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村:从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到梦里乡村

眉山日报 2019-08-21 07:39 大字

俯瞰幸福古村。

乡村名片

顺龙乡幸福村位于眉山市丹棱县城以西10公里,距成都110公里,平均海拔800米,幅员面积9.5平方公里,总人口1580人。该村生态环境绿意盎然、生态农业生机勃发、生态旅游朝气蓬勃,先后获评全国特色村庄、全国绿色村庄、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史村镇的未来”国际会议参观点之一,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等方面亮点纷呈。

本报记者 林茂春 文/图

烂泥房、小池塘、泥巴路、做工忙……这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中反映出来的影片取景地——丹棱县顺龙乡幸福村当时落后的真实场景。“那时真穷啊,吃玉米糊,穿补丁衣,日子不好过。”今年74岁的幸福村4组村民熊国材回忆道。新中国成立之初,村里粮食收成不高,村民经常吃不饱、穿不暖。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包产到户,熊国材家一年种两季庄稼,才能吃饱穿暖了。“之后日子就一天天好起来了。”熊国材高兴地说。

2000年,幸福村开始发展水果产业,种李子、桃子,后来又种茶叶。到2010年,村里基本没人种传统粮食作物了。2014年,该村开始在4组打造幸福古村,发展乡村旅游。如今,村民们靠发展水果产业和旅游业,生活过得美滋滋。“年纯收入有2万多元。”熊国材说,他家发展了红宝石、脆红李、半边红、板栗等水果近7亩,茶叶近2亩,再加上将自家部分房屋出租发展民宿,日子还算富足。

村民们感慨不已,曾经房屋破旧、穷乡僻壤的幸福村焕然一新,从“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成为产村相融、望山见水的“梦里乡村”。

以水果产业为主导

生态农业生机勃发

正值脆红李成熟的季节,8月16日,走进幸福村,随处可见村民在果园内忙着采摘脆红李的身影。该村4组村民陈明龙也在其中。“今年脆红李价格还不错,采摘下来就有公司来收。”陈明龙笑着说,他们还通过微信销售,销路完全不用愁。

2000年,在村集体的引导下,陈明龙开始发展水果产业,脆红李、桃子、猕猴桃、核桃、大雅柑等水果总种植面积达6亩多。陈明龙说,“年纯收入有两三万元,这多亏了合作社的引领,教我们种,还帮我们想办法卖。”

陈明龙所说的合作社是成立于2013年的幸福村产业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我们合作社就致力于免费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等服务。”该合作社负责人黄红说,合作社目前有技术骨干24名,社员1000余名。合作社编撰了脆红李地方种植标准手册,通过抱团营销取得收益,村里水果的品质提升了,价格也上来了。“幸福村的脆红李果肉香甜脆爽,比其他地方的品质好些,我们都爱到这边来收脆红李。”正在村里收购脆红李的收购商张先生说,幸福村大多数果农种植的脆红李收购价都在每公斤10元左右。

目前,幸福村发展起了以脆红李为主的水果产业,脆红李种植面积达3800余亩。该村已完成脆红李绿色食品认证,正在申报脆红李农产品地标,并形成了以脆红李为主,茶叶、桔橙、蜜桃和山地鸡、土鸡蛋、铁皮石斛相互支撑的5000亩生态农业产业体系。该村连续3年举办了脆红李采摘节暨乡村旅游节,生态农业生机勃发。2017年,该村农业产值就突破了50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500元。

以乡村旅游为特色

传统村落焕发新生

幸福村林地面积580公顷,森林覆盖率61.9%,绿化覆盖率75%,绿化率98%,森林资源管护率、名树名木挂牌保护率100%,绿意盎然。该村4组一处聚居点,有农户31户,人口123人,是少有的保存相对完整的古村落,具有古石、古道、古桥、古树、古院等鲜明的“八古”特色,农业学大寨和知青岁月均在这里留下了印迹。

2014年,幸福村4组以其独特的古村落资源,被列为全省13个乡村旅游提升试点项目之一,开始打造幸福古村。在省、市、县各级全力支持下,该村以“质朴原乡”为特色,进行保护性提升开发,将农业产业与农耕文化相结合,把乡土山货同乡村旅游相统一,被评为农业部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全国生态文化名村、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名村,入选第三批四川省传统村落、首批四川最美古村落。2016年3月开村以来,幸福古村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30万人次。

络绎不绝的游客让当地村民依托乡村旅游发展起了农家乐。“人多时一天要接待近200人次,收入比之前翻了几倍。”幸福古村内幸福农庄负责人龚利华高兴地说。2015年,看着村里乡村旅游打造得如火如荼,在村集体的鼓励和引领下,龚利华将自家房屋改造后开起了农家乐。“在外打工20多年没有存下钱,没想到回乡后每年都能存几万元,我们的钱包鼓起来了,这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龚利华说。

目前,幸福古村共开办了13家农家乐、3家民宿。该村还成立了旅游专业合作社、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和旅游管理协会,抱团整合资源,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村民在古村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可享受“五重收益”:房屋出租收益、参与古村建设劳务收益、合作社分红收益、开展经营性类项目收益和土地流转收益,人均年收入从2013年的11080元增长到现在的21800元。此外,村集体通过成立合作社、整合资源、对外招商、引资入驻、提供服务,在古村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可取得“四大收入”:停车场供游客停车收入、企业协调服务收入、村民服务管理收入和顺龙山货销售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在2013年3000元基础上翻了几十番,突破17万元。

以文明乡风为引领

美丽新村朝气蓬勃

“以前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的现象不见了,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今年52岁的幸福村村民龚利甫是村里的保洁员之一,看着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他由衷感叹道。

该村环境的改善,得益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的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工作,幸福村都走在了丹棱县乃至全市的前列,为幸福村环境的改善奠定了基础。“对于环境的保持和巩固,乡风文明理事会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村党支部书记符军说,2016年,该村成立了乡风文明理事会,由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黄金亮担任会长,对农村宴会办理、村民生活习惯等进行规范引导,进一步消除农村陋习,取得了良好成效。曾经仅仅满足于耕种好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村民开始自发参与到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中来,充当着村落守护者、古村介绍员、致富带头人等多种角色。

陈明龙就是自发参与到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中的其中一位村民。除了管理好自家果园外,陈明龙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幸福村乡风文明理事会成员。作为古村停车场“守门人”的他,几乎每天都会到停车场引导村民和游客规范停车、不要乱扔垃圾等。看到地上有随地乱扔的垃圾,他也会自发捡拾干净。“我就是幸福村的人,村里的环境好了,我们在这里生活也舒心。”陈明龙说,在他的引导下,不少村民都养成了规范停车和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如今,走进幸福村,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土墙青瓦的川西民居院落与村内千年银杏夫妻树、龙抬头等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缓缓展开。

新闻推荐

“一元模式”走出丹棱好风景

垃圾分类池。农村垃圾分类如何因地制宜编者按近日,四川省发布的《四川省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

丹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丹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