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昔日“砍树人”到今日“栽树人”“护林人”,洪雅林场800多名职工在守护好6.58万公顷森林,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同时,成功走出一条转型之路—— 林区

眉山日报 2016-06-15 23:15 大字

进入6月的洪州大地,山清水秀,林茂草绿。致力建设国际休闲度假体验旅游目的地的洪雅县,正迎来一年的旅游旺季,来自省内外的众多自驾游客,慕名来这里感受生态的魅力。

6月6日,在洪雅林场玉屏山景区腹地的野鸡坪营地,来自重庆市渝中区一家大型企业的财务总监钟立阳,正和妻子陪年迈的父母和其他游客一道在森林中的康体步道散步。“这里的森林环境太好了,很适合休闲度假。”钟立阳说。

其实,玉屏山野鸡坪营地在2009年前还只是洪雅林场的一个工区所在地。如今,从工区变景区,正是洪雅林场着力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去年林场创造的7241万元经济总收入中,旅游、园林绿化、根雕、电力销售等经营性收入就达4076万元。”洪雅林场场长李福荣说,为探索国有林场改革转型之路,洪雅林场在保持林区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鼓励社会资本、林场职工发展森林旅游等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从木头经济到生态经济的脱困之路。

转型先转观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洪雅林场是全国十大林场之一,始建于1953年,经营森林面积6.58万公顷,占洪雅县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天然林5.35万公顷,人工林1.23万公顷。

洪雅林场成立前,林地面积只有0.64万公顷,森林蓄积129.5万立方米,而且低山几十万亩林地被严重破坏,是一片片荆棘遍地的残林,生态失去平衡。

如今,作为全国十佳林场的洪雅林场,其森林蓄积达80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6.3%,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

“这得益于洪雅林场成立后,洪雅县组织干部群众上山植树造林和两代林业工人的艰辛付出,以及林场职工响应国家禁伐政策,从‘砍树人\’变‘栽树人\’‘护林人\’的结果。”洪雅林场党委书记曾永强感叹。

和多数国有林场一样,随着1998年起国家实施对长江流域天然林保护工程,拥有1100多名职工的洪雅林场一度陷入困境。

“天然林不准伐木了,连人工林的采伐也受限。林场财政困难,职工工资大幅下降,还不能按时发放,大量林业工人不得不下岗、分流,到后来仅剩下800多人(含300多名退休职工)坚守,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好几年。”洪雅林场旅游综合管理处处长巫炳松说,到2002年时,他从林业学校毕业分到洪雅林场工作已7年,当时每月拿到手里的收入仅有200多元,远低于当地乡镇人员的收入。“一说是林场的职工,连对象都找不到。”

严峻的现实,让洪雅林场党政一班人意识到:要脱贫解困,唯有让经济转型发展。

如何转型发展?在李福荣看来,“转型必须先转观念。从林场实际出发,林场职工就是要勇当绿水青山的守护者和金山银山的掘金人。”

“经济转型的前提是实施好生态保护。一直到现在,洪雅林场的植树造林都没有停过。”记者在洪雅林场党委副书记蒋勇智的办公室采访时,看到在他的办公室的一个角落里,放着一把锄头、一把弯刀,还有解放鞋、筒靴和几套衣服。

“从场长到机关每一名干部都有这些‘装备\’。”蒋勇智说,在经济转型发展中,李福荣场长提出,“林场职工就是林业工人,林业工人就要参加林业生产劳动。”林场现在推行“412”工作制,即林场机关职工每周工作4天、劳动1天、休息2天。

从场领导带头植树造林,洪雅林场坚持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生产科技含量和质量,从而为发展生态旅游业,让林区变景区,促进林区经济转型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仅2013年至2014年,通过狠抓营、造、管、抚各环节工作,该场就生产杉木、柳杉球果1.5万公斤,培育良种苗木990万株,完成雪灾扶苗0.21万公顷,人工造林0.08万公顷,幼林抚育0.5万公顷等,使全场林地面积增加0.3万公顷,森林蓄积年净增长14.4万立方米。

