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颗小葡萄 书写“无尘农业”大文章 ——丹棱县农民谢林科学打造家庭农场发展纪实

四川科技报 2017-07-07 07:34 大字

[摘要]——丹棱县农民谢林科学打造家庭农场发展纪实

一颗小葡萄,书写“无尘农业”大文章。眉山市丹棱县返乡创业农民谢林没有高学历、没有好文采,但凭借一股要种出最生态蔬果的韧劲,放弃了大都市安逸的生活,回乡当起了农民。流转土地建家庭农场、花重金夯实基础设施、重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围绕着一颗小葡萄,谢林硬是作出了令人叹服的“无尘农业”大文章。

“我的庄稼从种至收不见尘土。”近日,记者到眉山市丹棱县绿之润家庭农场采访,农场主谢林介绍说。只见农场内,干净、宽敝的生产便道整齐排列,上下分别安装了“天膜”与“地膜”双色反光膜,园内可视区域干干净净,甜香的葡萄香气令人垂涎欲滴。

谢林边走边介绍道,“安装双色反光膜,上面为银白色,下面为黑色,主要作用便是防杂草、防虫害,降低田间空气湿度,减少病虫害滋生,以及通过反光增加光合作用,我们利用科学知识做好‘无尘农业\’可表现在方方面面。”

那么,“做‘无尘农业\’的初衷是什么?”“‘无尘农业\’又是怎样做成的呢?”这位返乡创业的农场主身上有着怎样朴实又深情的故事呢?为此记者特地专访了谢林。

建家庭农场

带领乡亲增收致富

当天的农场里,工人们正忙着将刚刚采摘下来的夏黑葡萄装箱抬上车,谢林赶紧过去“搭把手”,“谢老板,你使点劲,别偷懒哦!”跟谢林搭档的工人一脸“嫌弃”地开起玩笑来,“都说下属要拍老板马屁,我硬是一句没听过。”谢林的“回击”引得在场工人们哄堂大笑,现场氛围忙碌而轻松。

农场里的大部分工人都是谢林的乡亲,“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算是我返乡创业做‘无尘农业\’的一部分原因吧!”谢林笑着说,原来今年45岁谢林,几年前还在成都经营服装生意。“有一次我回老家,发现村子里的青壮劳力几乎全部外出务工了,只剩下60多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不能出去务工,又没有收入渠道,我就想着能不能为他们做点什么。”于是,2013年,谢林毅然决定放弃收获颇丰的服装生意回乡创业。“我本来就出生在农村,从小对农业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谢林将返乡创业的目标锁定为农业。

谢林在丹棱县仁美镇中心村以每亩400公斤黄谷的价格,流转了82户农民的包产地400亩,发展设施农业,主要作物是葡萄,其次也种些紫山药、樱桃、树莓,还培育有大量的红桔、桃、李树苗等。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园内葡萄品种已有夏黑、红提、醉金香、白萝莎、美人指、巨玫瑰等十多种,早中晚熟搭配,特色品种齐全,从开始采摘到全园结束,销售时间长达三个多月,每亩收入在3万元左右。“农场需要常年务工人员50人,而用工高峰期,每天需要超过100人,根据工种的不同,工人日工资从50到100元不等。”谢林介绍,由于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务支出是农场的主要支出之一,而正是如此,农场便成为了当地助农增收的助推器。粗略估算,绿之润家庭农场每年投入在土地租金和务工工资上面的资金就有200万元左右。

践行绿色发展

建标准化葡萄种植园

“我一直认为农业应该是一个高大上的产业,安全是前提、品质是关键。而无尘农业,主要是指作物从种至收全过程,包括播种(育苗)、栽插、除草、施肥、防病、治虫、收获等操作环节都不见尘土飞扬的设施农业,这也和我们现在盛行的‘河长制、田长制\’不谋而合。因此,我在做‘家庭农场\’时就秉承和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谢林介绍,创办家庭农场之初,他就给自己定下了“种最好葡萄”的目标,为此,他大手笔投入,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打造标准化葡萄种植园。

数百亩葡萄种植园内,田成方、渠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田间生产便道四通八达。全园均采用扣件钢架设施大棚避雨栽培,同时,全域采用地膜覆盖。谢林介绍,大棚避雨栽培仅在葡萄不同的生育时期喷施预防药剂,基本没有病害,与大田露天栽培相比,药剂使用量减少80%以上。而全域覆盖地膜不仅能防杂草、防虫害,还能降低田间空气湿度,减少病虫害滋生,而通过地膜反光,还可增加葡萄光合作用,提升葡萄品质和口感。

好土结好果,高品质葡萄还源于高品质土壤。建园之初,谢林按每亩10吨的标准施足蚯蚓粪,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以后每年冬季还要每亩增施5吨蚯蚓粪,同时在葡萄园行间种植油菜,待高度长到1米左右未完全木质化之前,将其粉碎还田用作肥料。而葡萄生长期的追肥则采用统一配方后的液体腐殖酸有机肥,采取水肥一体化滴管系统,即方便快捷,又杜绝了污染。

目前,谢林的绿之润家庭农场已成为丹棱县远近闻名的标准化葡萄种植园,农场基础设施、种植技术、管理运营均已达到行业领先。据了解,今年,丹棱县葡萄采摘节也将在绿之润家庭农场举办。

大力创新增收益

科学规划促发展

“做任何事,都要科学规划和不断创新。只有如此,才会增加收益。”收获一季葡萄之后,秋冬季还有大量的空闲时间,种什么?怎么种?谢林又积极与四川省农科院有关专家取得联系,在葡萄园内开展各项试验,养鸡、种羊肚菌,栽草莓、树莓、樱桃、紫山药等,以实现经济增收。

最值得一提的是丹棱县本是“中国桔橙之乡”,以顺龙乡为主产区的特色脆红李曾多次远销国外,用来做砧木的大量红桔苗、桃树(李树)苗培育几乎一直供不应求,可在培育苗木上让大家最为头痛的事情就是清除杂草。人工清除杂草,成本太高,但又不能使用化学除草,否则有可能连苗子一起全军覆没;其次是苗子的成活率较低,许多农户培育的苗子很难起苗,栽后成活率也低(因伤根太多)。但谢林经过多年摸索实践,成功地创造了“无杂草苗圃培育树苗新技术”,他每年培育的近10万株苗子,不用人工除草,苗圃也是干干净净的,起苗后苗子无伤根现象,白根、须根发达,栽后成活率可达90%以上。这一创新技术,大大减轻了育苗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播下种子后,经三个月左右,待苗子长到5~6叶时即可移植,冬季播种,春季移植,移栽完小树苗,葡萄新芽就开始萌发,然后就进入新一轮的周期管理。此技术目前也正在着手申请国家专利。

谈到未来规划,谢林表示,下一步,绿之润家庭农场将顺应农旅相融大势,进一步做优葡萄品质,配套餐饮和娱乐设施,开发葡萄采摘体验。同时,带动周边有条件、有意愿的葡萄种植户发展农家乐,抱团发展,共同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除此之外,我还会继续拓展‘无尘农业\’,希望未来农场的生态产品品种更多、种类更全,更希望能将我这个生态理念传递出去,让大家都有这个意识,这样我们未来的食品才会安全有保障。”谢林认真地说。

(刘敬宗 本报记者 苏文保)

新闻推荐

丹棱县“四抓”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本报讯(牟朝兰)近日,丹棱县卫计局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全面推进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设,切实提高卫计系统安全管理水平。一抓落实责任,强化制度制定方案。明确工作目的及内容,完善...

丹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丹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