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康养的转型进行时
□本报记者 王成栋
9月3日,一群老人在洪雅县玉屏山景区现场体验蜂疗,这是当地森林康养旅游新推出的服务种类。一个多月前,省林业厅在这里举行首届森林康养年会,并宣布启动十大森林康养基地试点。
开弓没有回头箭,四川康养产业将如何发展转型?
刚起步就面临升级
“现在感觉很不错。”9月4日,67岁的成都市民文民权介绍,做了蜂疗,呼吸了新鲜空气,身体得到了舒展。
除了自身的体验之外,医疗数据也在时时反馈。文民权说,在为期一周的体验中,每天都可以通过成都第三人民医院的远程心电中心,了解自己身体的变化。
在省林业厅国际合作处副处长张黎明看来,这一切还处于萌发阶段。毕竟相较于国外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四川森林康养起步太晚。
而如今,刚起步不久的康养产业,又要面临思维和模式的升级:除了依托景观资源发展旅游业,康养基地还应该有更多的附加项目。以后在这里,景观资源质量将仅仅是一个初级指标,更为看重的,将是康复、疗养两大指标,而这些主要体现在游客能够享受到的附加服务上,“在这个基础上,要针对每个体验者的不同情况,借助互联网等手段,制作更为个性的服务体系。”
此外,森林康养还必须做出本土特色,“有森林、适合搞康养的不只是四川,也不只是洪雅玉屏山。”张黎明说,必须结合川内各地实际,做出“不一样的味道”。
建立规范的行业机制
除了不断增长的附加项目,一道减法也在不断被提及。
张黎明说,这是基于产业前景和前车之鉴所考虑的。
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整合当地绿色生态旅游资源,发展养生、体育和医疗健康旅游。负责玉屏山景区开发运营的巴登黑森林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德智说:“健康产业潜力巨大,四川的产业规模将超过100亿元。”
在又一个朝阳产业的风口,四川大学教授谭建三建议,务必要避免一拥而上、滥竽充数的情况发生。从发展初始便要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和规范的行业标准;从森林资源与交通畅达性、健康状况的实际改善、医疗资源与保障体系等方面,对准备发展森林康养的基地进行评级和分类。
“咱们刚起步,一开始就要树立做精品的意识,不能走‘粗放——再精细化\’的路子。”张黎明说,一个新兴产业的发轫期往往因缺乏规则、目标和方向,而影响行业的发展,因此,在森林康养产业转向纵深发展的同时,省级行业标准、产业规划也在紧锣密鼓制定中。
省林业厅已经明确了森林康养基地的A、B、C三类评分标准,“主要根据增值服务的多少来划定,不仅有硬件标准,也有软件要求。”
培养人才是发展关键
“德国的巴登小镇,60%-70%人口工作跟森林康养有关,不仅带动了住宿、餐饮、交通等发展,此后,还促进了康养导游、康养治疗师等职业需求的增长。”张黎明说,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森林康养,首先在于培养人才。
谢德智透露,目前公司在培训现有员工的基础之上,还向川农大、川内各医学院等高校科研单位,招收林业、医学和护理等专业人才,此外,公司还将酌情考虑聘请运动医学专家做顾问,以满足人才空白。
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认为,森林康养产业的人才事关服务质量和行业形象,“究竟如何来培养人才,目前尚无明确模式。”不过,上述负责人透露,近期全国性森林康养产业论坛将在成都召开,届时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行业标准,都将浮出水面。
新闻推荐
3月27日清晨,在洪雅县瓦屋山雅女湖,有村民发现大约50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据洪雅县相关负责人介绍,瓦屋山雅女湖先后有丹顶鹤、灰颈鹤现身,但数量都不多,大多三五只,最多不超过十只,这次发现如此...
洪雅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洪雅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