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作”助力果农脱贫

四川农村日报 2020-12-05 06:39 大字

□特约通讯员 刘敬宗

“每年通过电商平台,至少销售‘丹棱桔橙’两百万斤。”11月23日,刘书伶说。刘书伶是眉山市丹棱县齐乐镇群力村人,30岁出头,曾先后在外打工,经营过快递业务,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多年,也积累了一些资源和人脉。2015年3月,网络电商平台开始推广“丹棱桔橙”,当地政府也提供了很多鼓励政策,大力支持“互联网+”就业创业,这让具备一定线下资源优势的刘书伶看到了商机。

2015年5月,刘书伶与家人商量后,成立了水果专业合作社,组织了200多户果农加入合作社,带动全村,助力脱贫。

从一开始,刘书伶就抱着诚信经营的态度来做电商,虽然有线下销售的经验,但如何利用新的平台推广“丹棱桔橙”,她意识到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必须重点在品质上下功夫。于是,她提出在合作社内实行“统一技术、统一农资、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五统一策略。为了能在汹涌的“互联网+”浪潮中占得一席之地,一直以来,她都坚持白天深入水果产地与果农交流,晚上学习营销技巧,主动添加一些农产品销售微信群,通过交流学习,逐步拓展完善网上“交易、配送、展示、服务”等功能,努力在品质、服务和自身品牌上“深耕细作”,逐步取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刘书伶销售的“丹棱桔橙”逐年增加,全国各地除台湾和澳门没有发过货而外,其余的省份都有她的市场,这和她坚持诚信经营是分不开的。

记得有一年,刘书伶发5000箱水果到江苏,可货刚到,她就接到江苏吴老板的电话,说损坏了1500箱水果,要求赔款8万元。刘书伶一下子懵了,当天就乘飞机赶往江苏。吴老板只好当她面现场查看,发现损坏的只有15 箱,而且只是包装损坏了。刘书伶当即表态回去后补发15箱。诚信,让措手不及的吴老板大为感动,他马上表态不用补货。从此,两人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吴老板逢人就夸刘书伶做事特别认真、诚信,值得合作,主动为她介绍了不少顾客。

“质量不是最好的时候,我绝不发货。”刘书伶始终坚持这一点。多年来,只要按照合作社规程,实行标准化种植的水果,刘书伶都是以高于市场10%以上的价格统一回收销售,让社员得到实惠,仅此一项,合作社的社员至少增收100万元。

新闻推荐

希望走上网络春晚 把非遗种子种进观众心

(扫码进入报名通道)□本报记者王琴昨(22)日,在丹棱县大雅广场,阵阵寒风中,一群人正热火朝天地跟随音乐旋律,为参加四川农信(眉山)20...

丹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丹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