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传递正能量 让城市美好又有温度
李天玉为白血病儿童募集善款。周明弟(右一)为贫困学生送上慰问金。吕燕梅前(左一)在“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中服务。王兰(推轮椅者)服务残疾人运动会。“美丽驿站”的党员志愿服务队组织专家为农户开展农技服务。
日前,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通报表扬了2019年度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眉山市李天玉、周明弟、吕燕梅、王兰4人入选“四川省百名优秀志愿者”;丹棱县小桥村“美丽驿站”志愿服务项目入选“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项目”。
近年来,眉山市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统筹推进全市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取得新成效。目前,全市有各级各类志愿者队伍3000余支、志愿者40余万人,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登记的志愿者队伍达2084支、实名注册志愿者近23万人。
行走在眉山的大街小巷、城市乡村,蓬勃生长的文明力量激情四溢,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让这片热土遍开文明之花,将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种子埋在每个人心里,凝聚着共同前行的力量。
李天玉
“献爱不在多少,只要有爱就好”
李天玉,眉山市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东坡区崇礼镇洪庙村党支部书记。从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到成为事业有成的企业家,他致富不忘党员初心,自1998年从事志愿服务工作以来,他为抗战老兵、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困难学生、伤残病人等特殊群体捐献了上千万资金、物资。
丹棱县双桥镇宿场村91岁的抗战老兵余周光双腿伤残、两耳失聪,住在年久失修的土坯房里。2016年,李天玉出资15.6万元为其建了新房,置办了电视机、空调等家电、家具。至今,李天玉已为10户抗战老兵新建和修缮了住房,投入100余万元。
2017年秋,李天玉了解到有6名抗战老兵想重返腾冲、松山等滇西战场遗址的愿望时,他精心准备,自己出资组织志愿者团队陪同抗战老兵重返故地,让老兵和家属们深受感动。
李天玉还在自己开办的桂花湖景区新建800余平方米的“眉山抗战将士纪念馆”,一期工程自投资金4500万元,收集整理了有关抗战的文史资料、物件、影像、旧武器等实物1000余件,以及眉山籍100余位抗战老兵的单人照片及参战经历等。该馆长期免费向社会开放,以教育和激励参观者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仁寿县方家镇的小飞(化名)出生4个月时,其父亲失手致母亲死亡被判处无期徒刑,小飞由60多岁的爷爷奶奶抚养。李天玉像父亲一样关心着小飞,今年1月还专程带小飞前往北京,兑现他带小飞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的承诺。对李天玉来说,像这样帮扶贫困学生及其家庭的事例不胜枚举。
据统计,李天玉带领志愿者团队累计救助贫困学生1000余人次,捐资助学金额达575万元,他带头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就有170余人。他还投入300万元新建留守儿童活动中心,让困境留守儿童免费游玩。
东坡区太和镇村民韩某,因父亲生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其妻子不堪受穷出走,去年他又患上胸主动脉夹层瘤,需要15万元治疗费用,其根本无力支付。李天玉得知情况后,便向社会发出倡议,并亲自把募集到的善款7万余元、自己捐助的8万元送到了医院。“我能捡回一条命,全靠这个好心人的帮助。”韩某话没说完,已是泪眼婆娑。
此外,每年中秋节,李天玉还会给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送去月饼。他说,“我们要让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据统计,2012年以来,李天玉带领志愿者们累计募集资金500多万元,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20多次,出动志愿者5990余人次,救助贫困群众和弱势群体达4600余人次。
前些年,李天玉所在的村交通条件差,他出资120余万元,帮助本村及附近村修通水泥路6公里,并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能力不在大小,献爱不在多少,只要有爱就好。”热心志愿服务的李天玉,先后获得“四川省脱贫攻坚奉献奖”“四川省十大扶贫好人前三十强”“全国创业创新典型人物”“眉山市十佳志愿者”“优秀共产党员”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周明弟
17年用爱心浇灌“未来”
节,周明弟又帮其联系了工作。周明弟的关心,让瞿某某发生了很大的改变。2013年雅安芦山地震,瞿某某带领家乡6名刑满释放人员奔赴芦山太平镇,参加抢险救灾。在周明弟的帮助下,瞿某某离开监狱后的良好表现得到了国家司法部、省司法厅的充分肯定,相关事迹和情况被《启明》杂志刊载。
17年来,周明弟关心着犯错误的青少年,与他们书信联系,说心里话、说“悄悄话”,至今已经发出了500多封信件。在他的教育帮助下,100多名“五失”青少年走出误区,开启了新的人生旅程。
