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答卷人 用心用情为民生 泸州市人社工作综述

川江都市报 2021-11-18 00:36 大字

市民领到养老金开心地笑了

2020年6月28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泸江永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合作协议签署仪式

2018年7月,中国泸州人才发展大会开幕式

2018年中国泸州人才发展大会招聘会现场

稳定扩大就业成效显著——五年来,全市累计城镇新增就业24.62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截至2020年底,各类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到294.86万人,99.6%的企业离退休人员实现了社会化管理;

人才队伍更具活力——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2.05万人、各类技能型人才26.55万人,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省级11个、市级25个;

劳动关系更和谐——全市在岗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为在岗职工的96.63%,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93.79%。

过去五年,全市人社部门完善了一系列社会保障体系,落实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努力提升老百姓获得感,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展望“十四五”,泸州市人社局将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做好民生实事。◎ 马小林 吴成虎 川江都市报记者 周菁(泸州市人社局供图)

保就业抓创业 让老百姓端稳饭碗

就业是民生之本。全市人社部门把稳定就业作为头等大事,通过重点施策保就业、多措并举稳就业、创新服务促就业、优化服务强就业,让老百姓端稳饭碗。

泸州市持续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就业困难人员、贫困家族劳动力就业。针对高校毕业生,大力实施就业促进服务,打造就业见习基地和开发就业岗位。全市现有公益性岗位11117个,在岗贫困劳动力和就业困难人员10429人。开展退捕渔民专项就业服务,实现需转产就业退捕渔民100%转产就业,退捕渔民安置工作经验在全国大会作交流发言。

深入推进就业扶贫,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建设就业扶贫基地等,提高贫困群众“造血”能力。全市组织技能培训18.22万人次,开展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5.53万人,支付培训补贴3318.85万元;建成就业扶贫基地33个,就业扶贫车间23个,就近就地实现就业31022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6.77万人。

稳定就业,不仅仅在于提供岗位,还要让就业者没有后顾之忧。全市深入推进失业保险工作,大力实施“就业援助行动”,五年来,落实失业保险政策23.49亿元,惠及15.03万人;发放普惠性稳岗返还资金10195.21万元,惠及8040家次企业,涉及职工60.76万人次;为529家次困难企业稳岗返还23664.88万元,惠及职工2.98万人次。大力实施“多元就业服务行动”,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招聘会1952场,提供岗位近191.6万个次,达成就业意向26.1万人次;累计提供职业指导服务近7万人次,开展招聘会职业指导和“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军营”活动1000多场次。

就业岗位要稳,还要增量。在做好稳定就业的同时,人社部门积极做好创业指导和培训,以促进就业。全市打造出了“创业酒城·赢在泸州”赛事名片,连续成功举办八届创新创业大赛。大赛累计服务创业项目3000余个,参与人数10000余人,发放奖金230余万元,达成意向投资2.8亿元,在全市营造出了浓厚的创业氛围。在全市建成创业孵化园(基地)26家(省级6家),吸纳入园企业(项目)2467个,吸纳就业1.43万人。

做好社会保障服务 让群众更具获得感

社会保障,是群众体会发展红利的最佳途径。全市加快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让老百姓共享这份温暖的红利。

泸州市先后出台《泸州市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方案》《泸州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泸州市公务员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等,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落地,不断织密社会保障网。截至2020年底,各类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到294.86万人,较“十三五”增长了27.16%。全市基本建立起“社保政策全覆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养老保险从政策上实现了全覆盖,老有所养变成了现实。

2014年8月,出台了《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全面统一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消除了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在养老保险方面的制度障碍。2015年7月,平稳有序地推进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中人”视同缴费年限认定等工作。通过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效地化解了养老待遇“双轨制”的矛盾,助力统筹城乡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

从2016年开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由20%降低到16%。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市严格贯彻落实“减、免、降、缓”等各项政策,为企业降费减负,累计为12303户参保单位减免社保费14.82亿元,其中减半征收0.6亿元、免征收14.22亿元;累计为企业降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8.16亿元。

