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雪糕”无关 与“风雪”有缘 << 开栏语

川江都市报 2021-11-26 00:53 大字

风雪糕制作好后切片包装

<<开栏语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的食物里,常常包含着记忆的味道和感人的情愫。

饱蘸乡土气息的小吃,不仅拼构成老百姓味觉里的家园,更是一张张细腻饱满的文化名片,热腾腾地传递着中国情谊。

风雪糕、泡糖、黄粑、五香糕……这些泸州特色小吃,承载着烟火,也承载着温情。小而不小的小吃里,一头连着的是味蕾,另一头连着的是幸福。

从今日起,本报将陆续推出泸州特色小吃栏目,在熟悉的味道里,感受地道的泸州味。

弥陀风雪糕

原料糯米土猪板油白砂糖青糖

制 法

1.将优质糯米用水泡制,每天换水,持续10天左右;

2.将糯米磨浆后过滤挤干,上蒸笼蒸好后捣匀;

3.等米糕干硬后削片,并风干晾晒;

4.用猪油炸片,白糖熬浆后与之搅拌;

5.滚筒碾压切片后包装。

特 点

形同冰雪凝聚,洁白晶莹,风味独特,入口香甜而化渣,油而不腻,易于消化。

制图/袁为连

说到风雪糕,有一定年纪的泸州人都会记得,但见惯了网红食品的年轻人却未必知晓,更不知道它曾经的辉煌。你能想象,它曾是清末川南一带逢年过节赠送亲朋好友的佳品?你能想象,它曾于1961年畅销至香港,在1983年的四川省供销系统糕点评比会上荣登榜首?◎ 川江都市报记者 彭方均周菁/ 文 燕伟民/图

创新过、改良过

最终还是选择原始做法

在泸州人记忆中,最有名的风雪糕自然是弥陀风雪糕。立冬后,张明忠、曾昭玉夫妻俩进入了一年中最忙的时候。作为弥陀张氏风雪糕的传承人,他们一路走来也创新过、改良过,但最终还是选择了风雪糕原始的做法,“因为大家还是喜欢老的味道”。

张明忠家的小店离弥陀老街不远,从1987年搬到这里后,夫妻俩就在这里做了30多年的风雪糕。张明忠告诉记者,“风雪糕”原来叫“玉兰片”,据说是清朝嘉庆年间,弥陀一位姓张的孝子为了老母亲的喜好而制作,但这门手艺一度失传,直到1886年,自贡人廖伯华经多方寻访,才将这门手艺重现,之后传给了张明忠的爷爷张鸿德。

每一种美食都是大自然的馈赠,风雪糕也不例外。“风雪糕”跟“雪糕”无关,却与“风雪”有缘。从立冬过后到次年三月间,是风雪糕的最佳制作时间,因为只有温度在10℃左右,风雪糕才易凝结而不板结。

“老味道”承载无数人的记忆 却因有猪油而被“冷落”

张明忠还记得,“风雪糕”这个名字是父亲改的。“风”是因为在制作风雪糕的过程中,米糕的晾干和米片的晾晒靠的都是风,而“雪”大致是因为米片过油后洁白晶莹,而风雪糕形同冰雪凝聚。

中国的传统小吃大多都离不开猪油,泸州的小吃也不例外,黄粑、桃片、米花糖以及风雪糕,这些年来都因为制作过程中有“猪油”而被“冷落”,但不得不承认,这样的“老味道”却承载了无数人的记忆。

如今店里的生意大不如前,张明忠夫妻俩都快60岁了,没开网店,甚至也不会用微信。来店里买的大多是熟客或者来拿货的快递员,有些住得远的熟客知道夫妻俩的电话,需要的时候也会来电话订购。

现在的弥陀码头,早已没有了明清时期水码头的繁华,“商贾云集”“往来船只如蚂蚁”的盛况都已成历史。如今弥陀撤镇并入黄舣后,原来住在镇上的人不少都搬走了,显得多少有些冷清。

张明忠夫妇的女儿作为弥陀张氏风雪糕的下一代传承人,有着自己的工作,她也在努力探索风雪糕的未来:如何才能既让风雪糕保留传统的技艺和原有的风味,又能让更多人喜爱和接受,让弥陀风雪糕甜美的气息,飘散到更远的地方……

新闻推荐

审判防疫两不误 公平正义“云上见”

17日,泸州市江阳区法院开庭审理一起名誉权纠纷案件,因被告居住于外地,受疫情影响,无法按期参加庭审。为方便当事人诉讼,保...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