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柑橘品牌 提升园区能级 市中区朝阳镇全力推动现代农业整体实力迈入全市第一方阵
第六届内江朝阳柑橘旅游文化节活动现场记者 王斌 摄
朝阳镇下坝桥村柑橘产业
◇李兴国 本报记者 李乐 文/图
仲冬时节,暖阳高照。穿行在市中区朝阳镇乡村绿野间,处处一派勃勃生机:一条条银灰色的水泥路四通八达、蜿蜒伸展;一栋栋“小洋房”排列有序、错落有致;一片片橘园随处可见、数不胜数。正值柑橘成熟季节,橘园里的果农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着采橘;马路上,一辆辆货车满载着“甜城味”柑橘销往各地;蔬菜种植基地里,新鲜的绿色有机蔬菜长势正旺,菜农满脸喜悦地忙着采收……目之所及,现代农业发展的热潮扑面而来。
近年来,市中区朝阳镇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抢抓市中区“两条产业环线”发展契机,聚焦“农业多贡献”和柑橘特色小镇定位,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已认定区级农业园区2个、市级2个;建成特色产业基地21个,建成柑橘产业10000余亩,辐射带动4000余户农户,促进农民就业12000余人次,2020年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4.2亿元,带动户均增收2000余元,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142万元,先后获评市级乡村振兴示范镇、“三农”工作先进镇。
突出规划引领
优化园区发展方向
规划先行,构筑新型产业园区发展框架。朝阳镇按照“主导产业鲜明、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产业链条完整、综合效益良好”园区建设任务,注重从顶层勾勒园区蓝图,推动园区互动融合发展。
编制发展规划。聚焦区委赋予的柑橘特色小镇定位,瞄准现代农业整体实力迈入全市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制定“一区四园”发展规划。“一区”,即朝阳镇柑橘现代农业园区;“四园”,即“朝阳—下坝桥—黄桷岭”精品柑橘产业示范园,“黄桷桥—强安”观光旅游示范园,“园山—铧匠冲—回龙桥”智慧农业科技示范园,“朝阳—下坝桥—道子田—黄桷桥”特色水产示范园。
落实挂图作战。围绕“一园一策”拟定创建计划,落实年度目标任务,确保一年做成一件事情,力争2025年前再创建2个市级园区、2个区级园区。
建立推进机制。实行镇党委书记、镇长负责制,成立园区服务领导小组,组建工作推进专班,纳入镇村目标考核体系。坚持项目建设在园区,充分整合涉农资金,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园区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
突出主体培育
促进产业规模成链
时下正值柑橘丰收时节,连日来,内江市雷丰种植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雷礼明忙得不可开交:组织工人采摘柑橘、装箱、联系运输车辆,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确保准时发货……
雷礼明是朝阳镇当地人,早年一直在眉山市丹棱县做水果生意。2014年,在市中区返乡创业“回家工程”大好政策的感召下,雷礼明决心回乡创业,为家乡发展作贡献。
2014年底,雷礼明回到朝阳镇,在朝阳村流转了300亩土地,并于2015年3月注册成立“内江市雷丰种植有限责任公司”,改良品种,发展柑橘产业。
几年来,在市中区利好政策的支持以及镇党委、政府和区级相关部门的帮扶下,该公司采用高换嫁接等新技术,种植爱媛38号、春见等杂交柑橘早晚熟新品种,种植面积由朝阳村最初的300亩,不断扩展至近10000亩。如今,雷丰果业已成为朝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龙头企业,不仅促进了就业,更带动了本地及周边镇的老百姓增收致富。
而这仅是朝阳镇着力培育经营主体,推动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朝阳镇坚持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园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带动资源、要素、技术以及市场需求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通过外培内引,以龙头企业雷丰果业、竹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带动,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40余家,其中省级示范社1家、市级1家。
不仅如此,该镇还通过打造特色品牌,成功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三品一标”3个,柑橘国家地理标志正在申报之中,打造“朝阳鲜”品牌,发展“甜橙味”会员企业2个,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积极落实扶持政策,加强产业发展补贴,累计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补贴每亩柑橘1200~1800元不等,鼓励社会资本入驻发展;探索建立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基金,与农商行、农行、邮储行等达成“柑橘贷”信贷支持,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
突出要素保障
提升服务配套水平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支撑、强化农技服务,一项项要素的保障,成为了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助推器。
