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丹棱县果农的供给侧改革之路

四川科技报 2017-04-07 06:31 大字

“中国桔橙之乡”丹棱县,有杂柑类水果16万亩以上,其中以“不知火”为主的晚熟杂柑达12万亩,农民人均水果面积达1.3亩以上,职业果农达8万余人,占农村人口的73%。2016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068元,增长速度在眉山市排名第一。去年,以“不知火”为主的“丹棱桔橙”进入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价值榜单,品牌强度871,价值40.61亿元。

近年来,眉山市丹棱县围绕市场需求变化,倒逼产业结构优化,同时采取政府高位引领、农民广泛参与、深入推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等举措,趟出了一条以绿色发展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丹棱路径。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上,丹棱果农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有划着小船淌过的,也有横架大桥奔驰而过的。

(一)

刘文全,丹棱县杨场镇狮子村村民,1981年底包产到户承包耕地7.5亩,主要种水稻、玉米,收益甚微。1984年,他在自家的房前屋后,栽植了40株本地红桔树,3年后挂果每公斤红桔售价0.4元,大大超过了种粮效益。1990年,他又把红桔改换为罗伯逊脐橙,同时栽下了100株脐橙,3年后高换的脐橙进入丰产期,收入600元。

2000年丹棱县农业专家引入杂柑进行区试,筛选出以“不知火”为首的杂柑品种,2005年在全县推广。为打造全国最大的优质“不知火”基地,促进全县水果生产发展,丹棱县政府决定:当年成片高换或栽植5亩以上“不知火”品种的农户,每亩给予30元现金奖励,并首次从财政资金中列支。直到2008年,刘文全才高换“不知火”100株,同时买回大桩头500株栽下待嫁。今年,刘文全再次嫁接“不知火”200株,目前种植有“不知火”700株、“春见”100株、“爱媛”80株。一路走来,刘文全从种水稻、玉米到种红桔、脐橙、葡萄等,最终选择种植“不知火”“爱媛”和“春见”。2016年,刘文全家仅种植业这项总收入就达8万多元。

“慢一点都没关系,我要一步一步走稳。”刘文全说,他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人。

(二)

赵泽如,丹棱县板桥村村民,改革开放初期,率先把自己家的粮田逐步改种果树。随着“不知火”在全县的推广,2005年,赵泽如将家里的280株脐橙树一半改换成了“不知火”,2011年将余下的脐橙树全部高换。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更加坚定了赵泽如的发展信心。2013年,赵泽如与黄玉斌、童建伟、彭光跃、宋丽容等5人共同成立了“北纬30度水果专业合作社”,社员人数达118人。当年12月,他又在农产品地理标志“丹棱桔橙”母品牌之下,在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一个自己独有的商标——“棱味”子品牌。

2014年,丹棱县出台了发展家庭农场的实施意见,设立了扶持发展家庭农场的专项资金,选择以家庭农场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传统农民向“有能力、有资金、有规模、有市场”的“四有”现代农民转变,促进农民增收。赵泽如抓住这一机遇,流转土地50多亩,投入资金50多万元,注册成立了“丹棱县板桥不知火家庭农场”。2014年收入超过17万元,2015年超过19万元,2016年突破20万元大关。

“力争把自己的‘不知火\’打造成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优水果,并逐步建立溯源体系,让消费者看着满意,吃着放心。”“开弓没有回头箭,做就要做好。”赵泽如说,他属于划着小船过河,但走出去就不回头的人。

(三)

黄国全,丹棱县双桥镇龙埂村村民,种植杂柑30多年,从1987年开始调整产业结构,2002年将自家的8亩脐橙树全部高换成“不知火”。2012年,在县科协的鼓励与支持下,注册成立了“丹棱县双桥镇新兴果业杂柑协会”,会员由成立之初的108人,发展到如今的400多人,辐射带动成千上万的农民共同致富。

“我想加入黄国全的杂柑协会,他就是不要我。”一位姓严的村民说。黄国全说,要成为协会会员,如没有5亩以上的水果不行,不热心水果事业的人不行,不相信科学的人不行,不适宜种植“不知火”地区的人不行……

在今年举办的丹棱县第五届“不知火”种植技术大比武中,黄国全获一等奖,成为新一届不知火“果王”。

协会的指导思想是“强技术、优品质、创品牌、争效益”,宗旨是“共同致富,造福于民”。“认准的路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黄国全说,他属于横架大桥奔驰前行的人。(刘敬宗 本报记者 苏文保)

新闻推荐

丹棱举办首届农特产品微电商峰会

四川经济日报眉山讯(记者常坚)近日,丹棱首届农特产品微电商峰会在眉山市丹棱锦江饭店举行。峰会将进一步助力丹棱打造“农村电商+农业全行业”格局,促进果农增收,带动丹棱县生态旅游业的发展。2016年,...

丹棱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丹棱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