瞄准市场需求:

康养产业让林区变景区

“你看这个苔藓,滴了多少水它都没有流出来,它对水分的涵养作用是巨大的。这是一个微观的森林环境,放大了这片森林它能给我们储存多少水呀!这个水绝对是干净环保的。”在洪雅林场的玉屏山人工柳杉林景区,巫炳松隔三岔五就会在这里给前来休闲度假的游人介绍森林带来的好处。

海拔1200米的洪雅县玉屏山,在洪雅林场职工精心管护下,1.2万公顷人工柳杉林郁郁葱葱。在这里的野鸡坪营地,游客不仅可以在康体步道健身、体验高空滑翔,还可以进行露营、森林拓展训练。一到夏天,这里便游人如织。来自成都青羊区的杜忠庆告诉记者,森林资源让这里气温凉爽,游客不仅可以“洗肺”,还能“过滤心情”。

玉屏山野鸡坪营地,是洪雅林场在经济转型发展中于2009年投资6000多万元倾力打造的森林康养项目。目前,玉屏山已成为四川森林康养试点示范基地和最佳森林康养目的地,年接待游客8万多人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洪雅林场立足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改革,向生态旅游要效益。

在瞄准市场需求,着力打造生态旅游业中,该场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自然景观和森林文化,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开发以康养产业为代表的森林生态旅游。不仅完成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玉屏人工林海度假景区旅游开发整体规划,争取县政府投资7000万元建成旅游快速通道,还先后引进高空无动力滑翔、森林穿越、真人CS等户外拓展项目,并成功举办了国家滑翔伞集训队选拔赛、2016长板速降国际公开赛和中国(四川)首届森林康养年会等。

目前,洪雅林场正着手森林生态文化宣教中心(森林博物馆)、森林书画院和中医药及森林医养项目的规划建设。

过去砍树卖钱,今天植树不卖也能赚大把的钞票。几年来,洪雅林场通过转型经营,把一个偌大的林场正变成风景如画的著名旅游区,让许多十几年前下岗、分流出去的员工也陆续回到林场。

充分利用资源:

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

昔日砍伐后无人问津的树根,如今经过林场工匠的巧手,竟变成一件一件抢手的根雕工艺品。记者在洪雅林场的根雕加工厂,见到的是一派忙碌的生产加工根雕的景象。

作为洪雅林场工人的吴开洪,因爱好根雕和有一手加工技术,如今成为林场根雕开发办的负责人。吴开洪介绍说,为了充分利用林区的树根资源,林场于2013年成立根雕开发办,专门发展根雕根艺产业。

根雕开发办成立后,吴开洪等人在传统工艺的引进和根雕工业产品营销上做文章,目前已储备乌木、楠木、香樟等珍贵原材料价值上千万元,形成了年生产加工根雕根艺产品近千件的能力。

其实,在发展根雕产业的同时,洪雅林场还大力发展园林绿化、林下特色经济作物和中药材种植等,使林下经济成为继森林旅游产业后的重要增长点。

洪雅林场专门成立了两个园林绿化公司,分别涉市、县园林绿化市场承揽工程。仅2015年,在完成林场绿化的同时,两个公司就完成了一条新修大道和一个小区的景观绿化工程,并配合完成一个绿化规划设计,工程总额800余万元。

洪雅林场还出台扶持和激励政策,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和中药材石斛种植,生产林下有机食品,使职工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

“现在挺好,虽然说我们的身份还是林业人,但通过转型发展,待遇和社会认同感都提高了。”巫炳松说。

新闻推荐

洪雅县首批不动产权证书发放

本报讯(程卫记者陈燕利黄馨月)近日,洪雅县发放首批共4本不动产权证书,这也是眉山市除试点县外颁发的首批不动产权证书。当天颁发的四本不动产权证书除涉及房屋所有权外,还涉及林地、耕地承包经营权,集...

洪雅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洪雅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