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旧貌换新颜 “2.0改造”改出幸福感 新鲜又厚重 “小市记忆”回来了
宏运小区文化墙。本报记者 肖婷 摄
宏运小区文化墙改造前。 龙马潭区住房城乡建设局供图
□ 本报记者 肖婷
4月26日,四川泸州宏运(集团)运输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开有来到龙马潭区宏运小区,沿着小区内的围墙走了一圈。在他的脑海中,熟悉的记忆又浮现在眼前。
王开有浮现的记忆,是曾经的“小市记忆”,小区旧貌换新颜也是龙马潭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成果的体现。
小市,是泸州城区最古老的区域之一。由于小市的楼栋建成时间早,如今多为老旧小区。去年以来,龙马潭区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宏运小区作为示范点打造,现已“改头换面”。
公式 改善基础设施 居民生活环境变好了
改造后的宏运小区,给人一种既新鲜又厚重的感觉。
从街心花园一侧大门进入小区,崭新的沥青混凝土地面、翻新的外墙、全新的文化墙赋予新鲜感。文化墙上,数张城市老照片和老车站浮雕装饰,记录着过去的生活痕迹。
宏运小区位于龙马潭区交通路100号(街心花园附近),修建于1990年,由四川泸州宏运(集团)运输有限公司旗下原小市宏运车站及公司职工房改房构成。现有房屋5栋9个单元,住户178户,常住人口约500人。
这里也是龙马潭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示范点。去年12月,宏运小区启动改造工程,改造内容包括楼梯间改造、外墙改造、公共用房室外改造及室外总平改造等。
住在顶楼的杜厚文是老旧小区改造实施后的受益者之一。此前,只要遇上下雨天,杜厚文家中就会渗水,这让他深受其扰。如今,随着老旧小区的改造,小区楼顶重新做了防水。这两日,泸州下了几场大雨,杜厚文家也不漏雨了。
“非常满意,非常好。”解决了家中的烦恼,杜厚文连说了两个“非常”。
在宏运小区住了30年的缪馥因,对此也是深有感触。
上世纪九十年代,缪馥因居住的楼栋是宏运公司的职工楼。楼栋前的道路,一侧通往街心花园,一侧通往沱江边,临近上码头。来来往往的人和车辆带来了热闹,也带来了“烟火气”。
随着宏运车站搬迁,原来车站的区域成了大家堆放杂物、种菜的地方,时间一久,也就破败了下来。“原来就是散居楼栋,没有人管理,车站搬迁后,那个区域垃圾很多,环境很不好。”缪馥因说,老旧小区改造后,原来脏乱差的区域重新打造成了文化墙,顿时觉得小区干净整洁了不少。每个单元还装上了单元门,今后住起来更放心了。
公式 升级版改造 小区重现“小市记忆”
此次改造中新打造的文化墙是宏运小区的亮点。
文化墙左侧长达50米的区域,以雕塑、铜板浮雕、老旧照片等,重现了曾位列全国十大化纤市场的小市化纤市场。6000多种商品,500多个销售点,超60万元的日成交额,被誉为“川南荷花池”的小市化纤市场至今让人难以忘记。小市化纤市场旁边是1:1复原的小市宏运车站售票处,还有汽包车浮雕、繁荣百年的盐帮码头雕塑等。
文化墙右侧主要展示小市的旧貌新颜。从平房到高楼,从步行到气包车再到现在的汽车,每个时代的变化都用剪影刻画在小市这片土地上。继续往右,9张照片记录了小市时代发展、社会变迁中重要的事件。
手指着文化墙旁的楼梯,王开有将“小市记忆”娓娓道来。
“以前大家把货放在车顶,上面那个区域以前是放货用的。”王开有说,车站已经搬迁了,但是看到这面墙,就想到了过去,更感叹于今天生活的变化。从曾经的气包车到如今的汽车,从以前大家都坐客车出行到现在很多人都有了私家车,这就是国富民强的体现,也提醒他“不忘初心”。
既改善生活基础设施,又重塑小区整体风貌,用文化墙的形式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这是2.0版的老旧小区改造,也是龙马潭区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探索出“老街区、新生活”的一条新路子。
“这是突出老旧小区改造亮点的一种方式,也是增加老百姓幸福感的有效手段。”龙马潭区住房与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胡旸介绍,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惠民工程。
今年,龙马潭区计划改造点位13个,涉及居民1908户,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分别位于龙马潭区小市、鱼塘、红星、莲花池四个街道。目前,小市标段7个改造点位均已完工,鱼塘、红星、莲花池三个街道标段6个改造点位已完工4个,剩余2个点位预计5月份完工。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改造一大批老旧小区,同时将结合每个地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胡旸说。
新闻推荐
为巩固深化江阳区镇(街)机构改革成果,深入推进向镇(街)赋权强能工作,4月30日,泸州市江阳区委编办组织召开了全区赋权强能工作培...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