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为留守儿童的三次拯救 ——记叙永县摩尼镇新苗实验学校校长李修会

泸州日报 2017-05-18 16:42 大字
李修会每晚都要去学生寝室查看,并为孩子们盖好被子。本报记者 罗森波 摄

■本报记者 谢蕤 罗森波   

从22岁到53岁,从学生8人到1700余人,是一个山乡女人的坚守和壮志。无论是贫穷或富贵,还是健康或残疾,每个孩子都是上帝的礼物,在这里享受均等的爱。

——题记

5月16日,是胡杨从内蒙古包头转学到叙永县摩尼镇新苗实验学校两个月的日子。从外来学生到学说当地土话,他已习惯这里的初中生活。

刚来那天,他紧跟在父亲身后。校门口,一名中年妇女急忙迎上来帮他提行李,周围的人管她叫“大李老师”。后来胡杨才知道她是校长李修会。

这是一所留守儿童占比90.1%的民办寄宿制学校,囊括幼儿园到初中教育。像胡杨一样来此读书的,还有来自新疆、广东、云南、浙江、湖北、贵州、重庆等10个省(市、区)、24个区县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大多是打工者,忙于工作无法照顾孩子。

叙永县属乌蒙山连片贫困地区,是国家级贫困县。摩尼镇在该县南面高寒山区,农作物只能种植一季。直到现在,外出打工者还大约占全镇常住人口的一半。

李修会是摩尼镇人,高中毕业后回到小镇。李家条件在当地算优越的,若按传统的人生轨迹——相夫教子,李修会应过上安稳如意的生活。可她偏选了另一条路——山乡办学,一坚持就是31年。

第一次:不忍

“没人管,就不去做?”

31年前,摩尼镇没有幼儿园。孩子们自己玩耍,把竹竿当马儿在石子路上“笃笃笃”地骑着跑,时常摔在路边的深泥坑里,全身裹满泥巴,剩两只眼睛“咕噜噜”地转。看到这样的场景,22岁、初为人母的李修会总为孩子们捏一把汗,摔伤了咋办?

“难道没人管,就不去做?”1986年7月,在家人的支持下,李修会租用一间30多平方米的毛坯房,办起摩尼镇第一所幼儿园。首批8名学生。“娃娃就像小苗苗,希望他们茁壮成长。”李修会将幼儿园取名为“新苗”。半年后,新苗幼儿园有了41个孩子。

讲故事、做游戏、喂饭、换尿布……什么都得李修会一个人干。周末,她还得去古蔺县第一幼儿园学习,把儿歌、童谣抄在本子上,回来再教。(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叙永水潦铺跨省大桥预计6月完工

四川经济日报泸州讯(李欣记者庞玉宇)昨日,记者从叙永县交通局获悉,位于赤水河、连接叙永县和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生机镇的省际大桥——水潦铺大桥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将力争在今年6月全面完工。叙永县...

叙永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叙永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