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地方特色 推进乡村振兴 眉山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系列报道之农业农村体制改革篇
农村土地流转后形成的农业景观。(资料图片)“众筹文化院坝”丰富群众生活。(资料图片)垃圾分类意识深入人心。乡村环境越来越好。
(资料图片)打造乡村公园,提升乡村颜值。本报记者 雷卓鸣 摄
□本报记者 陈甜 文/图
近年来,眉山坚定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018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86.5亿元、同比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563元、连续9年居全省第4位。
2018年,国务院通报表扬了全国乡村振兴的典型经验,其中眉山以突出地方特色、推进乡村振兴的特色与经验名列其中。今年6月,在“历史村镇的未来”国际会议上,眉山市乡村振兴发展经验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球推广。
垃圾处理“丹棱模式”、垃圾分类“白马模式”、土地流转四步机制、“两权”抵押贷款、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回望农业农村改革历程,眉山大胆创新试验,不懈探索尝试,成果丰硕,为全国其他地方提供了多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环境治理
农村有了新面貌
走进丹棱县龙鹄村,路面整洁、河流清澈,村民的房前屋后树绿花香。
“自从村里推行垃圾分类后,环境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丹棱镇龙鹄村党支部书记罗朝运说。
据罗朝运介绍,从2011年开始,龙鹄村便探索推行了“因地制宜、分类收集、村民自治、市场运作”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保洁承包人由村民选出,负责村上的垃圾收集和转运;承包费由村民每人每月缴纳一元建立村保洁资金库,不够部分则由村集体经济补贴。1元钱从腰包里一掏,村民们有了发言权,有了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也显著增强,人人积极参与监督垃圾治理工作。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的推行,让垃圾有了去处,村容村貌都上了一个台阶。因此,全市以龙鹄村为试点,全域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运输、市(县)处理”的农村垃圾治理运行机制,杜绝垃圾“上山下乡”,推进全市农村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进程。
在此基础上,2017年,东坡区白马镇因地制宜,创立了垃圾分类“白马模式”。村民将垃圾分为不可腐烂垃圾和可腐烂垃圾两类,可腐烂垃圾被回收到地库进行有机生物降解,发酵变成有机肥。
随后,农村垃圾处理“丹棱模式”和垃圾分类“白马模式”得到了全国、全省的肯定并积极推广。
为更好地推进“幸福美丽村庄”建设,打造“有颜值”的新乡村,眉山还开展了多项行动,包括“清洁乡村·美丽眉山”行动、农村垃圾分类“百村示范行动”,推进乡村“厕所革命”,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全域推进“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三大工程建设。
重拳之下成果显著。截至去年,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4%,建成国家级生态县1个、省级生态县2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3个、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34个。
改革支撑
农村有了新活力
“人、地、钱”难题,一直是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绊脚石。
针对在土地流转中农民怕业主“跑路”、业主怕农民“难缠”、政府怕无限“兜底”等“三怕”现实难题,彭山区创新探索出了“三级土地预推——资质审查前置——平台公开交易——出险应急处置”的土地流转四步机制,解决了农村无人种地、业主无地可种的“两难”境地,实现了“农民流转有收益,业主投资得效益,政府服务保权益”三方受益的格局,全力畅通流转渠道,全面提升农业服务水平,全程化解流转风险。
彭山天鑫农业的业主刘文均对这项改革成果带来的好处深有体会。2009年,他在彭山区观音镇果园村流转了100亩土地。后来,要扩大规模,刘文均在流转一块1222亩的土地时,因涉及2个乡镇、6个村组,遇到了困难。“有些农户不同意,要想整块流转不可能。”刘文均挨家挨户跑,历时两个多月,才顺利流转到这上千亩的土地。
面对土地流转这一难题,2015年,彭山区由财政出资5000万元,成立了国有正兴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正兴公司),运用市场化办法,收集全区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并开展地块整合、包装推介和风险防控等业务。有土地流转意愿的农民,通过村组服务站与乡镇子公司签订委托书后,土地便可通过正兴公司流转出去。
“这样一来,想流转土地的业主就可以直接与公司联系,有农户对流转费用有疑义的,也由公司出面统一协调,省了不少麻烦。”刘文均说,业主与农民都不需要见面,就把土地拿到了,“实在太方便了”。
据了解,截至今年7月,彭山区土地流转面积达16.5万亩,流转率高达68.9%,形成70%的现代农业与30%的小农经济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带动16万农户增收。
眉山推广彭山区“四步机制,三方受益”农村土地规模规范流转成功经验,促进全市土地向园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截至2017年,全市流转土地总面积达116.69万亩,占承包地面积的44.76%,规模流转面积达到流转总面积的70%。
值得一提的是,彭山这一套可操作、可推广、可复制的“四步机制、三方受益”土地规范流转经验,不仅在全国交流推广,还获得中央领导肯定,并写入全国人大修改《土地承包法》意见。