通过信息比对、入户调查、大数据等措施,对各类群体参加社会保险情况进行记录、核查和规范管理,实施养老保险精准扩面,推进职工和城乡居民全面、持续参保。从2018年起,按照全省统一要求,每年为重度残疾、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员、低保户、特困户按照100元/年标准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2019年1月起,年满60周岁以上贫困人员,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按月发放范围。从2020年1月1 日起,完善了在内地(大陆)就业、居住和就读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中的中国公民和台湾地区居民参保办法。在全市实现了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被征地农民、贫困人口,在内地就业的港澳台居民以及在华就业的外国人等,均能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过去五年,人社部门紧随人民群众的需要、事业的发展,不断改革和创新,通过实行“社银一体化”线上发放,实现养老金发放“全面取消现金业务、全面取消手工办理、全面取消社银手工报盘”等“三个全面取消”,确保了养老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和社保险基金安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连续17年上调,调整人数达168.7万人次。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逐年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实现3次上涨。2020年,将原缴费档次100元/年至3000元/年,提高到了200元/年至4000元/年,补贴标准也从最高160元提高到了200元/年·人的标准为其代缴养老保险费。

随着覆盖全市人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给泸州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老百姓的幸福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与便利,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保就业抓创业

● 落实失业保险政策23.49亿元,惠及15.03万人;发放普惠性稳岗返还资金10195.21万元,惠及8040家次企业,涉及职工60.76万人次;为529家次困难企业稳岗返还23664.88万元,惠及职工2.98万人次。

● 大力实施“多元就业服务行动”,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招聘会1952场,提供岗位近191.6万个次,达成就业意向26.1万人次;累计提供职业指导服务近7万人次,开展招聘会职业指导和“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军营”活动1000多场次。

社会保障服务

● 全市养老金调待人数

从“十二五”末的29.91万人

增加到37.32万人,增长24.77%

● 全市养老金水平

从“十二五”末的1674.3元/人/月

增长到2020年的2122.84元/人/月

月人均增加448.54元,增长26.79%

●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由“十二五”末的75元/人/月

从2018年1月起调整到93元/人/月

从2018年12月再次调增到100元/人/月

再从2020年7月起调增到106.89元/人/月

比“十二五”末增长42.52%

● 2020年,全市为111.97万人按时发放养老保险待遇128.7亿元,较2015年的66.8亿元增长了192.7%。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3.97万人

发放养老金23.22亿元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8.53万人

发放养老金96.43亿元

城乡居民医保69.47万人

发放养老保险定期待遇9.05亿元

人才队伍建设

● 目前,全市建成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6个,每年可培养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1万人以上;拥有中职院校20所、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6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数量居全省第2位。

● 全市农民工技能档案建立30.65万个,根据人才信息定向、定岗、订单式培训1.36万人,落实培训补贴500余万元,共回引吸引在外优秀人才、农民工返泸就业创业7.35万名,其中优秀农民工2.16万名。

优化公共服务

● 全市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均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川渝通办”办理专窗,开通“川渝通办”服务事项34项。截至10月底,已办理“川渝通办”事项9377件。

● 全市89个网点开展了人社业务现场办理,进一步扩大了人社公共服务整体覆盖面。

● “智慧泸州社保”微信公众号访问量已突破1157万人次,已然成了泸州市民办理社保业务、了解社保政策的主要平台。

壮大人才队伍让酒城更有活力

人才是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重要因素,泸州市人社部门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人才战略决策,创新举措,为泸州市打造创新人才聚集高地添砖加瓦。

