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饶林森为古镇屋脊披上古装
饶林森在作画。
饶林森设计修建的仿古屋脊。
艺人简介
饶林森,洪雅县柳江镇民间艺人。他自学了书法、素描、雕刻等艺术,从事漆工、木工、古建筑花式屋脊建造,设计建造了柳江古镇90%以上的古建筑屋脊。
□余静本报记者 左杉 文/图
2月9日,记者穿过柳江古镇一座古色古香的牌楼,走过一栋栋飞檐翘角的建筑,看过杨村河、花溪河边小廊,直观感受到了这座千年小镇的古风韵味。而这与古镇的民间艺人饶林森有绕不开的关系。
烧土漆 做家具
练出一把好手艺
饶林森是柳江镇地地道道的农民,从小就为了生计东奔西走。“我小时候当过漆工、木工,跟在别人后面,到附近村里头给人干活、赚钱,运气好的时候,一天能赚两块钱,贴补家用。这在当时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今年63岁,已是花甲之年的饶林森感慨地回忆道。
也许是从小就跟手艺活打交道,饶林森养成了用精细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件事情的习惯。“以前做家具,需要学会镂空、雕花、漆工等传统工艺,首先要学会熬制土漆。”饶林森说,土漆需要自己割漆、熬漆,由于没有师傅教,饶林森第一次熬制土漆时,尝试了50多次才成功。
有了这份精细与执念,饶林森的烧制土漆、雕刻床花的好手艺在镇上便传开了。于是大家记住了饶家这位 “有点聪明的小伙子”,自然生意也跟着来了。
“那时候我才30出头,家具生意好得很,每天都往来于周围的乡镇。借着走村串户的机会,我渐渐关注到了屋脊。”饶林森说道。于是,不甘寂寞的饶林森,开始进入了复古式建筑的屋脊领域。
土工匠 走新路
创新乡村屋脊设计
屋脊,就是沿屋面转折处或屋面与墙面、梁架相交处,用瓦、砖、灰材等砌成的部分,起防火和装饰作用。古建筑不仅建筑形式多变,屋脊形式也是多样化的。饶林森说,屋脊代表着房屋主人的身份地位,代表着未来的梦想。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对屋脊的装饰设计就格外重视。
上世纪80年代,穿梭于乡镇之间,做木工活的饶林森惊喜地发现了乡村屋脊设计少有人做,于是决定 “跨界”发展。他说:“别人都劝我,屋脊设计自古都是达官贵人的追求。可我不那么认为。虽然乡村房屋都是瓦片房子,可是对屋脊还是有些简单的设计需求。”说到这里,饶林森的神情生动起来。
饶林森翻阅了大量建筑书籍,从最简单的铺设条石开始,到制作柱子、檩条、椽子,雕刻斗拱、枋及木构件,砌筑青砖,铺装瓦片……他一步步学习了解中国传统古建筑的构造形式、木结构搭建等相关知识及工艺技巧。除此外,饶林森还根据柳江镇房屋建筑特色——普遍使用瓦片建筑,对仿古屋脊进行了创新。他根据自己平时的艺术灵感,创新设计了大鹏展翅、红火辣椒花等几十种花式屋脊建造方法,“这些花式屋脊,有的气贯长虹、威风凛凛,有的精致美观、寓意吉祥,很受欢迎。”
重实践 重传承
为仿古建筑增添砖瓦
进入21世纪,随着全国各地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许多古镇、名胜古迹、新农村以及寺庙仿古建筑的挖掘、修缮工程也紧锣密鼓地进行。这其中也包括了有着千年文化内涵的柳江古镇。
2007年,柳江镇政府邀请饶林森,给著名的文物古迹——曾家园进行仿古屋脊修缮。于是,饶林森带领他的团队,开启了仿古屋脊建筑的实践。
“乡村屋脊设计有其寓意,或吉祥、或美好、或富贵、或如意,都体现着民风民情。”饶林森指着一栋名为书香园的民宅屋脊说。
渐渐地,这些颇有乡土特色的花式屋脊受到了百姓的欢迎,大家纷纷邀请饶林森去给新修的屋脊做设计。“柳江古镇上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古建筑花式屋脊都出自于我的手。就连闻名遐迩的曾家园屋脊复古维修时,也是我带领徒弟大显身手,复古维修非常成功。在经历了 ‘5·12’汶川特大地震和\‘4·20’芦山强烈地震的考验后,屋脊上的瓦片依然稳稳当当。”饶林森介绍自己作品时,显得自信满满。
如今,饶林森年事已高。在他看来,当下科技生产代替了不少手工制作,但成果往往缺少灵气。纯手工的屋脊浸润了工匠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点缀了人们的生活,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是不能被替代的。“我希望这些宝贵的民间手工艺能得到传承。从事古建筑花式屋脊建造几十年来,我带了不少徒弟,但现在干这行收入不高,还特别累,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说到技艺的传承,饶林森无奈地摇头。
在长期的实践中,饶林森和徒弟总结出了主脊花、副脊花、耳房脊花、各式老鹰头等装饰图案60余种,并对所有脊花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的技术要点、难点和民俗习惯,逐一手工画图书写,编纂成了一整套资料。“对后人来说,今后传统民间手工艺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个寻根的文化。我要尽我所能努力保护发展这门技艺。”饶林森说。
新闻推荐
洪雅:分片作战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涂小雄 本报记者李勇军
“苦干兴眉、主动作为。”市第四次党代会召开后,洪雅县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迅速行动起来,全力聚焦重大项目建设,把重点项目建设分为“六大片区”,强力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积极协调调度,全力以赴抓...
洪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洪雅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