2015年底,彭山区被列为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简称“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眉山又一项农业农村改革成果也由此诞生。
一直以来,农村金融创新对业主、银行、政府三者来说都是个难题。农业产业资金短缺是普遍现象,融资需求长期存在;由于缺乏抵押物,银行不愿贷、不敢贷;相关部门没有政策“撑腰”,不敢趟深水。政企银三方各有各的担忧,各有各的难处。
为此,彭山区先后出台了覆盖产权流转交易、产权价值评估、风险防控等融资各环节的制度文件40个,构建起“产权交易”“产权评估”“风险分担”“抵押物处置”和“产品创新”五大综合体系,建立政府主导、政银企三方参与的合作机制,有效破解了农民发展产业融资难、融资贵“最后一公里”难题。
2016年,果园村村民张术群用自家的农房抵押,从银行获得了20万元的贷款额度;2018年,彭山区果有缘农场业主李利以520亩柑橘地的土地经营权作抵押,成功拿到了320万元贷款……截至今年8月,彭山区累计发放农村“两权”抵押贷款1718笔、8.35亿元。
“‘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启动以来,取得了多重改革成效。”彭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两权”抵押贷款,农村深睡资产被唤醒,激活了农业发展动能,大量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回流”,实现了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大大提升了土地价值,推动了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充足动力。
农业+
文化
农村有了新底蕴
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加大。怎样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成了深化农村改革的新焦点。
这时,“文化院坝”一词从丹棱传了出来。
“只要有时间,我们就会到作平文化大院里排练、跳舞、看书,日子越过越有滋味儿!”丹棱县桂花村村民彭桂容说,这个文化大院成了大家的精神家园。
彭桂容口中的“作平文化大院”,是该村集文化活动、宣传教育、科学普及等为一体的文化院坝,也是该县第一个农民自建的文化院坝。
过去,在没有民间“自办”文化之前,都是政府“办”文化,于是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政府财政投入无法完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也停留在“点”上,很难形成“面”上的全覆盖。因此,眉山市以国家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为指导,结合丹棱县实际,在当地铺天盖地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活动内容上不断深入,在形式上不断创新,丹棱县的民间众筹文化院坝便应运而生。
2015年7月,丹棱县引导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项目被文化部列为第三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此后,按照“政府引导、社会自办、共建共享、服务群众”的建设路子,“丹棱文化院坝”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作平文化大院、德祥文化大院等是综合性的群众自办文化院坝,盆景园文化大院是文旅结合的文化院坝,培珍摄影文化大院则是专业类的文化院坝……该县众筹建成的各有主题特色和看点的文化院坝越来越多。
“文化院坝是由两个并不新鲜的老词汇组合而成的新概念,这四个字代表了丹棱村民们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丹棱县文广旅局负责人说,文化院坝免费对民众开放,让村民能时常聚在一起开展文化活动,是名副其实的群众舞台。
2018年7月6日,中法农业科技园开工仪式在彭山区锦江乡举行。这一项目的落地,代表着眉山市在深化乡村文化体制改革上的又一创新。农业与文化、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对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建设“有底蕴”新乡村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法农业科技园项目是四川省委、省政府推动的对法友城重点合作项目,是2018年全省100个重点推荐项目之一。该项目列入了“2015年全球气候峰会计划”,是法国以中央政府名义在中国扶持的第一个农业项目。
该项目总体规划为一带、一核、七园(区)的空间结构:“一带”将依托山、河、田、林、湖生态本底,以绿色永续的产业带动,总体规划形成锦江生态景观带;“一核”则是中法农业科技园核心区(特色小镇);“七园(区)”涵盖中法农业种植示范区、缤纷果园体验区、天生埝水库林地花卉区、高效农业培育试验区、文化旅游功能区、农业科技康养功能区、田园度假功能区七大园区。
“未来的中法农业科技园,将是具有国际经验、产镇融合、独具艺术气质的特色小镇。”项目负责人说,他们将以中法农业科技合作为引领,全面构建科技化、产业化、生活化的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科技产业、生态文化旅游、小镇生活相融的国内农养休闲的新标杆、天府新区特色小镇新样本。
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深入推进众筹文化院坝创建、“农业+文化”等乡村文化体制改革之外,眉山还充分挖掘了东坡文化、彭祖长寿养生文化、竹编文化等有代表性的眉山本土文化资源,发展农村新兴文化经济组织,着力打造三苏、江口、柳江、汉阳、复兴等一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
新闻推荐
夯实开放发展示范市的支撑系列报道之四 一花独放不是春 眉山市大力提升干部队伍开放能力纪实
本报记者彭林4月17日至26日,市委书记慕新海率代表团赴韩国、日本、美国开展经贸交流活动,在3个国家、8座城市开展交流活动3...
丹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丹棱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