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承载梦想的“跑道”

泸州日报 2017-11-08 11:51 大字

(上接第一版)

泸州的发展能否融入国家战略,把战略转化为规划,把政策转化为项目,同频共振形成合力。全市上下形成共识。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2011年11月,泸州抢抓机遇,被批准为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开始踏上以转型求发展、以创新求突破的壮丽征程。

市发改委副主任李霖认为,10年来,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支持老工业基地城市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扶持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为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与此同时,泸州发挥位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等国家战略交汇节点优势,将泸州规划上升到国家层面、融入全省格局。可以说,泸州在抢抓机遇、把握政策上赢得了先机。

转型十年,泸州注重顶层设计,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形成了以平台建设引领转型发展的特色转型模式。

细化顶层设计,坚持必须规划先行。泸州加快形成全市协调、协同发展的规划体系。编制了《泸州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规划》《泸州工业转型升级规划》《泸州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泸州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等综合发展规划,配套编制了现代医药、能源等专项发展规划。

2016年11月22日,央视“焦点访谈”以《重构长江经济带》为题,肯定了泸州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典型做法。泸州经验为何引起“焦点访谈”关注?原来,泸州市在2016年聘请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编制完成《泸州市绿色发展规划》。一个地级市编制全域绿色发展规划,这在全国首开先河。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泸州开始在更高层次布局项目、更大范围配置资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大格局”加速形成,为联动推进城市、生态、民生全面转型提供了关键性支撑。

转型之举

项目支撑,真抓实干

10月31日,泸州市2017年第四季度重大交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总投资达108.1亿元。11月3日,川酒集团整合泸州市酒类企业产业发展大会召开。川酒集团的目标是,力争通过5—10年时间,将川酒集团发展成为规模超千亿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不仅如此,泸州在过去十年积极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自贸区建设等关键节点和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以一个个事关全市发展和民生福祉的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为支撑,弯道赶超,让酒城大地春潮涌动、生机勃发。

项目和产业,始终是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项目落地见效年”“产业发展突破年”……一路走来,泸州经济工作一年一个主题,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核心在于不断培育新动能新动力。围绕国家重点投向,泸州设立“十三五”重点项目库,储备了1597个、总投资1.38万亿元的“打基础、促转型、建中心、惠民生”重大项目,并通过年度重点项目计划分批实施。

工业强市,泸州须臾不曾懈怠。突出工业为重、工业为大、工业为先、工业为快,泸州进一步厚植工业发展优势,推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生产更加绿色低碳。

——由“低”变“高”。坚持推进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发展,围绕“调高调新调优调绿”,遵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着力推进酒业、化工、能源、机械等传统产业向多元化、循环化、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8%,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

——由“散”变“聚”。发挥长江两岸产业、交通、岸线、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和产业集聚度,将全市产业园区整合为泸州国家高新区、泸州长开区等“三大园区”体系,推动产业沿江集聚集群集约发展。

——由“废”变“宝”。 引进中海油、中节能实施酒糟制天然气等项目,实施煤制气废弃物综合利用,煤矸石、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泸州市创建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泸州经济实力稳步提升、产业转型初见成效。与此同时,泸州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市生态宜居。

2016年,在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的《成渝城市群规划》中,把泸州确定为除成渝两市以外的第三大区域中心城市。规划到2020年,实现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200平方公里、人口200万人。十年来,泸州以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引领,改善提升城市环境,加快建设成渝城市群沿江城市带上宜居宜业区域中心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泸州市积极探索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十二五”时期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提高到46.1%、30.5%,有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转型之效

结构优化,群众受益

转型十年,泸州始终着眼保护生态环境和增进民生福祉。

没有优良的生态环境作为保障,一切美好的期待都将是海市蜃楼。为此,泸州全面落实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持之以恒在保护上做“加法”、污染上做“减法”。

把生产废水再循环处理后,用于厂区内的洗车用水、园艺用水,真正做到生产废水零排放。位于高新区江南科技产业园的南方过滤设备有限公司,把环保理念融入生产过程,节约了一笔不菲的支出。节能降耗,推进绿色低碳生产方式,这是一次生产方式的变革,更是一场产业体系的重构。

义务教育与良好生态环境一样,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这是我读书以来最快乐的一周。”正在作电烙画的李倩直言。她是泸州十五中初二年级八班学生,按照教学计划,10月30日至11月3日在泸州市教育实践基地封闭学习一周。“最快乐”,李倩为何对封闭学习如此好评?基地培训部老师杜亮介绍,与普通中学不同,基地是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创新、在创新中动手、在动手中增强学习的动力。

转型十年,泸州开展了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探索。41岁的叙永县水尾镇水星村村民叶昌强是全民预防保健的受益者。6年前,叶昌强因为高血压造成脑梗塞导致半身瘫痪。2014年叙永县开展全民预防保健,在查出叶昌强患高血压后,随即进行定期测量血压等精准管理。全民预防保健让叶昌强最满意的是,终于可以不用拄拐杖了。

群众的人生哲学,都蕴含在民生小事中。十年来,泸州市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0.61平方米;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5.73张/千人;人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达到1.36平方米……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转型十年,泸州市实现了“十一五”“十二五”的跨越式发展,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经济总量增长3.5倍,在全省排名由第9位上升至第6位;并顺利通过国家转型成效中期评估,成功获得国家延长5年的政策支持。目前,泸州正在积极创建全国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市。

转型发展犹如一条承载梦想的“跑道”,泸州在迈向“决胜全面小康、建成区域中心”的宏伟征程中阔步前行。

新闻推荐

“封面新闻杯”中小学生真性情作文大赛参赛作品选登③

由封面新闻主办、华西都市报联合主办的“封面新闻杯”中小学生真性情作文大赛初赛将持续到11月30日,请抓紧时间参加吧!“少年派”版面,已经陆续选登部分优秀征文作品。大赛初赛不设主题、体裁,字...

叙永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叙永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