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均:追梦诗歌近古稀 本报记者 张玉 文/图
王力均和丹棱文化人一起交流诗歌创作。王力均坚持写诗四十年,感动了许多人。
核心提示
有一种爱是深入骨髓的,无论怎样,人们都难以舍弃对它的追求。丹棱人王力均对诗的热爱就是如此。追梦四十载,纵使他的一生几经挫折,他也从未放弃诗意的生活之路。他创作了上千首诗,在不少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也获得了许多荣誉。王力均梦寐以求的,便是拥有属于自己的诗集,几十年来,他由于拮据的生活处境没有如愿。直到今年,年近七旬的他才终于有了第一本属于自己的诗集。对于这样一位老人而言,声名已是身外之物,然而他的精神,却代表了眉州文人那世代相传的纯粹与执着。
一生多艰难
唯有诗歌永相伴
王力均对诗歌的热爱,从他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的时候就开始了,那时他在丹棱县的一个乡下当知青,白天工作虽然辛苦但很充实,到了晚上由于没有其它的娱乐活动只有看书。
窗外繁星点点、窗内煤油灯光闪烁,王力均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了大量的书籍,其中也包含一些好诗歌,他渐渐地也开始写诗了,很多青年都自发学习他的诗,他也慢慢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然而,令王力均没有想到的是,在农村舞文弄墨并不一定能得到理解和尊重,他的写作之路走得并不平坦,不绝入耳的反对声让他不得不中断诗歌创作。
然而,中断诗歌创作的王力均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快乐,他感到比艰难的创作环境更可怕的是内心的迷茫。后来,有了转机,年代末恢复高考,王力均通过努力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回到丹棱县的乡下担任一名老师,条件同样艰苦,却有了再次拾起诗歌创作的希望。
“那时条件艰苦,环境却很美,仿佛就是荷尔德林描述的‘诗意栖居\’的所在,那些埋藏在自己心里的诗歌梦想又重新萌发起来。”王力均回忆,他那时的单身宿舍安排在一座古老的上下两层的木楼上,房间的木格窗户很大,窗外是一片槐树林,周围美丽的田园,临窗有一张宽大的办公桌子,夏夜总有一阵阵甜蜜的洋槐花香让人陶醉,诗歌也在不经意间再次创作出来。这次开始,王力均便再也停不下脚步,无论生活是多么艰难,他都一如既往地坚持诗歌创作。
一生多执着
苦吟佳句终有成
开始写诗或许只需要一个决定,将自己的体悟付诸笔端就行,要写出好诗却并不容易。王力均像一个虔诚的学徒,一点点的学习诗歌的理论,收集写诗的素材。为了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灵感,王力均将硬纸板装订成一个小本子随身携带,记录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有时候梦醒了因为有好的灵感,也要记录下来才睡。就是靠着这样的勤奋,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迎来了王力均的创作高峰,诗中有着对人生和民族命运的追问,其诗歌也相继发表在《四川省文艺报》《乐山文艺报》《星星诗刊》《散文诗》等杂志。
不幸的是,—年,王力均再次遭受波折,那时,王力均在县文化馆做群众文艺创作辅导干部并主持一个创作会兼办一张文艺小报,经常为经费发愁;更为不幸的是,王力均刚到中年,他的妻子就离世了,接连的打击让他离家出走,在外漂泊。即使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之中,形单影只的王力均仍然没有放弃诗歌创作,此时的他不管发不发表,不管有没人喝彩,他照样一如既往的写。难能可贵的是,王力均虽然经历了很多不幸,但他的诗歌没有局限在自己的苦闷之中,他执着坚定,追梦人生,追梦家乡、追梦国家,充满了阳光和正能量。
王力均近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一共写了上千首诗,也获得了许多荣誉,早在年,他的诗《面临》就在“沙河杯”全国新诗大奖赛中获“佳作奖”。如今,年近七旬的王力均一直在坚持写作,他的精神也感动了许多人。今年,他精选了首诗,出版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本诗集。王力均几十年坚持写诗的故事也在丹棱、乃至眉山流传开来,人们都被他执着不悔的创作精神所感动,丹棱县作协会员孙仲父表示:“近四十年来,王力均一直坚持写作,不断学习提高,终有所成,这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值得文艺青年们好好学习。”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林茂春)为确保全县纪检监察系统“两首先、四过硬”活动高起点开局、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昨(9)日,丹棱县纪检监察系统纪律作风教育月第一次专题学习会召开。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伍懿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