市人社部门大力实施聚集创新人才“六大工程”,出台《泸州市“酒城创新人才聚集行动”实施方案(试行)》,发布《泸州市2021年企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岗位需求目录》,吸引、培养、凝聚“四高一新”人才在泸就业创业置业。通过升级打造人力资源产业园、举办全国青年就业高峰论坛、开展“心随高铁律动,梦由酒城起航”高铁沿线招商引才等一系列活动,打造高层次人才聚集区和高品质生活体验区。今年,泸州北方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成功创建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举办“春回酒城·才聚泸州”返乡人才招聘会、“创享未来·智汇泸州”校园招聘会,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需求1327人。通过积极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创“酒城工匠”品牌、开展“酒城英才工匠之星”等举措,出台《高层次人才绩效激励办法》《泸州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办法》《“酒城工匠”培养工程实施方案》,推动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加快川南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川南公共实训基地”正式建成投用。目前,全市建成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6个,每年可培养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1万人以上;拥有中职院校20所、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6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数量居全省第2位。

同时,坚持以党建引领农民工工作,深入实施“优秀农民工定向回引培养工程”,率先在全国泸州籍农民工聚集地组建14个驻外农民工综合党委、46个异地农民工党组织,建立市、县两级农民工综合党委和农民工服务中心,乡镇农民工服务站,村级农民工服务点,形成“四级联动、全国联通”的全覆盖农民工党组织体系。目前,全市农民工技能档案建立30.65万个,根据人才信息定向、定岗、订单式培训1.36万人,落实培训补贴500余万元,共回引吸引在外优秀人才、农民工返泸就业创业7.35万名,其中优秀农民工2.16万名。

优化公共服务 让人社工作更具温度

“十四五”开局之年,泸州市人社部门提出了建设群众满意的“温暖人社”,围绕这一目标,全市人社系统提升人社公共服务软实力、转变系统行风。

加强“智慧泸州人社”建设,全面实现就业、社保、人事人才等公共服务信息化管理和网上办理,全省“一网通办”百日攻坚行动拉开帷幕后,市人社局及时成立工作专班,全力高效推进。全市人社系统在全省一体化平台共有依申请事项187项,目前累计办件13.5万件,办件总量占市本级总量的45%。

同时,与重庆市江津区、荣昌区、永川区、大足区、涪陵区等签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协议,在就业市场一体化、养老和工伤保险待遇资格认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协同等7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全市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均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川渝通办”办理专窗,开通“川渝通办”服务事项34项,截至10月底,已办理“川渝通办”事项9377件。

按照“群众办一件事、只跑一个窗口、最多跑一次、争取一次都不跑”要求,在市、区县政务中心设置综合服务窗口,完善信息系统,再造业务流程,调整内设机构职能,建立综合受理和综合审核机构,重置经办力量,重新分配经办权限,推进社保服务真正“一窗办理”。

积极学习探索“前海”模式,加强与银行合作,加快推进“社银一体化”建设,充分借助银行网点节假日正常营业的便利,将更多人社服务事项延伸到银行网点,实现变“银行网点”为“人社大厅”,变“银行柜台”为人社服务“经办前台”。全市89个网点开展了人社业务现场办理,进一步扩大了人社公共服务整体覆盖面。

不仅要让群众少跑路,还要不跑路。全市人社部门利用拓宽“互联网+人社”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开通“智慧泸州人社”“智慧泸州社保”“智慧泸州就业”大平台,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卡“一卡通用”,群众使用智能手机,“掌上”就能办理参保缴费、待遇测算、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人脸识别资格认证、社保卡申领变更等多种人社业务,还可实时查询招聘信息、各类政策及社保待遇发放情况。目前,“智慧泸州社保”微信公众号访问量已突破1157万人次,已然成了泸州市民办理社保业务、了解社保政策的主要平台,让群众对社保政策从“一知半解”到“看得懂 、算得清”,让群众足不出户办理社保业务的愿望成为现实。

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过去五年,全市人社部门作为答卷人,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展望“十四五”,泸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更公平更可持续、不断扩大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促进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推进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发挥好人社部门的职能职责,切实抓好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农民工服务、和谐劳动、欠薪治理等工作,为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贡献人社力量。

新闻推荐

175 名“老赖”被拘留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杨元禄)昨(17)日,泸州市江阳区法院举行“感受公平正义”新闻发布会,向代表委员和新闻媒体通报今年该院执...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