洪雅县花溪镇余沟村的张某,四岁时父母离异,父亲外出务工,其与身患眼疾的奶奶相依为命。从张某读小学至今,周明弟一直关心着他及其家庭。张某的妈妈因修电站迁居德阳,他的户口也迁移到了那里。高考临近,张某急需把户口迁回洪雅。周明弟陪张某去他母亲那里迁户口,他母亲却不答应。周明弟和张某母亲及所在村组的干部多次进行沟通,张某的户口才得以迁回洪雅,顺利完成了高考。
17年来,每年春节,周明弟都要组织“五老”志愿者看望慰问困难家庭的未成年子女及特殊群体,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周爷爷”。
周明弟多次被省、市、县授予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3年10月被评为“第二届感动洪雅人物”;2014年11月获得“第二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称号;2019年荣获“第六届眉山市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周明弟,洪雅县关工委副主任、“五老”志愿者。
2002年退休后,周明弟主动到洪雅县关工委当起了“五老”志愿者,全身心地投入关心下一代工作。17年里,他走遍了全县15个乡镇和中小学校,四处呼吁并筹集到善款100多万元,募集衣服3万多件、图书1万多册,且自己还捐资20多万元,关爱慰问900多名留守儿童,帮助500多名“五失”青少年、问题青少年、特困青少年等。他用满腔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温暖了一个又一个残缺的家庭。
从当上“五老”志愿者的第一天起,周明弟就对“失足、失管、失业、失学、失亲”的“五失青少年”特别关注。
2011年,周明弟前往四川省成都未成年犯管教所开展帮教工作,认识了龙某、龙某伟两名因入室抢劫,并致他人死亡被判处无期徒刑的未成年犯。为帮助两人积极改造,周明弟常常给他们写信,教育、激励他们。6年时间里,周明弟写了80多封信。在他的鼓励下,两人通过努力多次获得减刑,并于2017年刑满释放。
2012年12月,周明弟得知曾经“四进宫”服刑的失足青年瞿某某刑满释放后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的情况后,立即找到洪雅县司法局安帮办协商解决瞿某某的生活困难,动员爱心人士筹钱筹物,租住房、添置生活用具、置办年货。过完春
吕燕梅
在志愿服务中激扬青春朝气
吕燕梅,彭山区义和乡西部计划志愿者,眉山彭山社会志愿者联合会会长。她以“奉献社会、帮助他人、快乐自己”为宗旨,积极组织参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她的努力下,彭山志愿服务事业走向制度化、常态化和全域化。
自2015年以来,吕燕梅就积极加入彭山区黄丰镇团委青年志愿服务队伍。她参与“结对帮扶贫困儿童”“新年微心愿”“三下乡”以及“学雷锋做好事”等志愿服务活动30多项,身体力行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2017年,吕燕梅进入彭山区文明办,并担任彭山社会志愿者联合会会长。她把学习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宗旨落实到行动中,满腔热情投入志愿服务工作,组织、参与了彭山区多项重大志愿服务活动,赢得了同事和群众的称赞。
在“2017年全国特奥轮滑比赛”中,吕燕梅秉承“尽力做好一切志愿服务”的原则,通过特色抓对接、精心抓培训、严格考核抓管理打造志愿者队伍,以最好的状态做好赛前、赛中、赛后的志愿服务,为比赛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还以身作则,连续两年参与“民星闪耀感动彭山”颁奖典礼活动的服务,组织、引领志愿者们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在“三创一新”工作中,吕燕梅积极参与文明交通劝导、入户宣传、“周五志愿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
2017年以来,吕燕梅带领彭山志愿服务组织,按照“一月一主题”和“周周有活动”主线,扎扎实实做好志愿服务工作。两年来,她组织并参与“心教育·心公益”“义集义仓”“传承雷锋精神,共建大爱寿乡”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200多项。指导建立了彭溪蔡山、凤鸣城东等志愿服务站196个、注册志愿者达1.9万余人,组织开展义诊活动8.6万余人次,关爱困难大学生、贫困青少年1021人次及留守儿童3000余人次,慰问残疾家庭42户,为群众办实事3000余件。
此外,吕燕梅还积极主动参与“青春志愿行·温暖回家路”“绿水青山·团青同行”等多项志愿活动50余场次,发放《节能减排安全手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宣传资料1000余份。
岁月如歌,真情如织。立足新的起点,吕燕梅带领当地的志愿者们以坚毅和爱心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彭山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作出新的贡献。
王兰
用行动添彩文明风景线
王兰,东坡区大石桥街道远景楼社区网格员,大石桥街道团工委副书记、共青团四川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共青团眉山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获评“2014年度眉山市优秀青年志愿者”和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眉山赛区“优秀志愿者”称号。