朝阳镇党委、政府坚持创新多元投入,以“政府引导、科技带动、社会参与”为原则,不断完善产业发展配套——
强化基础设施。设施装备方面,园区内水电、道路设施配套齐备,灌排设施完善,机械化耕作水平高。实行水、田、路综合治理,基本达到了田成型、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要求。特别是柑橘产业园区核心区已成为集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科普教育培训及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基地。
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行“企业+高校+科技+园区示范”模式,在园山等村试点,与市农科院、内江师院、内江职院等共同合作,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建设产业结构合理、优势明显、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农业园区。
强化农技服务。联合区农业农村局选聘农业专家、农技员和当地合作社带头人为辅导员,“一对一”指导服务合作社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为合作社对接政策与外部资源,在产业规划、品牌建设、市场营销和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等方面协同发力。
突出业态融合
拓展园区业态功能
朝阳镇紧扣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目标,坚持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以提高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举措,在发展新业态、创造新模式、促进农旅融合上下功夫,打造规模连片成带的绿色园区。
推进种养循环。大力推行“养殖场+种植园”的种养结合模式。利用养猪场、肉牛场粪便烘干入土,改良土壤,增加肥力;对达到农排标准的养殖场化粪池尾水,全部接入园区管网用于灌溉。紫金苑中药材种植专合社引进蚯蚓和大棚盆栽蔬菜产业,利用干牛粪养殖蚯蚓,利用秸秆制作有机肥发展盆栽蔬菜。
推进产销对接。利用“线上+线下”、微信群、公众号、抖音直播等宣传推介优质产品,通过扶贫超市专柜上架,依托雷丰果业稳固的销售网络、稳定的客源,拓展销售渠道。持续发展订单合作,蜜饯产销按照“先找市场、再抓生产、产销挂钩、以销定产”思路,基本呈现供不应求态势。
推进农旅融合。连续举办6届朝阳柑橘旅游文化节,黄鹤湖环线和“黄桷桥-强安”观光旅游蓬勃发展。黄鹤湖路旅融合项目基本完成土地交付,渔米坊现代水产园区项目即将落地建设;黄桷桥村引进竹苑水乡进行旅游开发,被评为乡村旅游扶贫村。
突出联农带农
实现成果共建共享
村民有土地无收益、村集体有资产无资金、农民有劳力无收入……曾经,朝阳镇下坝桥村面临着这些困境,为寻找发展出路,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该村两委抓住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返乡创业示范县区和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三块金字招牌,回引返乡创业典型代表——雷丰果业。整合土地、资金、劳力等生产力要素,通过“以土地换股权”的农村改革,探索农户、村集体和公司三方合作共赢的“三生模式”,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宜居。
不断创新农民利益共享机制,是朝阳镇增强园区示范带动效应的有力举措。近年来,该镇始终坚持把园区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试验平台,创新合作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将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农户+公司+专合社+村集体”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出“三借三还”“作价联营”“三生模式”“反租倒包”等改革方式,实现了农户增收、公司实力增强、专合社成长、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多方共赢的局面;持续拓宽农民增收路径。通过入股、流转金、二次分红、就业务工等,高出非产业所在村村民平均收入水平20%以上。下坝桥村通过“三生模式”,实现农民变股民,占专合社股份30%,人均增收3000余元,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投资收益模式将扶贫专项资金投入专合社,既解决业主资金短缺,也促进贫困户分红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产业发展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通过“管理+分红”“五股分配”等模式,2020年全镇10个村实现破壳消薄,村集体“空壳村”全部清零。
新时代催生新蓝图。朝阳镇满怀豪情、砥砺前行:将园区建设与现代农业、乡村振兴规划衔接,以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配套生产经营、仓储物流、加工交易、文旅休闲、综合服务等新业态,书写宜居宜业宜游的柑橘特色小镇更加壮丽的华美篇章!
新闻推荐
陈波将爱媛打包装箱。□本报记者张丹梅文/图12月21日,丹棱县生态源果业专业合作社内,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分拣包装爱媛,准备...
丹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丹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