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泸州市信用体系建设 不良信息为经营增添“麻烦” 修复机制助企业“亡羊补牢”

川江都市报 2020-04-11 00:42 大字

失信企业信用平台

“平常都没关注,如果不是领补贴,可能到现在都不知道企业已被纳入‘黑名单’。”刚完成企业信用修复后的欧女士说。4月1日,泸州市社会信用管理办公室公布一组数据:今年一季度,泸州已完成行政处罚信用修复企业130余家。

2019年,泸州市成功创建成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一处失信、处处受限”逐渐成为社会共识,但仍有一些企业因为各种原因,忽视了企业信用信息,为生产经营带来了不少麻烦。

疫情之后,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不少补贴陆续兑现。在此期间,有企业在申领补贴时发现,因企业信用存在问题而无法办理。好在企业失信行为可以按照要求及时修复,但也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注重信用保护敲响了警钟。

◎ 川江都市报记者 曾刚

企业不良信息 影响申请困难补贴

3月20日,泸州某物流公司财务人员欧女士终于办完困难企业补助。可这个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

今年2月底,欧女士接到通知,泸州市中小企业可到辖区民政部门申请困难企业补助资金,3月初,欧女士按要求登录人社部门网站自助办理,但在提交资料时发现,企业信息有异常。

“对不起,企业存在失信行为,需要修复后才能处理。”网站管理员回复称。

“我们企业一直都是合法经营,不存在偷税漏税,按时年审,怎么会失信呢?”欧女士不相信公司会存在失信行为。

通过仔细核对、详细梳理,欧女士发现公司的确存在两次“违规”行为,都是因公司车辆违章被罚款,处理后没及时上报,时间分别是2017年2月和2019年8月。“其实,两次违章都是及时处理完的,没想到系统里没消除。”欧女士有些纳闷,一个细节上的忽略导致企业信用等级被降。

在相关部门的提示下,欧女士通过咨询泸州市社会信用管理办公室,按要求登录“信用中国”网站,完成对企业信用信息修复,最终成功办理困难补助。“平常都没关注,如果不是领补贴,可能到现在都不知道企业已被纳入‘黑名单’。”欧女士说。

川江都市报记者从泸州市社会信用管理办公室了解到,随着城市信用体系建设越来越规范,企业一旦出现失信行为,不光不能享受补贴政策,贷款、税收优惠等政策都不能享受。

判决“未执行” 企业登上“红黑榜”

3月24日,在泸州市社会信用管理办公室,看着自己公司失信记录被依法删除,泸州某酒业公司部门负责人周先生长长舒了一口气,“今后一定更加重视企业信用信息维护工作,加强自我约束,诚信行商。”

原来,在去年上半年,该酒业公司与另外两家公司因民事纠纷被起诉,法院判决下来后,酒业公司根据法院判决结果,及时履行了相关责任。但是,当时被一同起诉的另外两家公司没有按照判决结果履行相关法律责任。受连带影响,按照“判决未执行”的要求,该酒业公司信用信息被依法上传到“信用泸州”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疫情期间,酒业公司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物资的生产,按要求,企业可以申请相关补贴。但因查询发现企业存在失信行为,补贴政策不能落实。

“处罚信息被公示以来,公司的正常经营如投融资、招投标、市场拓展、资质申报、享受政策等受到影响,屡遭一票否决。”公司部门负责人周先生叫苦不迭。

鉴于酒业失信行为已经纠正、失信行为不良社会影响也已消除,且公示时间已经结束。在收到企业递交的《关于支持企业信用修复的请示》后,泸州市社会信用管理办公室依法启动信用修复程序,删除该企业失信记录。

“对失信企业要予以惩戒,更要鼓励失信企业主动、及时纠正其失信行为,推动社会诚信建设。”泸州市社会信用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2020年1月以来,泸州市社会信用管理办公室依法完成的第140例企业信用修复工作。

修复企业信用 顺利实现复工复产

叙永县分水镇某砖厂因大气污染治理设施不达标,生产废气直接排入大气,被叙永县环境保护局查处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对砖厂实施罚款10万元的处罚,并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但在执行过程中,因为砖厂已没有实际经营,实际负责人左某某也躲避不见,其名下暂时没有可供法院执行的相关财产。叙永法院依法终结了本次执行程序,并对负责人左某某采取限制消费等措施。

消费被限制,砖厂负责人左某某主动现身法院并找到执行法官,表示愿意将叙永县分水镇某砖厂恢复生产,用以偿还罚款及企业差欠债务。但自己又被限制消费,出行不便,故找到执行法官“帮忙想办法”。

执行法官从保护民营企业发展角度,秉承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主动牵头与申请方叙永县环境保护局相关负责人联系。在法官的主持下,首先对被执行人前期的躲避行为进行了训诫,被执行人也认识到自身错误并表示会积极配合再不躲避。同时,被执行人主动列出可行的罚款分期缴纳计划,并与申请方达成执行和解。

最后,叙永县环境保护局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角度,主动向法院申请解除对叙永县分水镇某砖厂负责人左某某的限制消费措施,助力企业顺利复工复产。

上了“黑名单”

该如何修复?

受疫情影响,泸州不少复工企业面临一定的压力。为此,泸州民政部门明确,将继续执行对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的参保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对困难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的补贴政策。

原本,按照人社部门“不见面”和“一次都不跑”服务要求,企业通过提供申请资料扫描件即可完成,补贴资金直接发放到公司银行账户。但是,有不少企业却因为企业信用问题而屡次提交不成功。

泸州市人社局办理稳岗补贴的工作人员介绍,在疫情期间申请补助时,除了无不良信用记录(失信被执行人、失信黑名单企业、受到行政处罚)须修复之后才能申请,其他事项都可以容缺受理。

据了解,企业可能出现的信用问题,大多与年报不及时、纳税不及时、失信被执行、受行政处罚等因素有关。那么,不良信用记录将如何修复?

泸州市社会信用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称,企业失信要及时修复,不然会影响到企业的下一步发展,如银行融资、参与招投标、申领政府补贴等。修复不良信用信息要看信息发布源,如果企业行政处罚是由“信用中国”发布,申请人可登录相关网站进行信用修复;如果仅在“信用四川”或“信用泸州”网站发布,需要按要求提交申诉表、信用承诺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等一系列资料,最后按照行政处罚公示要求,在最短公示期结束后,不良信息才能从“黑名单”上撤下来。

新闻推荐

不胜不休,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

(上接第一版)3月11日上午,叙永县第四批71名劳动力(包括53名贫困群众),通过东西部扶贫劳务协作专车,暂别家乡和亲人,踏上前往浙江...

叙永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叙永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