2014年,王兰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先后组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次。尤其是在社区服务期间,经常组织辖区青年志愿者参加关爱留守儿童、“五失”青少年、孤寡老人等活动,为辖区需要帮助的人群带去温暖。
2015年年初,在组织开展关爱特殊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时,王兰得知辖区一患有脑瘫的孩子已到了上学的年龄,正常学校不接收其入学。随后,王兰多次与东坡区特殊学校联系,并陪同该孩子及其外婆前往学校了解情况。后因其患有脑瘫、自闭症等,生活不能自理,特殊学校也无法接收入学。王兰连续两个月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到孩子家里安慰其家人,陪他玩耍,教他一些简单的自理动作,让孩子一家倍受感动。
2014年以来,王兰积极响应参加眉山会节志愿服务活动号召,先后参与了全国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六届特奥会眉山赛区、第十六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暨第十届中国泡菜食品国际博览会等会节志愿服务,并获得了先进个人的荣誉。
作为一名网格员,在社区服务期间,王兰对工作勤勤恳恳,对群众真情付出,从不计较得失。不管是上班还是休息期间,她从没忘记过为群众服务。小区瓷砖脏乱不达标,清洁工人不愿清理,她就带头拿着拖把一块一块地清理干净;小广告没清理到位,她就拿着锉刀自己上;在街面看见宠物粪便、烟头,她拿起撮箕扫把去清理……王兰说,眉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是为了提高大家的生活质量、改善大家的生活环境,人人都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双创”。于是,一手拿着夹子、一手提着垃圾袋就成了常伴她身边的装备之一。
这些年来,王兰一直坚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她自己都记不清为此付出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在她看来,关爱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享受到了付出的快乐。她表示,今后要起好带头作用,带动身边更多的朋友参与志愿服务,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这个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美丽驿站”志愿服务项目:
引领新时代文明新风
2017年,丹棱县小桥村“两委”组织志愿者、社工对村民需求进行摸底调查,为解决村民创业就业难、五保户无人照看、不清楚国家政策方针等问题,着手培育孵化“美丽驿站”志愿服务项目。项目招募100余名志愿者,根据志愿者的服务技能成立党员、青年、文化、专业等4支志愿服务队。2019年,该村整合留守儿童之家、日间照料中心等资源,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提升“四心”志愿服务队技能,开展创业就业培训、政策宣传、为五保户等困难群体代办业务、关爱留守儿童及孤寡老人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次,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党员志愿服务队结合村民需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通过党群连心桥,宣传各级重要精神文件,以理论解读、故事领会、图文解析等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进行讲解;通过农民夜校、大讲堂、党群集中活动日等,依托党群集中服务中心、民间文化院坝等阵地,有效利用网上和网下两个平台;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展演、现场咨询服务等形式,组织党员开展“1+N”结对联系帮助困难群众,加强与群众之间的沟通交流,关心关爱其遇到的困难,畅通大家建言献策的渠道。
青年志愿服务队通过开展紧急援助、金秋助学、捐资助学和环保公益活动,结对帮扶困难家庭、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等;组织公益活动,助残帮困敬老,把爱心人士捐赠的书籍、衣物等物品送给需要的人。通过公益活动、心理讲座、节日陪护、文化交流等方式给需要帮助的困难村民搭建一个温暖的心灵港湾。
文化志愿服务队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和村民的需求,举办“大雅新农民 快乐新农村”文化品牌活动,开展“美丽天使”“美丽家庭”“身边好人好事”等活动评选,建立“红黑榜”“好撇事”等制度,引导群众“评好人、议好人、学好人、当好人”等,营造崇德向善、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专业志愿服务队结合新农村新生活开展农民培训,搭建科技咨询宣讲平台,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伍综合运用基层走亲、现场咨询、广场活动、点单服务等方式,广泛开展劳动技能、科学技术、传统技艺等培训;通过“我为村民主动服务”的代办服务新模式,让群众办事更方便有效。
本报记者 余毅 整理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杨丹正在调制米浆。□本报记者王琴文/图寻味冻粑11月11日,记者来到位于丹棱城区的“杨冻粑”店铺,硕大的“眉山市非物质文...
丹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丹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