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永远为群众敞开大门

四川日报 2014-08-20 12:30 大字

——追记叙永县原县委常委、副县长杜晓刚(上)

□杨震森 谢蕤 本报记者 孔芒

2014年8月6日,省委下发决定,追授杜晓刚同志“实践党的群众路线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称号。

杜晓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我们听听,4月1日晚,泸州市叙永县西外悼念堂里,人们口中的杜晓刚。

水尾镇官斗村党支部书记曾俊才轻轻地祭上自家竹林里挖的几根新鲜竹笋:“杜书记,当年你让我们种的竹子又长出了鲜笋。”

远在千里之外的甘孜州乡城县普通村全村村民商定,在寺庙为杜晓刚诵经一天,用藏族的尊崇礼仪来送别他……

照片上,清瘦的中年人微笑着。就在前一天,他因积劳成疾,身患胆管癌不幸离世,年仅45岁。

那一天,上万人自发前来送别,一个名字在他们口中和心中传颂:杜晓刚,叙永县原县委常委、副县长,群众心中的爱民县长,同事眼里的“拼命三郎”,亲人心里的顶梁柱。

“没想到书记走那么远的路,爬那么陡的坡来关心我们的生产生活”

时间回溯到2005年,乌蒙山区大尖山。“抓紧点,抓紧点!马上就到了!”海拔近1573米的山间,一条绳索上系着一个人,山顶平坝上几个人正吃紧地拉着绳索。

海拔1573米的大尖山,像一个天然的巨型蘑菇矗立在叙永县水尾镇安全村。山高坡陡,山顶上的600余人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山上竹林资源丰富,无法运下山的竹子,像一锅苦笋汤,“苦”了百姓心。

村民准备自发集资修建一条盘山公路。路线的选择,从一处悬崖往下。

过溪涧,穿丛林,来到山脚,无路可走。村民搭建了一个木梯,顺着木梯上去是长达25米的绝壁。要上山,唯一的方法就是从山顶放下数十米的绳索,拴在来人身上,将人拖拽上去。恐高的同志打了退堂鼓,杜晓刚望了一眼山顶,随手将绳索系在身上。“没想到杜书记能走那么远的路,爬那么陡的坡来关心我们的生产生活。”从小在水尾镇安全村长大的村民刘德潜感叹。

上山后,换上村民找来的干净衣服,杜晓刚立即主持修路讨论。“我就不信这竹子‘走\’不出去。”望着漫山遍野的竹,杜晓刚喃喃自语。

此后不久,重新选址修建的一条公路蜿蜒“爬”进了大尖山,竹笋和竹子送到了镇上的加工厂。“每户村民年均竹木收入超过3万元。” (下转08版)

新闻推荐

大学生返乡开油坊诚信经营“钱景”好

本报讯(金其云记者庞山岚孔芒)“我的油是纯天然绿色食品,20元一公斤,不讲价。”9月10日,在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农贸市场“夫妻香油坊”里,闻香而来的顾客让油坊主李宁忙得不亦乐乎。27岁的李宁,家住白节...

叙永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叙永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