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微镜头” 记录百姓“向往的生活”
泸州市城市书房建设规模和建设质量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图为市民在文轩书店阅读书籍。本报记者 牟科 摄
●2019—2021年,泸州市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65个,涉及居民约50000户。到“十四五”期末,泸州市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将基本完成。
●近年来,泸州市成功打造和培育了一批养老品牌、养老机构。2020年,泸州市被评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优秀地区。
●截至2021年6月,全市共建成投入使用24小时城市书房18间,增加公共阅读面积3500平方米、阅览坐席1100座,泸州市城市书房建设规模和建设质量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过去五年,泸州市在建设、养老、文化等多个民生领域发力,以做好民生实事为切入点,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个不同的民生“微镜头”,记录了百姓“向往的生活”。
□ 泸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许亚琴
切片一 老旧小区的新生活
半个月,阴雨绵绵,城区一些小区路面爬满了青苔。
11月4日,出现天空压着乌云的短暂阴天。走进位于江阳区南城街道白招牌社区的市委党校宿舍小区,这里看不到连绵阴雨的痕迹。地上没有积水,路面没有青苔。地面踩上去稳稳的,不滑。这里的老旧小区改造,除附属工程以外,其他均已完成。
在这里住了20年的徐文清,最满意的就是这地面,平整不说,下雨也不湿滑。以前,85岁的徐文清和91岁的老伴很少出门,就怕摔跤。老人说,以前小区坡坡坎坎,破烂还不平整。加上小区里树木茂盛,地上长期有青苔,路灯也不亮,经常有老人和小孩在小区摔倒。
如今,老旧小区变了模样,原来的地面换成了毛面花岗石、透水混凝土,不平整的坡坎被填平,以前杂草丛生、被居民用来种菜的绿地,按照居民的意见,铲掉后建起了凉亭,空地上还安装了健身器材,亮起了路灯。楼道里粉刷一新,更换了不锈钢栏杆,墙上的“蜘蛛网”也不见了踪影。
改造后,家住底楼的徐文清时常推着轮椅带着老伴到小区里走走。特别是晚上,沉寂的小区热闹起来,孩子们在空地上疯跑,凉亭里的长椅上坐满了聊天的邻居,徐文清觉得这样的小区才有生气。连子女们回来看望,都称赞小区改造得不错。
改造后的小区,对租住户杨永芳来说是“赚了”。杨永芳是一位清洁工,因为收入不高,两年前特意寻了这处月租只要六七百元的房子,但是这里设施破旧。对杨永芳来说,手里的租金只能寻到那样的环境。
杨永芳没想到,住进来不久,就遇到这里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如今,她对这里的环境可满意了。“现在这里租房俏得很,我这个价格能租到这里的房子实在是太划算了。”杨永芳说,现在小区环境改造得这么好,住着也舒心。
白招牌社区工作者晏翔介绍说,住建部门一边征求居民意见一边改造,绿地改凉亭、坡坎改平地等多个细节都是参考居民的意见。因此,小区居民很满意现在的改造效果。
改造的样子,正是小区居民期待的样子。以前小区没有公共厕所,连小区保安上厕所都要往外跑,非常不便。小区居民黄正权就在改造中提出杂物间改建为厕所、更换破旧大门等建议,而这些建议都一一变成了现实。
记者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了解到,泸州市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共有1171个,涉及居民约16.5万户。在2019—2021年间,泸州市共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65个,涉及居民约50000户。其中,2021年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50个,目前已全面开工,惠及居民约24000户。到“十四五”期末,泸州市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将基本完成。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李婷自今年9月起,江阳区启动“民心守护”工程以来,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江阳区分局机关纪委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