道·洪雅篇

眉山日报 2017-06-06 08:10 大字
村民正在展望村紫薯种植基地里劳作。

本报记者 陈燕利 文/图

2016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战之年。这一年,经省、市、县三级验收考核和第三方评估,洪雅县计划退出贫困村、脱贫人口全面达标,退出成果和工作经验得到省、市考核组肯定。

消除贫困不能一蹴而就。尽管洪雅县2016年实现了脱贫攻坚目标,但2017年扶贫工作仍在路上:完成剩余563户1403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必须在思想上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体制创新和制度设计上下功夫,在精力投放上更注重培养农村“造血功能”……该县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有成效有实效,脱贫不返贫。

铺好产业路 确保脱贫不返贫

6月2日,在洪雅县止戈镇展望村7组的紫薯种植基地里,数十名村民正顶着烈日,忙着栽植紫薯苗。50多岁的吴桂荣便是其中一位。

经过两天的忙碌,吴桂荣已把从四川紫云亭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的紫薯苗全部栽植到自家土地里。“这些新品种紫薯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就可以销售,而且价格不会低。”望着刚种好的紫薯苗,吴桂荣乐呵呵地说。

“去年,我家两亩多地的紫薯产量在两千多斤,产值是种植普通农作物的2到3倍。”吴桂荣说,再加上种植茶叶、养猪,一年下来,收入达到了1万元以上。

时间倒退几年,这样的收入对吴桂荣来说想都不敢想。往年,吴桂荣一家四口就靠种植水稻和茶叶生活,加上他常年疾病在身,无法出去打工,日子难过。因此,吴桂荣家成了展望村典型的贫困户。

2015年,是吴桂荣的转折年。村委会得知他有种植紫薯的意愿,主动与他联系,让他加入牟山紫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于2016年试种了两亩紫薯。“今年打算扩种几亩紫薯,好日子不用愁了。”对于今后的生活,吴桂荣信心满满。

“要想富,就要转变思想观念,种植紫薯就是一种探索和实践。目前我们的紫薯产业已经发展了45亩。”展望村“第一书记”符彬表示,产业铺就脱贫路,要实现脱贫,发展产业是根本。因此,在建立以紫薯为主的紫色蔬菜基地外,展望村还建立了无公害蔬菜、水果、茶叶等产业基地。“村里的贫困户除了把土地流转给公司获得租金收入外,还通过在产业基地务工增加收入。”符彬说。

事实证明,展望村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2016年,该村顺利通过验收,摘掉贫困村的帽子。贫困户的人均年收入从2015年的3000多元增加到2016年的6000多元。

攻坚再发力 一锤接着一锤敲

从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到摘掉贫困帽,展望村的发展变化,事实上正是洪雅县决胜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剪影。

洪雅县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334户15839人,在2014年完成脱贫1437户4850人,2015年完成脱贫1379户3965人,2016年完成脱贫1995户5640人,33个市级贫困村全面退出。

然而,扶贫是一项动态工作,脱贫并不代表以后就没有贫困。只要有贫困发生,扶贫脱贫工作就没有终点。

洪雅县大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结合该县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区建设,制定“东北片区”、西环线沿线特色产业扶贫规划;围绕工业园区、旅游景区产业升级提供就业岗位……条条“干货”举措,既有提质完善基础设施的内容,也有壮大产业助农增收的要求,既有深化贫困救助机制的探索,也有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的实践。

与此同时,洪雅还抽调6名干部“全脱产”到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推动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实体化运行。该县33名县级干部、123个单位、556名干部职工,对15个乡镇、33个退出市级贫困村、110个非贫困村贫困户进行了全覆盖专项督导,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精准识别贫困状况、精准规划帮扶项目、精准选派帮扶干部。

“我们将坚决聚焦脱贫攻坚任务,进一步精准帮扶项目、精准帮扶成效,确保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达到退出验收标准,突破生态移民、易地搬迁、产业扶贫等重点难点,为全市脱贫攻坚工作贡献力量。”洪雅县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闻推荐

潜心农机发明他让田园生活更美好

杨天文近影。杨天文(右)正在操作油菜碎秆脱粒机。杨天文(右)和志愿者一起分享油菜脱粒碎秆后的成果。发明人:杨天文,洪雅县槽渔滩镇人发明物:竹编机、油菜碎秆脱粒机、轻便水稻收割机人物语录:“我要用自...

洪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洪雅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